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中职升格为高职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中职升格为高职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日期: 2010-8-25 14:55:58 浏览: 2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通过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状况分析,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素质要求以及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中职升高职 教师素质 可持续发展
   职业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李岚清在报告中指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设施,主要通过对现有高等学校改革、改组、改制来实施。职业大学、部分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和高等专科学校,要按社会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和办学方式,办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通过对大专层次高校的改革、改组、改制仍不能满足当地对高等职业人才需要时,可以经过评估审定,把个别重点中等专业学校改制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这就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四条办学途径,即所谓“三改一补”。在”三改”过程中,往往地方政府会将一些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或一些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合并后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这样一来,中等专业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情况在现有高等职业院校中为数不少,升格后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可持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 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状况
   1.1 教师学历、职称偏低,数量相对不足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要求,到2005年,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应基本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35%。通过“三改”举办的高职教师,原有的大专或职工大学对师资的要求,基本达到这个目标,而通过“一补”即从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许多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并不安心高职的教学工作,原有的教师很多只有大专学历,教师学历结构远低于这个目标。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柳州铁路运输学校,1997年与柳铁电大和柳铁进修学校合并,2002年柳铁司机学校并于该校,200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批准成立高职院校,2007年柳州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并于该校,教师的学历层次离普通高校教师必须是研究生的要求相距甚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要求的教师学历应全部达到本科学历的任职资格相比,也存在着较大差距。在学院升格之初,专任教师中学历不达标的就有28人(其中大专18人、中专7 人、技校1人、高中1人、初中1人),占专任教师比例的18.5%,教师取得研究生学历也只有5人,有23正在攻读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在职称方面,高等职业院校中教授(正高级)职称所占比例明显偏低,甚至无教授的现象不少,初中级职称的居多,还有部分无职称的。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之初,专任教师中获副高级职称46人,没有教授。专任教师150名,生师比为26:1,远未达到教育部规定的18:1的要求。
   1.2 教师结构不合理,缺乏实践经验现象较为普遍
   职业院校师资来源归为两个大类,即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专业实践经历的,以及从学校到企事业单位再到学校,具有专业实践经历的。资料表明,“我国职业技术院校中66.6%的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上讲台,这个数字在有的学校甚至高达96%,大多数教师实践工作年限偏低,尤其是大多数青年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有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的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学带头人匮乏。”很多理论教师只能教授理论课,无法上实践课,而很多实践课教师则不熟悉专业理论,甚至有的也不能胜任实践课,于是导致职业教育教学中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分离,导致毕业生既不能系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也不能熟练进行实践操作,严重地影响了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技术型人才目标的实现。
   “三改一补”举办的高职院校,往往是通过对多所学校的整合而来,管理人员、工勤人员偏多,一些管理人员需要转到教师行列,这些转行的教师缺乏基本教学经验。
   专任教师中理论教师偏多,兼职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不足,有的专业缺少专业带头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与教育部规定的合格标准需要达到50%,优秀则要达到70%以上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1.3 思想观念落后、教学方法保守、教科研积极性不高
   由于长期受中职教育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的思想局限在原有的思维定势上,习惯按部就班,对什么是中职教育,什么是高职教育弄不清楚,不关心教育教学改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远离市场的陈旧观念来教育和管理学生,给高职教育发展带来了消极和负面的影响。尽管升格的高职院校制定师资建设发展规划,制定了师德工程、继续教育工程、名师工程、青年教师素质工程,以及教师职务动态管理、教师工作考核办法、师资队伍补充渠道改革等系列措施,为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是部分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仍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知识更新不够,教学方法保守。突出的表现在,教学上没有以就业为导向,缺少市场意识,缺少适应学生学习的有效教法,忽略学生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而盲目按照以往做法,全堂灌输理论。教师讲课辛辛苦苦,学生听课迷迷糊糊。有的教师讲课,学生反映根本听不懂,造成大面积的不及格现象,这样的教学怎样能实现因材施教。
   学院升格后,主动参与教科研工作的教师人数有所增加,但从教师整体队伍来说积极性不高。导致教师教科研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压力多、机会少,由于学院由中职转为高职,为了取得高校教师任职资格,许多教师必须补修研究生课程或参加其它培训和考试,为了获得高校系列的各类职称,或争取成为“双师型”教师的过程中,压力多、难度大、机会少,因此,部分教师失去信心,采取消极而不是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工作。二是课时多,任务重,生师比过大,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工作量普遍较高,一般周课时达到14节左右,最多时可达20节。加上学校的专业设置变化较大,课程开设门类较多,造成有些教师每学期都要开1—2门新课。教师上课的课程门类太多,精力受到了限制。三是以往中专学校缺少科研氛围,长期远离教学理论研究,造成转入高职学院后,许多教师想参加科研工作,却感到有心而力不足。想写篇论文,却不知道如何下笔,教师中没有承担过科研项目,没有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过论文的不在少数。
   2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素质要求
   我国目前将人才类型基本划分为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在生产一线工作,他们要使工程型人才的规划、决策、设计等变换成物质形态。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应用智力技能来进行工作,而后者主要依赖操作技能来完成任务。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而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人才培养对象的不同,作为高职院校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在业务素质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2.1 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专业技术素质
   教师要解决教学、科研、实践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必须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教师自身的提高和发展同样也依赖于专业理念基础。当代知识总量急剧增长,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而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是相对稳定的,有的是长期有效的,它对教师的工作及进修的影响是长期的。专业理论基础深厚、专业知识面较宽的教师,蕴藏着较大的创新潜力,有利于其学术思想的开拓,能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产生质的飞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