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不同地区中职学生的文化差异

浅谈不同地区中职学生的文化差异

日期: 2010-7-8 0:20:17 浏览: 1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提要:不同地区中职学生的文化差异会是怎样?本文作了一番有趣的探讨,因为笔者在教学中有机会接触来自三地不同的学生,因而在授课之中体会不同文化背景带来的个体差异,并且感受他们对不同文化的各自理解。
   关键词:不同地区;中职学生;文化差异
   Abstract: how is cultural difference students of the medium-sized professional institute can? This text has done some interesting discussions, because of the author Have an opportunity to contact and come from different students of three places in teaching, therefore realize one not brought with the culture background in giving lessons Body difference, and experience their each understanding to different culture.
   Key words: Different areas; Students of the medium-sized professional institute; Cultural difference
   不同地区中职学生的文化差异会是怎样?本文将作一番有趣的探讨,这里的不同文化背景并不跨越国界,仅就江苏省的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地区而言,恰巧笔者有机会接触来自三地不同的学生,因而在授课之中体会不同文化背景带来的个体差异,并且感受他们对不同文化的各自理解,这一切都引发了笔者的极大兴趣。
   首先来看这三个班级的基本构成:一个是苏北的徐州班,全班40人,男4人,女36人;一个是苏中的扬州高邮班,全班29人,男2人,女27人;一个是本地的苏州班,全班51人,男9人,女24人。这三个班级的性别基本特点是:女生占绝大多数,男生占少数,这与所在学校所学专业有关(主要是第三产业的餐饮与旅游行业)。
   那么这三个班级的学生个体差异又如何呢?先来看徐州班。徐州地处江苏省西北,北接山东省,西临河南、安徽两省,有四省通衢之称,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从布置的作业“我的家乡”中,可以了解到以下信息:①徐州属于楚汉文化,尤其两汉在徐州留下众多遗迹,比如汉兵马俑、楚王陵、项羽戏马台等。②徐州名人众多,以汉代的刘邦最出名,北宋的苏轼也曾在此为官。③徐州虽地处苏北,但语言、文化习惯却与山东、河南相似,语言属于北方官话,在历史上曾经隶属于山东省。当问及他们对苏州、扬州的了解程度,有较多的学生知道苏州园林名胜,尤其是寒山寺,而进一步的苏州文化则几乎为空白,说到扬州下属的高邮,几乎很少有人知道,但也有一两个知道高邮有名的咸蛋。当问及他们是否知道昆曲、评弹、黄梅戏,则几乎无人知晓,不过北方的豫剧、评戏一般都能了解。
   再来看看扬州高邮的学生。扬州下属的高邮,地处长江之北,地理上处于长江和淮河之间,属于江淮文化。同样的作业中,也得到了以下信息:①高邮同样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唯一以“邮”字命名的城市,市内有明代盂城驿遗址,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驿站,反映了这个城市独有的文化。②同样名人众多,最出名的要属北宋词人秦少游和当代作家汪曾祺,在这一点上,学生的骄傲感特别强,但遗憾的是几乎无人能完整地背诵秦少游的作品,如最著名的《鹊桥仙》。③高邮地处苏中,语言是典型的扬州话,属于下江官话,“怪怪龙地冬”是人人皆知的话语,连香港四大天王的郭富城在他的一首歌中都用到了这五个字。与前面徐州班显著不同的是高邮学生几乎都知道黄梅戏,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地域上接近安徽中南部,受其影响,所以一般都知道并且还会唱上两句。除了最让他们自豪的秦少游外,最能代表他们文化也让他们最感骄傲的是高邮咸蛋,这有点类似扬州炒饭、兰州拉面、重庆火锅、嘉兴粽子一样,名满天下。
   最后是本地的苏州班。苏州,地处江南,有“天堂”之称,属于吴文化,讲的是吴方言。自古以来尤其唐宋以降,经济发达,与之相适应的是文化发展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种氛围浸润下的学子多少带有做事精细、情感内敛的特点。因为学校地处自己的家乡,总的来说家乡的文化背景都能知晓不少,但相对处在北方的扬州、徐州,学生总体不了解,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①混淆江北和苏北这两个概念,认为扬州、徐州学生都是江北人,这与苏州文化排斥外地人,尤其是苏北人有很大关系。②混淆徐州话和苏北话,徐州话和苏北话实际上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方言,前面已经提到,但学生并不清楚,这主要与他们对这两个地方的文化缺乏了解有关。
   他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又是怎样的呢?三个来自不同地域接受不同文化熏陶的学生,虽然都处于高二阶段,个性差异十分鲜明。来自徐州的学生由于受北方文化的影响,所以为人显得较为豪爽,待人热情;在江淮文化浸润下的高邮学生,则比较诙谐,欢喜说笑话;而受两千五百年吴文化影响的苏州学生,则显得较为内敛,较有主见。这是他们性格上明显的差异。但毕竟都是学生,都就读于职业学校,相对的文化知识比较缺乏,这与他们所受的地理、历史、文学、艺术等知识较少有关。比如苏州学生对徐州的兵马俑一无所知,觉得徐州在很远的地方;而徐州学生听不懂高邮方言,总以为讲话好象在吵架;高邮学生则认为苏州人说话嗲里嗲气,不舒服,只知道有个唐伯虎很风流(主要受电影影响),却不知其一生坎坷,仕途艰辛。可见虽然只在一省之内,不同文化交流的缺乏导致了彼此之间的隔膜,因而也形成了所谓的帮或圈子。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三地的学生都比较爱阅读,尤其是徐州、高邮的学生比较爱读《读者》、《意林》、《知音》等全国优秀期刊,尤其是当中励志类的文章(他们特别喜欢用这个词),这说明学生精神面貌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当然,这些学生也喜欢读时下流行的情感类小说,有国内当代的,也有翻译过来日本、韩国的小说,问及为什么比较喜欢读,回答主要还是涉及年轻人情感、恋爱的话题。也有他们认为写得比较现实的国内新潮流作品,如《左耳》(且向笔者极力推荐,作者是饶雪漫)等。
   笔者在授课中还发现,其实三地的学生有相当部分渴望阅读名著,其中的一个班级里自设的书架上摆放了大约二三十多本中外名著。但问及是否读过我国四大名著原作,3个班级回答者均寥寥,看过的主要都是影视作品,更不用说外国名作,尤其是原版的了。不读名著主要还是与这些作品的时代、内容、文字有关,责任并不全在学生身上。而这一结果既是预料中的,又是让笔者甚感遗憾的。它说明文化的缺失已经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这也实际上昭示社会大众普遍精神食粮的缺失。因为当今社会心态相当浮躁,而要静心阅读名著,似乎让人匪夷所思。然而,一个不阅读名著的民族会是怎样?现在恐难回答,但是其弊端将随着经济发展的逐渐深入而日益显现。
   三地学生文化知识缺乏折射出当前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中的某些困境。虽然我们一直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但不知素质教育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乃至于影响到整个社会。看来,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成当务之急。
   3个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受着不同文化的影响,展现了各不相同的个性,既有相似点,更有不同点,比较之中让笔者颇感有趣,但是更多的是思考。因为在这些学生身上,洋溢着青春的朝气,这是让笔者羡慕的,并且还要虚心向他们学习,从21世纪的青年人那里去开掘新的理念和灵感,在振奋人心之中去探寻更加人性化的教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