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切实推进“以德治教”,加强高校道德建设

切实推进“以德治教”,加强高校道德建设

日期: 2010-9-11 20:32:13 浏览: 2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无

【摘要】 “以德治教”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基础。高校道德建设在新时期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和新的严峻挑战,实施“以德治教”、加强高校道德建设是我们面对现实的必然对策。推进“以德治教”,加强高校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从高校的教育理念、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师德建设、学生德育、规范制度、道德环境建设、法律保障以及理论研究等方面具体落实。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以德治教 道德建设 素质教育 对策
   一、实施“以德治教”、加强高校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实施“以德治教”、加强高校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1、“以德治教”是“以德治国”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实施“以德治教”、加强高校道德建设,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以德治国”落实到各个方面,才会产生巨大的治国效应。
   2、“以德治教”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基础,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基础。广大公民的道德素质是治国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以德治国”赋予了教育以新的重要使命,实施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学校道德建设是提高全社会公民道德素质的基础工程,对实施“以德治国”方略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所以要贯彻落实《纲要》,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就要推进“以德治教”,加强高校道德建设。
   3、“以德治教”为实施“以德治国”提供了重要的阵地。《纲要》指出:“学校是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以德治教”,培养有社会主义道德的高素质公民,学校能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发挥教化作用。学校“以德治教”所取得的种种成就,如良好的校园风气、师生员工的良好精神面貌等,对社会道德建设起着示范、辐射和导向作用,不断推动着全社会道德的进步,提高广大公民的道德水准。为培养未来人才、国家栋梁的高校理应切实推进“以德治教”,加强高校道德建设,成为实施“以德治国”的重要阵地。
   (二)实施“以德治教”、加强高校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社会和高校道德建设在新时期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严峻挑战,实施“以德治教”、加强高校道德建设是我们面对现实的必然对策。
   1、从高校道德建设的外部环境看
   国际国内社会环境的变化必然对社会和学校的道德建设产生冲击。当前,全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和道德危机,社会进步和道德发展的二律背反问题日益严重,加强道德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紧迫课题。在我国,一方面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功;另一方面,在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和物质文明的现代化的同时,精神文明的建设未能获得同步发展,特别是道德建设被弱化,道德建设的动力、空间、信心、能力不足,致使社会道德风气和公民的道德水准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
   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多元化,不可避免地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产生影响,使他们的思想道德心理出现了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利益的多样化,既促使生产力的发展,也带来了消极负面的东西。如一些领域出现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歪理邪说危害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加大了道德建设的难度。开放进一步扩大、西方媒体的进入、中外合作办学等等必然使西方各种政治、文化思潮的影响加大,实施“以德治教”,加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将更加艰巨。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尤如一把双刃剑,在推动物质文明巨大发展的同时,也给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如高科技犯罪、生态环境道德问题、人文关怀的失却等。
   信息的网络化、多元化、全球化,网络化背景下的道德建设成为新的课题。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国际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信息的来源和内容呈现多样性、开放性,其中不乏封建迷信的、黄色的、非科学甚至反动的信息,腐蚀着人们的思想、道德和心理。
   社会的剧变与竞争的日益激烈使人们的心理问题的凸显,心理问题和道德问题相互交织,影响着人的成长发展及其生活和工作,也使社会道德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如何使人们获得人格的健全发展和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已成为道德建设中不可忽视的课题。
   2、从高校道德建设的自身现状看
   首先,在高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方向上存在一定偏差,高校道德建设未能真正落到实处。提出“素质教育”已有多时,但是仍然存在重视教学科研轻视人文建设,重视做学问轻视做人教育,重视技能轻视品质,重智轻德的倾向。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大发展进程中,一些高校偏重办学规模、校园建设、硬件投入、师资学历上等,高校道德建设的地位容易被弱化,常常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
   其次,高校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些领导干部思想道德水准不高,廉政意识淡薄,惟利是图,贪污受贿、腐化堕落、乱收费、买卖文凭、权学交易、学术腐败等等有关的事例时常见诸媒体。在各级人大和政协会议上,高教领域的行风建设不时受到许多代表与政协委员们的批评。高校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工作。
   再次,教师队伍素质仍需进一步提高,师德建设还须改进和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应该说还是较高的。但是,高校教师违反师德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如有些教师敬业精神下降,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伤害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商业化行为,违反学术道德,有的存在心理障碍。而现有的师德建设还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师德教育不力,观念落后,内容陈旧,方法死板;缺乏健全科学的规章制度,使师德建设难以操作落实;更多地关注师德的外在发展而缺乏对师生的人文关怀。
   第四,作为高等教育主体的大学生,其思想道德心理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大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较强,另一方面思想道德意识、自我控制能力、心理素质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出现了道德迷茫、价值观异化、缺乏崇高理想、道德信念动摇等倾向,一些学生眼中只有成绩、学历和自己,唯有美德成为可有可无,抄袭舞弊,冷漠、缺乏爱心和责任感,有些大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严重,行为失范,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同时,有心理疾患的大学生人数也在日益增加。据一些调查,我国大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比例达到15至30% 。
   因此,切实推进“以德治教”,加强高校道德建设,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切实推进“以德治教”,加强高校道德建设
   切实推进“以德治教”,加强高校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从高校的教育理念、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师德建设、学生德育、规范制度、道德实践、道德环境建设、法律保障以及理论研究等方面具体落实,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高校素质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推动全社会道德建设。
   (一)首先要树立“以德立教、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这是实施“以德治教”的前提。
   我们要自觉转变高校的教育观念和治校理念,更新高等教育的价值观、人才观、质量观、师生观。《纲要》在指导思想中强调: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社会主义公民。实施“以德治教”,必须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树立“以德立教、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才能把“以德治教”的各项任务落实和渗透到高校的各项工作中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