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方向的探索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方向的探索
Exploration of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Development Direction
刘盛开/ 钟旭东liu shengkai/zhong xudong
湖南城市学院/湖南城市学院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以及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概况,试图探索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结合笔者所在的湖南城市学院,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细化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环境艺术施工等专业方向。
关键词:环境艺术;建筑;专业;发展;设计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talked about the intention of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education in China. It combined the attempt of Hunan Urban College, which managed to divided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into indoor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landscape design (public art design) and environmental art construction etc.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art; Architecture; Specialized subject; Development; Design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名称的思考
今天的环境艺术设计概念最早是由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美术学院)的张绮曼教授提出的,然而什么是环境,什么是环境艺术,什么是环境艺术设计?其定义一直是模糊不清的。正如清华美术学院环境艺术专业的苏丹教授所说“我们是一群流浪的狗”,“我们突然感到正在失去家园而浪迹天涯”。环境艺术即将走向何方?我们该如何丰富新世纪的环境艺术这门学科并拓展其生存空间?这是我国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不得面对的首要研究课题,也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其实,环境艺术设计这门边缘学科一直存在着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从广义角度看,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它涉及城市规划、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公共艺术、公共空间设施、城市雕塑、壁画,以及供人们生活、休息的室内空间,是对人类生存环境从宏观到微观的整合设计。在人类生存环境受到破坏的今天,人们寄希望于环境艺术,希望通过环境的设计改善生存状况,追求生活的理想境界。从狭义角度看,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内容是以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来界定的,其中以室内、家具、陈设诸要素进行的空间组合设计,称之为内部环境艺术设计,也可称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而以建筑外部空间诸要素进行的空间组合设计,称之为外部环境艺术设计,也称景观设计。广义的环境艺术设计目前尚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具体的实施还有待于社会环境的进步与改善,同时也要依赖于环境科学技术新的发展成果。因此我们在这里所讲的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指狭义的环境艺术设计。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1984年吴家骅教授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组建了环境艺术设计系,将建筑、景观设计与美术联系起来,发展了一种跨学科的教育体系。以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无锡轻工业大学(现江南大学)等国内美术、建筑院校相继设立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历程从名称的变化可以看出其专业定位的演变过程。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由早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室内装饰和建筑装饰专业,到文革结束后的室内设计专业,再由室内设计专业演变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些院校如中央美院建筑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近几年探索了建筑设计的专业方向。由名称的更替和演变可以看出,环境艺术设计相关学科的专业定位由偏向技术应用和手工操作的方向到偏向理论学术性与艺术操作性的方向发展至今,已越来越倾向于专业定位的多样化。大部分环境艺术设计院系已经由原本单一的专业方向,转而制定了不同的细分的专业发展方向。与国外环境艺术学科设置在理工学院不同,我国的环境艺术专业大多由艺术院校来办,而在德国、日本、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艺术是一门涉及建筑学、结构工程、城市规划、艺术、美学等众多学科知识的学科,且多设置在理工科院校,这种设置应该是非常科学的,体现了环境艺术专业的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本质特征。目前,国内环境艺术专业的办学方向主要可分三类:第一类倾向于建筑设计。在这类院系中任教的多是建筑院校毕业的建筑师,课程设置借鉴了建筑系的有关课程以及艺术院校的造型基础课,在课程设置上主要偏重于建筑,同时适当设置一些与室内环境以及室外环境相关的课程。这类环境艺术专业在国内主要是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大学以及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为典型代表。第二类是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主要倾向于室内设计的办学方向。尽管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范围包括室内和室外两部分,但由于师资和教学学时限制等原因,目前各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多数侧重于室内,只是在仅有的少数几门课程中安排少量的室外设计教学内容,这样便形成了室内环境内容偏多而室外环境偏少的状况。第三类是园林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这类环境艺术专业主要以风景园林为母体,加进了大量的室内、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
国内高等院校都依托各自的优势和特色而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该说我国目前的艺术院校、建筑院校和园林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各具特色,其发展方向也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方向的探索
在开设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方向是必须首先探索的课题。中国的环境艺术专业究竟该如何发展?一些专家提出有三个发展方向:一部分环境艺术设计今后可以向建筑设计方向发展;一部分环境艺术设计今后可以向景观建筑设计方向发展;还有一部分环境艺术设计今后可以向室内设计方向发展。具体走哪条路任则要根据各高校自身的条件来做出选择。专家的这种说法指明了环境艺术设计宏观的发展方向,根据我国目前环境艺术教育的实际情况,可以将环境艺术设计分别向建筑设计、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景观设计等专业发展方向,而对于环境艺术专业具体细化后的课程结构设置怎样才算科学、合理,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国内的高等院校应该根据各自的优势、特点具体细化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发展方向。
如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向建筑设计的方向发展,依托中央美术学院浓厚的艺术氛围和艺术学科的综合优势,采取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办学的模式,不断加强学院在建筑技术和工程实践方面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以建筑学为母体分别从建筑、室内、景观方向进行比较宏观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和设计实践,为我国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以建筑学为母体的多方向发展、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一般是向室内设计方向发展,而且已经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室内设计人才,在我国的室内设计领域已做出了较大的成绩,虽然这种倾向存在着专业口径太窄的问题,这类倾向的专业名称与其叫做环境艺术专业,还不如叫做室内设计或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置在艺术院校中的环境艺术专业与设置在理工科大学中的环境艺术专业相比,虽然在艺术修养、造型功底上略高一筹,但对工程知识所知甚少是其明显的劣势。此外,虽然环境艺术专业事实上充当了艺术院校中的建筑学专业,但毕竟不是建筑学专业,所以环境艺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后不能立即报考注册建筑师等资质。可以设想即使可以立即报考,但由于对工程知识的匮乏,短期内也很少有人能考取,同时,因为我国又没有设计艺术学的学位,所以被归入设计艺术学科大类的环境艺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只能被授予文学学士学位,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环境艺术专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工作日趋规范化、垄断化,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的从业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而环境艺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是很难取得相应的资质,如报考注册建筑师等资质。因而广大的环境艺术专业的在校生对今后所能从事的工作及自身的发展方向也存在较大的困惑。笔者以为,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应该借鉴欧美国家将环境艺术办在理工学院的长处,加强工科的知识结构,毕竟环境艺术学科是一门艺术和科学紧密结合的边缘学科。如果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课程与建筑、规划、园林融合、渗透的好,就可以化劣势为优势,甚至填补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以及风景园林专业的难以涉及的许多空间环境的设计灰色地带。办在园林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园林、植物、景观建筑等工科知识结构的支撑是其非常明显的优势,如果与人文、艺术素质的教学达到优化的组合,就具有向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即景观设计方向发展的潜力和优势。
四、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及发展方向探索
欧美发达国家的设计领域都已形成了建筑、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三足鼎立的格局,它们有各自明确的分工,且已建立了规范的注册设计师制度。但景观设计在我国的发展刚起步,在全国只有少数几个院校开设了景观设计专业,如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而我们学校原有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等专业起步较早,发展态势也较好,已经具备了环境艺术设计向较为宏观层次拓展,即景观设计专业方向发展的多学科条件。我国目前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多设置在美术院校内(多向艺术类招生)我们应该承认这样一个事实:艺术院校的学生大多理工课程基础较差,但在文学、艺术方面却具有较高的天赋和潜质,而在文艺方面的较高修养正是从事以视觉美学意义为核心的景观设计所必备的素质。因此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如果能够以现有的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作为主干课程,并结合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风景园林设计专业以实现多学科的优势互补,一定可以推动景观设计(公共艺术设计)专业的蓬勃发展,以满足我国现阶段对人居环境的景观营造人才的旺盛需求。根据社会对环境艺术施工人才的需求,可以依托我校土木工程学院施工教学的优势,探索和开设环境艺术工程造价与施工管理专业方向,培养既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知识,又通晓环境艺术工程造价与施工技术、管理的社会急需人才。
湖南城市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省内同类院校颇受好评,其最大特色就是结合了建筑院校的诸多优势与特色,比如对建筑、城市规划、园林知识的涉猎,就非常有利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向其它领域的拓展,教学中对工程技术的重视也对学生很快适应今后的设计工作十分有利。但随着其它院校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建筑、园林课程的重视,我们的优势已不甚明显了,为了继续保持湖南城市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省内同类院校中的优势地位,因而有必要探索与研究具有城市学院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相关的课程体系设置,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方向就必然成为我们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我校的环境艺术设计目前的课程体系设置有大杂烩的感觉,虽然也开设了一些景观设计、环境艺术施工的少量课程,但基本还是以艺术院校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为母体的拼凑,距形成以景观设计、环境艺术施工等专业发展方向为特色的主干课程体系还有很大距离。在笔者看来,我校的环境艺术应该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践、突出主干专业课程,这是本学科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我们学校的教学传统优势。根据我们学校的具体情况可以紧密依托我院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风景园林专业和土木工程学院的专业优势,细化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主要设置与这些专业联系紧密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环境艺术施工等专业方向,形成与我省其它艺术院校相区别的、颇具城市学院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如何与我校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风景园林、土木工程专业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以便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细化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环境艺术施工等专业发展达到全面的、合理的、优化的设置,就应该仔细研究各个相关专业课程的渗透性、融合性、综合性,还要借鉴国内其它院校的成功办学经验,调研社会对环境艺术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努力建立起面向21世纪的、新型的、有城市学院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请在相关位置标注:2005年湖南城市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改革研究”论文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苏丹.风土——当代景观设计的中国意识[M]. 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
杨文会.环境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J]. 2003.
李田.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与教学的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2005,(2).
作者简介:刘盛开,湖南城市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系环艺教研室主任)讲师,中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本科毕业;钟旭东,湖南城市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系环艺教研室)讲师,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设计艺术学)硕士。
邮政编码:413000 。
地址:湖南城市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系环境艺术教研室。
联系电话: 0737-4628570(H),13973780968
13187379276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方向的探索.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