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职业的不确定性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及其应对

职业的不确定性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及其应对

日期: 2010-7-20 20:25:29 浏览: 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现代社会职业的不确定性使职业教育面临着“该教什么以及所培养的人以后做什么”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职业教育应在坚持以职业为导向的同时,通过推动完善职业教育的社会保障体制、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兴趣等措施来应对。
   关键词:职业;职业教育;不确定性;应对
   职业教育指给予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首先,职业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职业性,即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教会他们一种或几种谋生手段。其次,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知识和技能应以某一具体岗位为依据,并以该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必需、够用”为度。因此,职业是决定职业教育的根本因素。
   职业的不确定性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职业的不确定性当前,在职业教育的研究领域,对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存在着普遍的共识。但是,正是这存在的普遍共识,导致了人们有意或无意地简化了职业与职业教育之间关系——人们更多的将职业作为一个确定不变的“常量”带入职业教育,进而讨论与此职业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但却忽视了职业的不确定性。职业并非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常量,而是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变量”。职业的不确定性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职业的技术要求存在着不确定性。职业具有一种技术性,即从事特定的职业需要一定的技术知识和能力。一个人具备了某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符合了某个职业现在的技术要求,因而可以从事某个职业。但问题在于,特定的职业本身的技术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例如,以往用牛拉犁耕地,因而农民需要有赶牛扶犁的技术,但现在不用牛耕地而用拖拉机耕地,这时作为农民的技术要求就不一样了,以往的赶牛扶犁的技术就用不上,需要驾驶拖拉机的技术。在现代社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很多职业本身没有变化,但其技术要求却在不断地变化。如同一句话所说,交通工具永远不会消失,但牛车却会消失。第二,职业本身的产生和消失。职业是一种社会现象,会随着社会和地域的变化而变化。整个社会状况和社会中主要因素(如产业结构)的变化,都会影响职业本身的变化。在某种社会状况下,会产生一些新的职业,另一方面,也有职业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衰落甚至消亡。例如,伴随着网络及其他新兴消费市场的兴起,许多新职业也应运而生,如短信写手、网络玩家、点菜师、验车师、验房师等。同时,也有不少传统的职业因失去生存空间而消亡,如补锅匠、弹棉花等。第三,职业从事者的不确定性。任何职业都需要一定的人来从事,因此,特定的职业与特定的人之间通常存在着一定的稳定性。在以往,这种稳定性相当强,很多人终生只从事某一项职业,甚至会子承父业,形成一种职业“世袭”。但现代社会,由于社会和职业本身的原因(技术要求的变化、职业的产生和消失),导致了这种稳定性的降低。有研究表明,现代社会中个体的职业流动日益频繁,很难再有终身只从事一项职业的情况。几乎所有的人一生中都将从事多个职业,这些职业甚至毫不相关。
   对职业教育的影响职业教育以职业为目标和内容,因而,职业的不确定性给职业教育带来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面对不确定的职业,职业教育该教什么和所培养的人以后做什么?职业教育教什么,这个问题初看起来似乎不是问题。但考虑到职业的不确定性,职业教育该教什么就成为了问题。因为职业要求的技术存在变化,而教育本身又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因此,现在职业教育教的内容很可能不是学生真正从事职业时所需的;培养的人以后做什么是指学习者的毕业去向及此后的职业发展。职业教育教什么,学生学了什么,并不意味着他们以后就做什么。学生毕业后从事何种职业,一方面,要看学生是否有适当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还要看是否有这样的职业机会。在现代社会,很多职业会产生,也有很多职业会消失,还有很多职业会逐渐饱和,再加上个体自身的意愿和地域选择,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很有可能与所受教育关系不大,甚至有可能差异很大。实际上,职业教育已经遇到了这些问题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现在职业教育中所提倡的“校企联合”和“订单式”培养模式,就是为了解决“所学非所用”以及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去向问题。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但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以“订单式”培养为例,此模式要求企业与学校签订人才委托合同,按照企业特定岗位用人需要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这种安排在一方面确实解决了部分学生的毕业去向问题,但是,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培养模式,它也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并非所有的职业教育都能事先找到明确的企业“订单”,大部分的职业教育只能是针对特定的职业而非企业进行人才培养。其次,明确的企业订单确实解决了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但这种过分的针对性导致了学校教育受订单的束缚,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培养学生的多种职业技能和转岗能力,这样势必造成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的狭窄和单一,从而影响其进一步发展。一旦企业出现变动,学生从事的职业发生变化,这种“窄口径”人才势必遇到发展的困难。在当前个人职业变动频繁的社会里,这种问题尤其突出。
   应对
   职业教育必须针对职业而进行,但在此过程中,又必须考虑到职业不确定性的影响。因此,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将职业教育和职业的不确定性协调起来:
   完善职业教育的社会保障体制现代社会,职业的不确定性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现象,并且将长期存在。完善职业教育的社会保障体制,就是要为职业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即便职业不确定,因为有各种保障存在,职业教育和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也能够从容面对,有一定的条件和时间去适应。如失业和贫困救济制度,可以缓解暂时没有工作的学生或失业者的经济和心理压力,让他们有时间去适应。社区的培训也可以使一些暂时找不到对口工作的人得到新的工作机会。当前,国内日益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将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职业教育除了应提供特定岗位“必需、够用”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因为职业的不确定性,现在看来是特定岗位“必需、够用”的知识和技能很可能在不久后会过时,但学生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能力,那么就能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够一直胜任自己的职业。如法国教育家富尔所说,不断变化的科技和知识,使教育应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
   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兴趣很多时候,学生知识、能力的贫乏不是因为智力的低下,而是因为非智力因素,如缺乏学习的意识和兴趣。在一个职业不确定的社会中生存,时刻保持学习的意识和兴趣非常重要,它能够使人不断前进,跟上社会潮流。联合国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认为,教育的目的,就它与就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而言,应培养受教育者有能力在各种专业中尽可能多地流动并永远刺激他们自我学习和培训自己的欲望。因此,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和欲望,只有这样,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才能够面对职业不确定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张天鹤.关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8,(1).
   [2]崔孝才.试谈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康礼志.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特色分析[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4]程介明.教育问:后工业时代的学习与社会[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4).
   [5]钱鸣.“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7,(3).
   [6]富尔,等.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