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思考

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思考

日期: 2012-4-27 0:13:14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匿名

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践刍议

 

【摘    要】提出了建立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意义,指出了在迅速发展起来的高职教学中存在几个问题,阐明了如何建立科学的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其实施方法。最后,介绍了作者所在学院在高职教学改革,特别是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一些实践体会。
    【关 键 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发展态势令人鼓舞。这是人民群众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希望。学海网(www.xuehai.net)而对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来说,似乎还多了一层担忧与期盼。因此,目前非常有必要对高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借鉴诸方面的经验,探索一些有中国特色的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途径和方法。这样,才能使高等职业教育真正成为被社会与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可的高等教育中一种不可替代的类型。

 

一、建立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性


   (一)建立科学的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高职教育能否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高等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超常规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明显加快,高等    学校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张,与高等教育现有教育资源存量、容量不足的矛盾日益凸现出来,接踵而来的是高等教育的质量面临着多方面的严峻考验,“质量竞争”、“品牌效应”和“优胜劣汰”已成为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二)建立科学的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帮手
    建立科学的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后,学校可以从功能和结构上保证教师在教学业务上的良性竞争,促使教师增加教学投入,深入钻研业务,不断提高高职教育整体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学效果,既为高职教育注入压力,更为教学管理改革注入动力和活力。

 

(三)建立科学的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各教学实施单位,特别是对于各专业院系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比如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必然会引起教学执行部门和教师按照教学要求(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去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又如对毕业实践报告(毕业制作报告)提出质量保障措施,必然会引起教学执行部门和教师按照产学研相结合的教改精神来设计毕业实践报告(毕业制作报告)的各个环节,规范其实训岗位的选择、指导、实践制作等各项工作。
    实践也早己证明,只有全面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才能使高职教育教学更有特色、更具吸引力和生命力。而建立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正是提高高职院校整体办学水平,增强学校竞争能力,确保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二、高职教学在质量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从教学计划的安排来看,仍然是“老三段式”
    所谓老三段式,第一学年是公共课基础,第二学年是专业基础课,第三学年是专业课和毕业设计(或毕业实践)。这种模式的最大弊端是它的学术性和理论性课程比例仍然较重。真正的职业技能学习可能只占三分之一左右时间,而且有时这些时间也难以保证。这主要原因在于真正的专业技能课和实践课往往放在第三学年,而这一学年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容易分心,或有的学生想“专升本”,把时间用于复习考试。这样,其实最后一年的技能课和实习时间难以得到真正的保证。

(二)从教学方法来看,仍然是“填鸭式”
    这种现象或许是由于受到办学规模突变引起的。但这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难以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同时,也影响了以实践教学为特色的高职教学的效果。


   (三)从考核方式来看,大量笔试仍是主要形式
    这种方式难以正确评价一个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更主要的问题是,它为学生提供了错误的行为观念,即死记硬背的知识仍是学习最重要的东西。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真正体现出来。


   (四)从高职教育与产学研的结合来看,企业的介入较少
    由于我国原有的教育体系,企事业等用人单位很难左右学校的教学内容,也没有义务向学校提供对高职来说必不可少的校外实训基地。有些部门的用人额度有时侯还是计划的,且重学历、重名牌学校的现象比较严重。但高职教育其技能实践所需的高投入、高成本以及岗位现场的亲临实践如果离开了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支持,就很难办好。


   (五)重专业数量,轻专业建设的现象比较严重
    许多高职院校在建设发展中,为了朝着“学历教育”、“正规院校”和“规模效应”的目标发展,往往盲目追求专业数量的增加,而忽视专业建设。表面上看,学校专业数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背后却透露出基础薄弱、底气不足、没有特色、竞争乏力的致命弱点。
   正确地、现实地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能有效地防止高等职业教育走入误区,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要真正提高高职教学的质量,高等职业教育决不能只偏向于“学历教育”、“正规院校”和“大规模”发展,更应注重在“职业技能培训”和“应用能力培养”方面的发展;不能只注重专业数的增加,更要注重专业建设和教学基本建设;要不断加强高职教育与产学研的结合,且要在人、财、物上有更多的投入。

 

三、建立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方法

 

(一)建立教学质量标准
    教学质量标准的建立必须以符合实际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对高职人才的规格需要为根本前提,离开了这个根本前提,就会出现盲目的不切实际的高标准、高要求,使教学和监控偏离客观的轨道。目前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在目前多元化的社会产业结构形态中必然承担起不同的人才培养任务,也必然呈现出人才培养规格的多样化,必然要用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去衡量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归根结底是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能满足用人单位对该类层次人才的需要。


   (二)建立教学质量的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应由校、院系、室三个层次的管理机构及人员组成。学校层由主管校长、校 教学指导委员会及教务处、各种专家组等机构及其管理人员组成,在教学质量监控中起主导、组织、调度、指挥作用,负责制订质量控制内容与方案及制度,组织开展教学质量检测评估等活动;院系(部)层由院系主任、教学主任、教学秘书组成,负责院系教学活动的计划、实施、检查、总结、提高等工作,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管理;教研室层由教研室主任、副主任、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组成,负责教研室的教学质量管理,对各门课程诸教学环节加以管理,编写教材讲义、审批教案,组织教研教改活动,交流教学经验,检查授课质量,收集教学信息,检查教学规章执行情况等。监控活动应渗透到教学各领域,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可能涉及到学校的各方面人员。教学质量的监控必须渗透到从教学输入到教学输出各环节———招生、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实践教学、企业实习、就业和就业跟踪等环节。


   (三)建立高职教学的监督制度
    我们认为,高职教学的监督手段要建立长效机制,主要由以下四方面组成:
    1.听课制度。这是监督、检查课程教学状况较为直接、可靠的方法。建立校、院系、室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即管理干部听课制度、教师听课制度、专家听课制度,是监控教学实施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与措施,它的作用在于使学校和院系及各职能部门能及时客观地了解教学情况,发现症结,对症下药,改进工作。职能部门要对听课表进行整理、统计、汇总分析,形成结论性意见,通过教学简报、教学例会、教学工作会议等形式或渠道,定期公布听课结果。
    2.召开师生座谈会制度。多方面听取意见,了解各种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状况。这种手段可以从多个层面收集反映教学诸环节教学质量状况的真实信息。
    3.督导制度。发挥学校教学督导组的作用。组成6一8人的督导组,每周进行2-3次的日常教学秩序情况检查,确保教学秩序稳定。对违反教学纪律的情况及时反馈到有关院系和职能部门,如问题严重的话,甚至可以向校长反馈。
    4.问卷调查制度。即进行课堂教学状况的问卷调查。这一工作可在专家(包括领导)、同行、学生三个层面上进行,通过领导评教、教师评教和学生评教,综合加权考虑各方面的评价,给出总评结果。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张榜表扬,结合学校各级的考核,予以奖励和鼓励;教学效果一般或较差的教师,要反馈意见,促成其整改;如有严重的,可以不聘上岗。

 

四、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体会


   (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保证
    在制订学院党政工作计划时,一定要反映出教学工作的目标管理计划。由院长牵头,主管教学的副院长组织制定出每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目标管理指标、内容和实施细则,在每学期初的开学工作会议上布置教学工作的目标。同时,聘请一些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高职称教师和院有关领导组成院教学管理专家组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督导、教学秩序督导,通过听课、抽查考卷、召开学生座谈会,开展专业检查、课程教研教改等活动,对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活动。期末,院系教学管理专家组在对照教学工作目标指标体系的标准逐项评比、给出各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目标运行结果,并在期末结束工作中予以总结和奖惩。
    学院还成立了由上海支柱产业和制造行业专家、校外学校有关学者和本校学院负责人组成的专业指导工作委员会,对学院新专业的开设、专业定位、培养目标与规格、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授课质量、师资水平、教学条件、实验实训条件、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管理、教材选用与建设等进行全面考察与评估,提出宝贵意见,并及时地反馈。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内容及特点
    1.进行专业教学计划改革。首先要确立该专业学生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根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习实训、理论和实践结合、产学研结合、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等都需要进行改革。这是达到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标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整个教学计划应从培养目标出发,围绕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能力和知识结构, 以专业技术为主线,采用现代制造技术中的“并行工程”概念,层层“分解”,最终“集成”所需的“职业技能实训”、“职业技术课”和“职业基础课”,以逐步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采用层层“分解”,是将所需知识分解到最小单元,把共同的单元合并,再倒退归纳,可确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基础知识。从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通过对“能力”和“知识”的层层“分解”和合理的“集成”,设立新的课程。在课程改革中,需要有学院领导牵头,教研室负责人积极参与,并协调好专业负责人和有关教师,定期召开课程改革会议。最终确定的高职课程,都要实行专人负责制。
    2.加强实践环节教学与实践基地建设。实验、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不仅是理论教学的补充,而且是培养应用性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相当重要的内容之一。继续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要多开设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因此,在进一步完善我校实训中心设备的同时,走开放实验实训室的道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上机实践机会。还要推进实训基地的产学研结合,为学生提供实训项目,探索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法,以达到高职教育质量的高标准。
    3.改革考核方法。采用符合实际的考核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质量观。这是完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为了给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条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质量观,即以反映学生实践能力的方式结合学校条件和相应的要求进行考核。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质量观的考试方式上,我们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供学生选择相应的考试方式(小制作、大作业、实践能力测试、口试、笔试、开卷、闭卷等),以利于更好地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实际水平。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除了积极引进社会上高学历、高职称人员以外,还要深挖潜力,积极鼓励在职人员继续深造,支持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并创造条件,鼓励教师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培养具有高职教学经验的青年骨干教师;同时,还聘请社会上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工程技术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形成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5.结合生产岗位,进行毕业实践教学;毕业实践教学与就业上岗相结合。学生根据实际工作岗位需要进行毕业顶岗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深入到学生工作岗位,与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相互配合,共同对学生进行毕业顶岗实践指导。学生在 干中学、学中干,理论联系实践,学用结合,既深化了理论知识,又得到实际训练,获得了真正的职业能力和工作经验。毕业实践教学的考核,由校企双方共同组成的答辩委员会进行。对每个学生的毕业顶岗实践进行答辩,肯定成绩,提出不足和修改意见。
    6.推行学历和职业资格双证并重制度。学生在高校学习规定课程的同时,接受技能培训,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可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组织的某职业领域的技能考核。在校学生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就等于取得了相当于高级工技能的证书,两年后还可向劳动部门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申请技师资格鉴定。学生通过在校的学习和培训,能获得劳动部门颁发的证书,既是给学生在就业方面提供一种有力的能力证明,也是对学校办学能力,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认可。
    7.加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高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应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职业能力、心理、体能、美育、职业道德等教育,并通过“两课”教学、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第二课堂、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来实现。采取分阶段教育和长期连续相结合,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另外,在高职教育的素质教育中,要突出职业能力素质、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教育培养,强化敬业爱岗、踏实肯干、与人合作、安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品质培养。

 

【参考文献】
    [1]刘绍勤.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及实施.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2.2
    [2]朱方鸣.当前高职培养目标的误区.职教论坛,2002.15
    [3]王津.高职高专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与评价探讨.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2.2
    [4]苏静.对高等职业教育工科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再思考.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1.2




当前位置: >> 教育学类 >> 职业教育 >>查看论文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