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试析中等职业学校必须重视就业指导工作

试析中等职业学校必须重视就业指导工作

日期: 2010-6-24 21:51:58 浏览: 1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论文关键词:就业指导 内涵 途径
   论文摘要:实践证明,抓好学生的就业工作,不仅仅是为毕业生找出路的小问题,而是关系到学校、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更是关系到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惠及千家万户的大问题。因此,中职学校学生就业工作必须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来。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在这种形势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学生实现顺利就业,就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必须重视、下大力气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我校坚持把就业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一把手”亲自抓就业工程,从2005年起,就业工作由过去学生毕业盲目找单位到学校引导、帮助学生选单位,实现了教学、培养、就业安置一体化,学校由此步人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就业指导意义及内涵
   1.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就业指导作为一项专门的实践活动,在我国的历史并不长,而把就业指导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更是近几年的事情。为使就业指导工作落到实处,首先,我们带领全体教职工反复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学习各级领导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讲话精神,引导大家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在促进中职校学生成长和发展、引导毕业生充分就业、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次,建立了一支由“一把手”负责,专职与兼职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再次,建立起稳固的就业基地。由此,我校的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和成熟。
   2.就业指导的任务、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其主要任务包括:使学生通过了解社会、了解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了解职业道德养成的途径,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通过学习逐步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的理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培养其自主择业、自立创业的自觉性。为了完成上述任务,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第一,进行启蒙职业意识、培养职业道德、树立职业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并能够正确理解个人理想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既注重挖掘自身的潜能,扬长避短发展自己,又能根据所学专业的要求,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主动适应职业要求。第二,培养学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个人优势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能力。帮助学生端正择业观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自我激励能力、自我决策能力。加强适应社会、融人社会的能力训练和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第三,帮助学生了解与所学专业相应的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发展状况及其对从业者的要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求职就业、开拓创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第四,指导学生进行求职、就业和自身发展方向的选择;指导学生了解国家和地方的就业形势,有关就业的政策法规、用人制度、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为学生择业求职提供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达到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就业的目的。
   二、深化改革,突出学生能力培养
   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的配合,特别是毕业生素质的高低、技能水平程度直接关系到就业安置的是否顺利。为提高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能力,我们应加大教育过程的培养力度,进一步深化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的改革,狠抓学生技能培养。
   1.改革教学模式,按职业群要求设课
   目前,各中等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材体系上,基本上是沿袭普通教育的模式,按照学科体系来安排教学进度。这种课程设置方法,强调的是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忽视了职业教育的特点,体现不出职业要求,不利于学生技能培养。为此,我们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确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按职业群的要求设置课程,主动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适应企业,构建起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相配套的供需平台,开通了学校直达企业的“绿色通道”。
   2.调整专业设置,突出能力培养
   教学模式改革以后,原有的专业设置又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矛盾。过去,我们开设的专业适应的岗位单一,教学过程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忽视了专业岗位群的多样性,使毕业生的知识面窄、技能单一,造成学生就业渠道不畅,就业率不高。为此,学校调整了原来适应面过窄的专业,如将家电维修、农电两个专业合并为电工专业;又在原来专业的基础上,拓宽了内涵,如将市场营销改为物流专业。同时,根据市场需求,我校又先后开设了焊接、酿造、外事服务专业。
   为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学校一方面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增加实习实训设备;另一方面,加大实习教学改革力度,采用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顶岗实习与工学交替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大大提升,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三、就业指导的途径
   1.全方位开展就业指导
   首先,学校要求每位任课教师都要结合所教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工作。德育课教师要上好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课,要增强实效性、针对性。要把职业指导工作贯穿到学校各年级教育的全过程,把培养正确的职业观、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与教学工作、学生工作结合起来。其次,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好学生在学习和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冲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做好适应社会、走向社会的心理准备。再次,开展就业辅导和求职就业行为训练。在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学生毕业前要集中接受写求职信、求职面试辅导、礼仪礼貌训练等,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技巧和能力。
   2.实行“仃单”教育
   要进一步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学校的就业工作,就必须不断更新观念,推陈出新,要紧紧围着市场转、跟着市场走。因此,从2004年起,我校先后与当地及沈阳、大连、青岛的企业达成合作办学的意向;企业根据需求确定用工计划和人才标准,学校依据企业标准,制定教学计划;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然后到企业实习,企业利用先进的设备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从而较快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这种合作办学方式,实现了培养、培训、就业一体化,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节约了教育资源,而且有利于学生提前接触社会,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保证。
   3.尝试半工半读培养模式
   为了实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保证毕业生安置质量、最大限度地维护学生的利益,从2006年开始,我们与开原市化工集团、开原市起重机厂、开原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单位签订协议,在焊接、机加、计算机专,业挑选30名学生开始半工半读培养模式实验,收到了显著成效。这种工学交替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实现了校企间的优势互补,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了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深受企业、学生、家长的欢迎,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4、探索毕业生“预就业”模式
   我校以往就业安置工作都是从三年级开始,这种安置方法的弊端是:毕业生集中,安置时间集中,往往容易出现毕业生专业就业率低、就业单位不称心、学生和家长不满意的间题。从2007年开始,学校探索毕业生“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多家企业签订联合培养优秀人才的协议,在二、三年级中选拔符合企业用工标准的优秀学生,定期到企业进行实习和实践。学校在思想品德、专业知识等方面加大培养力度。同时,企业还对这些学生进行技能强化培训,毕业时,经过考核合格,即可毕业。
   “预就业”模式,能够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企业激烈的竞争,学生也能以最快的速度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效益。“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搭建起就业平台,开拓了学生就业的新途径,也为企业提供了可靠的人力资源。
   5、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
   近几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和极大重视。作为县级职教中心,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通过这一途径,既能够实现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办学宗旨,又能够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同时,实现了招生就业工作的良性循环。
   6、做好就业跟踪服务
   学校在做好就业工作的同时,加大了就业跟踪服务的力度,派出专业课教师进行实习指导,派出毕业办的工作人员开展毕业生跟踪服务及就业信息反馈,建立优秀毕业生人才库和优秀就业基地资料库,树立就业典型,从而保证了就业服务的优质高效。
   实践证明,抓好学生的就业工作,不仅仅是为毕业生找出路的小间题,而是关系到学校、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更是关系到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惠及千家万户的大问题。因此,中职学校学生就业工作必须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