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国际贸易中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

国际贸易中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

日期: 2010-8-1 8:54:26 浏览: 5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国际贸易与物流管理的发展是互动的,国际贸易依赖物流管理的发展,同时也为物流管理带来了发展,立足于我国现有经济发展水平,要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化物流管理系统,从实际上把握现代物流面临的挑战,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基本下,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在加快物流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的同时,加快国际贸易与物流管理人才的同时培养和开发。
   关键词:国际贸易、物流管理、经济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and Name: International econometrics and trade Yawei Zhao
   Instructs teacher: Dongdong Chen
   Abstract: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i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active, international trade depend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based on our existing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build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Logistics Management System from fact to grasp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modern logistic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basic logistics management, the further improvements in the standards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related work, to speed up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trade, logistics management, economic
   1、物流和国贸的定义及前景
   现代物流,是一个在现代交通基础演绎出的新行业。发达国家经济学家已对现代物流有“未被开垦的黑大陆”、“人力、资源之后第三利润源泉”、“占商品总成本可溯范围达二成至五成”、“贸易成功的驱动因素”等评价。现代物流以它富有活力的服务意识及创新理念的服务效果,愈来愈被经济领域重视。现代物流以系统理论为出发点,考虑各因素的互动影响,通过“物流八最原则”(最适运输工具、最便联运、最短运距、最合包装、最少仓储、最短时间、最快信息、最佳服务)的策划及操作,实现商品较低成本及较好服务效果并举的位移结果。其中,现代物流作用于国际贸易,其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国际物流是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这种物流是国际间贸易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最终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
   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会成为我过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现代的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理念,被广泛地认为是企业的降低物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利润。
     国际物流是现代物流系统中重要的物流领域,近十几年有很大发展,也是一种新的物流形态。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初级产品出口大幅下降,工业制成品,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不断增加。机电产品成为一大类的出口商品。外商投资日益活跃,成为外贸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外贸市场趋向于多元化发展,与我国贸易往来的国家。
   现代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程度不断加深,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脱离世界经济体系而独立发展。这就是愈来愈被人们认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空前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又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步调。两者是相互相承、相得益彰的一对影子。
   并且,物流能力快速提升的连锁零售物流,2005年,连锁零售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据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调查显示,2005年全国前30家连锁企业共实现销售额4910.4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上升到7.3%;店铺总数为16665个,比上年增长20.7%。有5家连锁企业销售额超过200亿元,排名第一的上海百联集团销售额达720亿元;排名第30位的连锁企业销售额由上年的45.8亿元,上升为54.3亿元。
   面对企业跨区域发展和规模效应的需要,连锁零售企业纷纷加大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沃尔玛拟在深圳龙岗区建设东南亚配送中心,建成后,该配送中心将向东南亚地区配送主要来自珠三角地区的商品。
   对跨国公司来讲,国际物流不仅是由商贸活动决定,而且也是本身生产活动的必然产物。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使企业分别在不同国度中生产零件、配件,又在另些国家组装或装配整机,企业的这种生产环节之间的衔接也需要依靠国际物流。
   物流管理的未来期望是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电子化,共享化,协同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标准化,社会化,全球化。做好线路短,频率高的配送以及线路长,频率低的运输工作。
   国际贸易与现代物流的发展是互动的,因此提出了适应现代国际贸易发展的国际物流运作的标准,分析了基于多式联运的国际物流网络结构与功能,也提出了基于多式联运的现代国际物流网络体系构建与运作需要注意的问题与相关策略。
   “全球贸易一体化”和“物流无国界”的新趋势对现代物流也提出了迫切需求。物流企业必须向着规模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实践证明,国际物流作为国际贸易的工具和桥梁,必须最大限度地打破地域和国界限制,以求最大限度的降低国际物流成本。国际贸易是国际物流生存的前提和基础,国际贸易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决定着国际物流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据2008年数据统计,全球跨国的生产和贸易总值约占全球贸易量的50%,它们伸向全球的触角就是现代物流业。我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有19,000亿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现代物流业对提高产、供、销、运的整体经济效益、推动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作用是无法估量的。现代物流的发展,为国际贸易带来三方面的优势,即降低国际贸易的总体成本、提高其核心业务上的竞争力、降低在贸易活动方面的投资。
   随着对物流配送要求的提高,连锁零售物流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国内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逐步提高了技术含量:如增加了高层立体货架和拆零商品拣选货架相结合的仓储系统;部分使用电动高位叉车、低位拣货车和托盘,大大提高了装卸、搬运、拣货作业的机械化程度;配送中心的信息系统、货场电子化设备和电子标签的应用,使作业人员可以方便有效地按订单取出商品,进行理货和分拣,大幅度提高速度,降低差错率;托盘、物流笼车的使用,提高了门店的配送商品交接效率。
   至此,我们已看到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物流之间具有相当的因果关联:如果我们把经济全球化比喻为无国界经济现象,以此类推,我们又可以把国际物流比喻为无口岸国际运输。随着中国加入WTO的临近,看来我们有必要研究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物流模式之间更深一层的关系。
   2、适应现代国际贸易发展的国际物流运作标准
   国际物流实质上是按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和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因此,他们应遵循以下标准:
   1.国际物流反应快速化
   2.国际物流功能集成化
   3.国际物流服务系列化
   4.国际物流作业规范化
   5.国际物流目标系统化
   6.国际物流手段现代化
   7.国际物流组织网络化
   8.国际物流系统信息化
   9.国际物流服务社会化
   10.国际物流活动全球化
   3、现代国际物流网络体系的构建与运作
   (1).国际物流运输方式的选择
   我国国际物流业务中,存在着分段运输、国际联运、国际多式联运三种形式。受一些条件制约,我国主要采用分段运输。但这种运输形式,不利于加强经营者在国际运输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与合作关系。其次,由于分散经营,国内外联运网点的综合服务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多式联运作为国际运输中一种先进的混合运输方式,以其方便、灵活、安全的特点,受到了货主的青睐、承运人的偏好,以及政府的扶持。据统计,国际货物运输已经实现了70%~80%的集装箱运输,以集装箱运输为主的多式联运已成为国际物流运作的主体和纽带。
   (2).基于多式联运的国际物流网络功能分析
   基于多式联运的国际物流各个环节主要功能及可能的增值功能如下表:
   物资环节 主要功能 增值功能
   配送阶段:货物从服务网络向经营网络移动
   仓储阶段 送货、收货、制定单证、接受订单(可以以实的形式,电话预约、网上订单等)送货(可以用户送上或者货车去接受货物)运输、车辆调整、车辆跟踪、货物跟踪
   运营车辆出入管理、入库、库存、出库管理、货物出入查询、货物跟踪 各种相关建议及咨询、采购与订单处理、物流配送方案的选择与规则、物流网络设计、代办保险、提供要求分析贷款回收与结算、市场调查与预测、培训、条码标签、成品或者半成品加工、组装
   、分拣、退货管理、修理变换、收回订单执行、电脑装配
   物流枢纽阶段 报关 报关功能、商检、动植卫生物检、边检、关税征收 跨国报关单据的传输
   机场 接受订单、机场管理、组织货物运输、货物的折盘、提供航空信息 货物仓储功能、流通加工功能、配送功能
   陆路口岸 组织货物运输、车辆通关检车辆通关收费
   港口 接受定舱等订单、组织货物运输、集装箱的拆箱、提供航运、传达信息、港口管理 货物仓储功能、流通加工功能、配送功能
   中转运输阶段 货物运输 途中货物的堆积工作
   国外阶段 损失功能、仓储功能、配送功能
   (3).基于多式联运的国际物流网络构建与运作
   在建立和完善基于多式联运的国际物流网络体系过程中,应注意如下问题:
   (a)在规划网络内建库数目、地点及规模时,要紧密围绕着商品交易计划,乃至一个国家宏观国际贸易总体规划。
   (b)明确各级仓库的供应范围,分层关系或者供应收购的数量,注意各层仓库间的有机衔接。
   (c)国际物流网点规划考虑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以备将来的扩建。
   在多式联运为核心的国际物流业务涉及多个物流环节,如:集装箱拆拼箱、报关、结算等。这时就可采用业务流程管理方式。整个流程链条的工作是由各相关职能部门组成,通过业务流带动节点部门的协作。同时它要求公司专门设置一个职能部门——运营部(或业务管理部)。运营部对外负责客户关系管理(CRM),对内负责整个业务流程的组织协调工作,以及对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运营部对各个业务流程拥有较高管理权力,相关职能部门作为业务流程链中的节点,在负责本部门日常管理与业务活动的同时,应对业务流程的良好运作负责,接受业务管理部的管理与监控。
   4、完善国际物流网络及其运作的策略
   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国际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仍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这就需要我们:
   (1).尽快转变观念,加强物流意识,建设和改善我国的综合交通运输网
   随着我国加入WTO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国际物流巨头凭借牢固的物流网络及联盟,运用先进的物流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客户提供完善的综合物流服务,已纷纷占领中国的物流市场。因此我们要尽快转变观念,加强物流意识,把物流活动逐步从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中分离出来,搞好交通运输系统内外部协调与发展,建立多种运输方式有机结合的综合运输体系,加强国际物流合作,积极引进外国的资金、技术、经验,尽快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
   (2).加快现代化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的集装箱专用码头、深水泊位及装卸能力、中转站等还不能完全满足国际物流业的需要。这就需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研制,改进、引进物流技术设备,提高运输效率。
   (3).加强物流体系标准化建设、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针对当前物流标准化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应在做好计量标准、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修订完善标准;制订新标准,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提高货物和相关信息的流转效率。
   (4).从政策上,要大力扶持和保护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
   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在外国物流企业大肆进军中国货运市场的情况下,要严格按照我国入世谈判承诺的时间表有步骤地开放我国的货运市场。
   另外,在国际物流网络体系的运作方面,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a)合理选择和布局国内外物流网点,扩大国际贸易的范围、规模。
   (b)采用先进的运输方式、运输工具和设施,充分利用海运、多式联运方式。
   (c)缩短进出口商品的在途积压。
   (d)改进运输路线,减少相向、迂回运输。
   (e)改进包装,增大技术装载量,减少损耗;
   (f)改进港口装卸作业,合理利用泊位与船舶的停靠时间,尽力减少港口杂费,吸引更多的买卖双方入港;
   (g)改进海运配载,避免空仓或船货不相适应的状况;
   (h)综合考虑国内物流运输,在出口时,有条件要尽量采用就地就近收购、就地加工、就地包装、就地检验、直接出口的物流策略。
   联合国的一份《世界投资报告》曾说,跨国公司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4万家母公司控制着20多万家分公司(办事处)。跨国公司销售额达4.8万亿美元,高出同期世界商品贸易总额。世界贸易活动的75%以上都与跨国经营有关。其中,美国外贸的三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一半是在跨国公司内部进行的。跨国公司的产值已占全球总产值的1/3左右。另据统计,如果把企业、国家都作为经济实体,全世界前一百名中有51家是企业实体。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对国际贸易及国际物流的规模、流向、结构和方式都会产生实质性影响。
   跨国经济得以迅猛扩张的动因:第一,由于国际物流环境的改善,使跨国经营实体应用“合理配置资源、生产规模化、专业化降低产品成本”这一经济规律的地理范畴扩大了;第二,跨国公司实行内部贸易,可以规避政治风险和外汇风险,减少交纳所得税和关税。由此可以推测,今后,洲际间的运输需求呈平稳增长趋势;第三,根据“新产品周期转移”观点,新产品往往由高收入、高劳动成本的国度诞生。开始,产品诞生国垄断了技术、生产和出口,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产品不新了,生产环节将移向劳动成本低的国家;当这一产品的技术规格在世界范围内相对标准化之际,生产环节又会向更低劳动成本的国家转移。例如,日本已把70%的电视机、30%的录像机转移到东南亚生产,然后运回日本及其它地方销售。另据统计,1991年,半成品出口在世界贸易总额比重上升30%,而“终极产品”比重却下降10%左右。由此可以论断,国际物流的结构、流向已发生质的变化,具体体现了种类多、批量小、频度高的特征;第四、根据“比较成本”原理,零部件在哪里生产成本低,就在哪里生产,为此,产品的“终极国籍”概念越来越模糊。美国劳工部长、经济学家罗伯特.赖克就是提倡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他已不在把美国的500家大企业、大公司认同为完全美国籍了。为了迎合这一趋势,各国为吸引更多的外资都在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其中,对物流的软、硬件环境方面都特别下功夫。由此可以看出,国际物流环境的改善,使经济全球化具有可操作性立下了功劳;而经济全球化趋势,又促进了国际物流的迅猛发展。为此,“经济全球化”又可称谓“物流国际化”。
   实际上,中美贸易之间关于顺、逆差的统计结论一直争论不休。为什么双方有这么大的差距?据有关方面研究,主要原因是美方忽略了物流成本统计。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美方进口时统计运费、保险费等,而出口时则没有;二是货物通过香港转运,抬高了货物的价值,抬高部分不应计在中国头上。据统计,中国出口到美国商品总额的80%属于加工贸易。所谓加工贸易(Processing trade)指进料加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三种加工方式。其经营收入具有三个特征:一是所加工产品原则上必须反销到境外;二是外国投资者是产品销售的受益者;三是加工所在国受益仅限于就业机会及赚取加工费。这三个特征已说明,加工贸易属于物权“特殊位移”环节,把加工贸易的商品价值,作为加工所在国的出口计量范畴是不合情理的。结汇平衡应由物权利益获得者承担,而不是物流加工者承担。
   1997年,WTO达成了三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信息技术协议》、《基础电信协议》、《金融服务协议》。这对于此后的国际贸易多边关系,有了更加完善的法律环境,由此也带来了操作过程的变化:过去操作中令人伤神的货物质量信用壁垒,随着商品规格国际化趋势而淡化;过去操作中最具风险的付款信用壁垒,随着国际法律约束、监督、制裁机制的强化而弱化;过去商务谈判的交往频度及旅途劳作之苦,随着电子商务手段介入而大大简化了;而唯独物流环节的时间及人工特征变化不大,但对服务水准要求的更高了。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国际物流通畅与否,对国际贸易促进机制及壁垒机制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国际物流统计理论认为,加工贸易属于国际物流加工环节的生产值,与一般贸易情况下的贸易交换值是截然不同的。
   参考文献:
   【1】柳林,詹放《国际物流管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唐渊,《国际物流学》,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年
   【3】刘丽文,《生产与运作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4】王晓东、胡瑞丽,《国际货物运输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5】王晓东、王强,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货运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第5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