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论文 > 公共管理 > 硕士学位论文-滨海湿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以钦州湾为例

免费下载硕士学位论文-滨海湿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以钦州湾为例

  • 资源类别:论文
  • 资源分类:公共管理
  • 适用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 适用年级:研究生
  • 上传用户:xuehi
  • 文件格式:pdf
  • 文件大小:2.16MB
  • 上传时间:2013/9/14 13:30:14
  • 下载次数:0
  • 浏览次数:0

安全检测:瑞星:安全 诺顿:安全 卡巴:安全

资料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滨海湿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以钦州湾为例,共105页。
摘 要
滨海湿地是海岸带内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服务价值高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滨海湿地的特殊结构决定了它在功能的多样性,例如在保护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栖息地、防洪减灾、净化陆地排放的污染物、抵缓海水入侵、调节气候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滨海湿地也为海水养殖业、盐业和海洋渔业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基础的自然资源。滨海湿地对海岸带地区、国家或全球的社会经济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当前
当今国际社会研究的热点地区。
在海陆地交互作用下,广西钦州湾滨海地区发育了多种类型的资源丰富的湿地,主要有淤泥质滩涂、红树林湿地、浅海水域、人工养殖池、浅海水域等。为了保护滨海湿地环境,2005 年钦州湾沿海成立了广西茅尾海红树林自治区级自然区,2011 年国家批准成立了国家级海洋公园——广西钦州茅尾海国家级海洋公园,目的是协调海洋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沿海地区社会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些措施对保护钦州湾生态环境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在近年来人类高强度开发活动的影响下,湿地资源的过度利
用导致钦州湾滨海地区天然湿地大量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人工湿地和城镇居民地。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也受到极大的干扰,正面临着日渐严重的天然湿地萎缩、生物资源衰减、湿地功能退化、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野生动植物栖息地逐渐丧失等一系列湿地生态问题,这些问题构成了钦州湾滨海湿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
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随着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需要的迫切性增加,跟随而来的是环境退化和生态破坏甚至环境和生态灾害等诸多问题,一个地区的生态安全问题对区域发展的威胁越来越大。生态安全问题成为了理论上和实际中都有待探讨和解决的领域。
因此,通过开展钦州湾滨海湿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探讨滨海湿地这一特殊地区的生态安全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为解决生态安全与湿地资源利用、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最终实现钦州湾地区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本文以钦州湾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及非遥感数据,以1999~2011年11 年为时间尺度,以钦州湾滨海地区潮上带至陆上0~10km 为空间尺度,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建立了研究区湿地景观分类系统,并提取了湿地景观信息,对研究区滨海湿地景观变化进行了解译分析。结合“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了包括人口、经济、生态、景观等生态安全影响因素17 个指标的滨海生态安全评价体系,进行了相关指标的定量化探讨,得出钦州湾滨海湿地生态安全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同时,在空间尺度上,针对茅尾海段、钦州港段、三娘湾-大风江河口段等三个不同区位的滨海湿地变化特征,探讨其安全格局变化的内在机制。基于生态安全评价结果,提出钦州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调控措施,探索生态安全研究与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对接方法,为湿地资源保护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主要结论如下:
1.本研究开展滨海湿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的基础理论有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学、生态承载力理论和系统论等。在滨海湿地这一生态系统中,由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构成复杂的子系统,滨海湿地生态安全状况是各子系统之间的冲突和协调的结果。各子系统通过协调作用和相互效应,使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由无序状态变为有序状态,从而实现生态安全状态,从而达到钦州湾滨海湿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同时,通过分析影响生态安全状态的内在机制,为滨海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提供理论基础,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的确定以及评价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2.湿地景观动态变化格局和景观特征值是反映湿地生态安全状态的重要衡量值,也是进行湿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本底数据基础,景观多样性、景观破碎度、分维值等指标参数更是反映湿地结构和生态功能值的重要参数。因此,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经多次野外调查,对研究区内TM、SPOT、ALOS 等影像数据在遥感解译软件ERDAS 下进行湿地信息提取。
按照湿地类型空间形态的一致性、植被覆盖特征和影像自身特征进行湿地景观分类,结合湿地生态安全评价目的,把研究区滨海湿地划分为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其中自然湿地有红树林湿地、淤泥质滩涂、浅海水域、砂石海滩等,人工湿地主要有人工养殖池和水田。为了更好地表现湿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转换的特点,本研究同时也对非湿地地类(建设用地、林地)进行了解译与分析。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 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的支持下进行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分析,很好地揭示了湿地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的特征,是研究湿地景观格局及其变化过程的有效方法。整个区域的各湿地类型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转移频繁,自然湿地的变化主要流向人工养殖虾塘和建设用地,对于保持研究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都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各种滨海湿地景观变化表现为:
有关湿地面积及结构变化。1999 年,研究区内滨海湿地的优势类型为浅海水域和淤泥质滩涂,二者合计约占区域湿地总面积的60%,林地是区域最主要的非湿地利用类型,其面积比例达到18.94%。在1999 年到2006 年期间,区域内湿地的主要类型间变化不大,增加幅度比较大的非自然湿地类型有人工养殖池,面积从3.31%增加至5.58%。
自然湿地面积急剧减少。1999~2011 年间,淤泥质滩涂、浅海水域、红树林湿地等自然湿地面积共减少12643.1hm2。人工湿地面积增加10690.3hm2。在自然湿地的变化中,淤泥质滩涂面积减少3526.1hm2,减少了20.15%。红树林湿地面积减少了1.33%,其中因2005年起人工种植了无瓣海桑等红树林品种,红树林湿地退化的幅度减缓。砂石海滩面积基本保持空间上的稳定。浅海水域也呈减少的趋势,且减少的速度由慢到快。1999~2006 年,水域面积减少了1339.7hm2,2006~2011 年减少了4867.6hm2,减少幅度很大。海域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大面积围海滩涂养殖和围海造地。
人工湿地景观方面,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水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转换的重要途径为由原来的滩涂、红树林湿地或水域等填海而成,据统计,2006~2011 年,钦州湾填海约480hm2,用于交通运输用海(港口、码头)旅游娱乐用地等,特别集中在2008~2010 年间,大量的填海工程使得滨海湿地景观多样性减少,生态功能减弱。
有关湿地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变化。茅尾海段、钦州港段、三娘湾-大风江河口段等三个区的近10 年湿地景观总体变化趋势表现为:茅尾海段、三娘湾-大风江河口段的淤泥质滩涂面积减少显著,人工养殖池(虾塘)面积大幅度扩展;钦州港段建设用地剧增;整个研究区的砂石海滩面积变化不大。1999~2011 年,研究区湿地景观破碎度和景观多样性增强,人为活动干扰强烈。
3. 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是目前进行生态安全评价最常用的模型框架之一。它体现了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其中环境资源的“状态”来呈现环境恶化或改善的程度;而区域的经济活动、社会结构和人类干扰带来的“压力”是对环境造成施压的因素;“响应”则是指人类对环境变化的压力而应对的反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为了缓解、阻止那些不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变化而采取的措施。PSR 模型各系统之间因果关系非常清晰,又具有综合性和灵活性的优点,所以被广泛认可和使用。
本研究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在征求专家和环保海洋等部门的意见下,根据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动态性及可操作性等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3 个层次、包含17 个指标的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三层:目标层(A)、准则层(B)和指标层(C)。指标体系的最高目标层(A)为钦州市滨海湿地生态安全状态,其最终结果采用生态安全等级表示。准则层为压力(B1)、状态(B2)、响应(B3)三个子系统。压力系统用资源压力和人文社会指标反映;状态系统用环境污染、景观特征指数、水资源等指标反映,响应系统有生态系统响应、经济响应和人文社会响应,指人类社会为了应对湿地生态安全状态变化而采取的投放,它反映生态系统本身对环境问题的解决能力。指标层(C)是准则层指标的具体特征指标,由可度量的指标来构成。本研究选择的以上指标体系在架构上突出了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共性要求,针对滨海湿地生态安全评价而设计的同时,具有适应性。
参考国内外研究湿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标准,按照生态安全评价综合指数值的高低排序,分别为:[0.8,1]、 [0.6,0.8] 、[06,0.4]、 [0.4,0.2]、 [0.2,0],表示了安全、较安全、预警、脆弱、危险五个等级,用以反映湿地生态安全度从优到劣的变化。不同的级别可以生湿地生态环境的活力、组织结构和恢复力三个主要特征来具体定义。主要特重有景观的自然状态,湿地类型的结构完整性,生态功能完善程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状态,生态功能恢复等。生态安全等级有一定的判别标准,这些标准也可以视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表征之一,也是判定湿地生态系统是否安全的重要依据。确定了评价标准和生态安全分级系统后,以研究区内茅尾海段、钦州港段、三娘湾-大风江河口段的三个区为评价单元,分别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对钦州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
4.在时间变化上,研究区生态环境的生态安全度总体上处于较安全级别,但从1999~2011 年生态安全度逐渐降低,部分区显恶化的趋势。
5.从空间分布上,钦州湾滨海湿地生态安全三娘湾-大风江河口段的生态安全总体状况最好,茅尾海段其次,钦州港段较低,生态安全指数分别为0.845、0.793、0.726。主要原因是:三娘湾-大风江河口段的湿地类型主要为砂石海岸和浅海水域,人为干扰度较低,海洋功能划分中将大风江口划分为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措施较有效;茅尾海区内以淤泥质滩涂这种易于转为人工养殖池的湿地类型为主,靠近钦州市的主城区,沿海滩涂开发利用历史较久,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即使有广西钦州湾国家海洋公园、广西茅尾海红
树林保护区核心区两个湿地保护单元,但自然滨海湿地面积减少显著,退化速度非常快;钦州港区经过近十年的沿海工业大规模开发,大面积的围海造地,自然湿地遭到严重破坏。6. 钦州湾滨海湿地的生态安全状况正面临着严峻考验。经分析,钦州湾滨海湿地近十年的演变是在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的共同影响下进行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滨海地区水动力变化、入海河流的泥沙淤积、围垦造陆引起的海湾纳潮量减少、生物入侵等。同时也有人为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干扰。如湿地资源过度开发、周边港口工程建设带来巨大压力、管理
体制缺乏、经费投入不足等,各种因素导致滨海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的退化。从深层次来看,滨海湿地生态安全状况是其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四个子系统之间的冲突和协调的结果,有钦州湾滨海地区为了经济利益与湿地保护的冲突,也有湿地资源在利用上考虑短期而忽视长期利益的冲突,以及区域不同的利益主体间资源抢夺的冲突等,不同的主体追求在资源利用和利益竟争中发生非协调的现象,从而使滨海湿地生态安全状态面临严峻的压力与挑战。只有通过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等各子系统的协调作用和相互效应,才能
使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由无规则混乱状态变为宏观有序状态,实现区域生态安全状态。
7. 结合以上钦州湾滨海湿地生态安全影响机制的分析,因此,生态安全调控措施主要从控制生态安全压力、恢复生态功能和提高生态响应效率三个方面来进行。控制生态安全的压力,适度开发滨海湿地资源,从长远的角度来平衡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系统安全之间的关系,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治理钦州湾陆上与海上环境污染,控制污染源等,这是提高钦州湾滨海湿地生态安全的根本措施;同时对当前钦州湾滨海湿地进行生态恢复,最大限度地发挥钦州湾国家海洋公园和广西茅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效能和
作用;提高生态响应则是通过健全湿地管理体制,加强生态研究以及推动公众参与等措施,完善和提高钦州湾滨海湿地的生态安全生态管理和恢复能力。
关键词:滨海湿地;生态安全;钦州湾;“PSR”模型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
111 研究背景1
112 研究意义2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3
121 研究目标3
122 研究内容3
123 本选题的创新点4
124 技术路线4
§13 研究进展5
131 生态安全研究进展5
132 滨海湿地研究进展8
第二章 滨海湿地生态安全研究的理论基础及方法 11
§21 生态安全理论基础 11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11
212 生态承载力理论12
213 系统论13
214 景观生态学理论14
215 生态补偿理论14
§22 滨海湿地生态安全影响机制研究15
221 滨海湿地生态安全冲突分析15
222 滨海湿地生态安全协调分析16
§23 生态安全评价的方法17
231 生态足迹法17
232 综合指数法18
233 层次分析法18
第三章 钦州湾概况及滨海湿地景观 信息提取20
§31 自然资源概况21
311 地质地貌21
312 气候及水文21
313 土壤及土地利用22
314 生物资源概况23
§32 社会经济概况24
321 人口与经济发展状况24
322 海洋功能区划概况26
§33 钦州湾滨海湿地概况27
331 滨海湿地类型27
332 滨海湿地的功能29
333 重要湿地单元31
§34 滨海湿地景观信息提取33
341 数据源33
342 遥感影像预处理34
343 滨海湿地景观信息解译38
§35 滨海湿地景观变化44
351 滨海湿地景观变化44
352 滨海湿地景观格局特征值47
第四章 钦州湾滨海湿地生态安全评价及分析49
§41 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49
411 评价模型构建49
412 评价指标选择50
413 评价方法的选择51
414 评价标准与等级划分52
415 评价单元的确定52
§42 滨海湿地生态安全评价53
421 生态安全指标的计算53
522 指标的标准化处理57
423 权重的确定57
424 生态安全动态评价61
425 生态安全分区评价62
§43 滨海湿地生态评价安全影响因素分析64
431 自然因素影响64
432 湿地资源过度开发65
433 沿海资源开发的冲突66
434 环境污染问题66
435 湿地管理体制不健全68
第五章 钦州湾滨海湿地生态调控措施69
§51调控生态安全压力69
511 治理环境污染,控制污染源69
512 适度用海,合理海洋功能区划70
513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养殖71
§52 修复生态结构和功能71
521 实行生态修复,控制外来物种入侵72
522 建设国家海洋公园和自然保护区73
§53 提高生态响应效率73
531 理顺监督管理体制73
532 完善法制、加大执法力度74
533 提高资金投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74
534 完善监测系统,加强湿地科研74
535 提高民众生态意识,公众参与75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76
§61 主要结论76
§62 不足与展望77
致 谢79
参考文献81
资料文件预览
共1文件夹,1个文件,文件总大小:2.38MB,压缩后大小:2.16MB
  • 硕士学位论文-滨海湿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以钦州湾为例
    • Adobe Acrobat可导出文档格式文件242060220100256劳燕玲.pdf  [2.38MB]
下载地址
资料评论
注意事项
下载FAQ:
Q: 为什么我下载的文件打不开?
A: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解压密码都是www.xuehai.net,如果无法解压,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
Q: 我的学海币不多了,如何获取学海币?
A: 上传优质资源可以获取学海币,详细见学海币规则
Q: 为什么我下载不了,但学海币却被扣了?
A: 由于下载人数众多,下载服务器做了并发的限制。请稍后再试,48小时内多次下载不会重复扣学海币。
下载本文件意味着您已经同意遵守以下协议
1.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2.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3. 学海网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4.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5. 本站不保证提供的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