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农业结构类型、资源效率及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对策

农业结构类型、资源效率及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对策

日期: 2010-7-30 21:06:05 浏览: 1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找论文

区域农业的发展要以提高生态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增强农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利用资源特点,全方位对农业经济结构进行战略调整,要在提高农业经济发展质量、降低消耗、加速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上下功夫。本文通过对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比较,划分了农业资源和经济结构类型,以耕地资源为例,分析了农业生产的效率状况,借鉴美国、以色列等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经验,提出了中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对策.
   一、农业资源经济结构类型划分
   区域类型的划分是区域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不同的研究目的,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根据各区域农业资源特点和农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资源经济结构类型划分,是研究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建立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战略体系的第一步。运用区域农业结构类型划分方法,利用1999—2001年《世界经济年鉴》和FAO所公布的数据(个别资料为1998年、1999年和2000年3年的均值),对世界各国农业资源经济结构类型进行划分,分类结果是:美国、加拿大、丹麦等属于农业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经济相对发达类型;俄罗斯、巴西、圭亚那等属于农业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经济相对欠发达类型;日本、韩国、荷兰、以色列等属于农业资源相对短缺、经济相对发达类型;中国、斯里兰卡、巴基斯坦、越南等属于农业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经济相对欠发达类型。
   二、农业效率比较
   1.社会经济发展与农业资源利用的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土地、水等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逐步加大。以土地资源为例,纵观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几乎都经历了从不断侵占农地的外延式扩张到集约利用现有城市土地,从不注重环境到保护环境、从只注重当代发展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经济的快速发展阶段,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一个主要趋势是由于工业、居住和交通等建设用地的快速增长,而农地,特别是优质耕地不断减少,人均耕地逐年下降。二是粮食大量进口。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虽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在一定阶段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腾飞,但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主要表现在大量优质农田被占,影响了农业生产力,使得土地人均耕地面积较小的国家粮食严重依赖进口。三是生态环境恶化。为了补充农地,大量的边际土地被开垦耕地,破坏了区域的生态平衡,常导致土地退化,生态灾难频繁。
   农业资源经济结构类型不同的国家,由于其农业资源的差异,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通过城市化和发展第二、三产业,减少农业人口,提高农业规模效益。例如,美国按总人口计算的人均耕地面积是世界平均值的2.78倍,但由于美国农业人口少,只占总人口的2.2%,所以,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多,是世界平均值的52.98倍。
   2.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比较
   农业生产中,农业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金等既是独立的生产要素,又存在着相互联系,每类资源可以部分代替其他资源。如多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可以节约耕地、水等自然资源而取得同样数量的农产品。又如多投入劳动力的精耕细作可以节省化肥、农药等。为了节约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应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当地最丰富的资源,尽量节约使用最短缺的资源。也就是说,越是匮乏的资源,其生产效率越高。表3是世界各国农业产值与产量效率的比较。
   美国、加拿大等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农业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单位耕地产量或产值不一定高,但其劳动生产率高。例如,美国单位耕地产量、产值都远不及中国,但农业劳动力产值是中国的127倍。农业自然资源短缺的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则是努力提高单位耕地产值,是中国的10倍和11倍。
   中国单位耕地粮食产量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同农业产值与自然资源同样短缺的日本、以色列等相差极大。说明中国单位耕地产值的潜力还远未发挥出来。在农产品已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今天,应将农业发展的方向确定为保持农产品产量水平的同时,尽快转向努力提高农业的产值效率。
   三、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对策
   农业资源的特点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中国农业不能走增加投入来增加产出的外延式发展模式,而只能通过技术创新,走内涵式高效利用农业资源的发展道路。主要的技术创新有以下方面。
   1.农业生物新品种的繁育和推广应用技术农产品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最终都是通过各种技术措施,使作物、林木或畜产品内在的遗传潜力得以发挥来实现的。目前中国农作物良种覆盖面积、林木良种覆盖率、畜禽良种覆盖率分别为85%~90%、20%、50%~60%,各类优良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应用是提高农业效率的重要技术途径。
   2.耕地保护和改良技术主要解决保护农田土地数量和不断提高土地质量的问题。由于中国人均耕地资源紧缺,将使耕地机会成本越来越高,所以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量和质量以及一切提高效益的技术将成为本世纪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重点研究方向应包括:土地复垦技术、中低产田的改良技术、水土保持技术、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等。
   3.倡导使用劳动密集型农业技术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在农业约有1/4的劳动力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配置,利用较便宜的劳动力资源替代相对稀缺的土地、资金等资源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在现实中也是可行的。
   4.省力化技术是重要发展方向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随着农村城市化的推进和农业劳动力增速的趋缓,劳动力的机会成本将越来越高。二是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劳动力市场发育的不完善等原因,使得中国劳动力资源流动不畅,出现余劳区有事无人做,缺劳区有人没事做的情况,使得省力化技术有强烈的内在需求。三是一些实现规模经营的单位,把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更优先的地位,会选择采用省力化技术。四是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农户,现金收入较多,或因劳动力外出,或因不愿干繁重的体力劳动而愿意采用省力化技术。
   5.资金替代型技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对资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由于农业生产的相对比较优势较低,这就决定了包括资金在内的资源将不断地向非农业部门转移,资金将变得相对稀缺,因此,资金替代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仍将是中国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
   6.节水农业技术针对中国水土资源时空分布特征,从不同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限制因素人手,大力研究开发节水农业耕作栽培技术、农田节水灌溉技术以及节水管理技术,实现水资源的高效与可持续利用。
   7.提高化肥利用效率的农业技术中国化肥投入量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化肥利用效率较低,所以,应加强新型肥料的研制与开发,改进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8.适合中国农业资源特色的耕作栽培技术改革耕作制度,调整种植结构,合理配置作物,实现农业多熟制条件下的高产与高效。
   9.资源循环再生技术通过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不仅能节约资源,增加效益,而且能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这些技术包括农牧结合与农牧渔结合的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加工增值技术、沼气技术、秸秆还田及其综合利用技术等。
   10.资源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资源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是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主要技术有水土保持技术、农田污染防治技术、土地沙化治理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等。
   1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21世纪农业最显著的特征,它强调信息技术与各项农业技术的结合与集成。通过建立包括农业资源评价、统计资料查询、生产问题解决与咨询、农业科技和农产品市场、成果在研项目查询、农业实用技术咨询等内容的全国共享的网络系统,为国家有关农业宏观决策、农业科技管理部门提供服务,为农民提供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信息。
   论文出处(作者):张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