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日期: 2010-6-25 15:26:15 浏览: 1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 人体解剖学实验 抛锚式教学
   论文摘要:本文以此理论指导教师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采用抛锚式教学法,实现学习过程最优化,达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建构主义(constrn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本文就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做一探讨。
   1.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其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人的认知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过程,是人们通过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外界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经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自身的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前面提到的“图式”,也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
   选择性利用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法应用于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间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
   2.1教学目标人体解剖学实验课的总体目标是理解和巩固课程所学到的知识,通过对人体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的观察和人体解剖学虚拟实验软件的应用,建立起人体形态结构的立体概念,加深理解形态和功能的关系,以增强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和动手的能力。子目标嫁接临床,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
   2.2创设情境人体解剖学实验课主要是形态结构的描述,解剖标本利用灌注、染色等方法增加标本美感和对比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身临解剖实物的学习环境(虚拟解剖)。教学活动中,教师精心设计一系列思维碰撞的环节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灵感。
   2.3确定问题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教师在确定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制作与知识目标相关的临床应用解剖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中心内容。
   2.4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确定的问题,从实物标本和多媒体课件中寻求解答。如:实习消化系统,提出镜检(胃镜、直肠镜等)的注意事项;实习运动系统,提出腰椎穿刺经过的层次。
   2.5协作学习协作学习包括师生协作和学生之间协作。师生协作: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利用网络课堂交流等。学生之间的协作: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学生本身就是一个活体标本,学生可相互作为标本,感知形态结构,比如人体体表标志,主要脏器的体表投影等。
   2.6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2.7课堂操作程序见表1.
   3教学评价和教学考核
   3.1教学评价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作出描述和确定,是教学各环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的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与学。教学评价是以学为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评价学习者的学习。评价标准:教师是否为学习者创设了一个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情境,是否能激发学习者的动机、主动精神和保持学习兴趣;以及是否能引导学生加深对人体解剖学形态结构的理解等。评价方法:在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因为采用了自主学习策略,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结构、学习方式,选择自己需要的知识,并以自定的进度进行学习,所以评价方法也多以个人的自我评价为主,评价的内容,也不是掌握知识数量的多少,而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协作学习的精神等。定性和定量评价:在新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因为评价的标准从知识转向了学习能力,还包括了学习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因此,体现学生情况的数据,很难用数字精确地表示出来,而多用自然语言加以描述,评价是明白的、具体的,但具有模糊性,将模糊性语言描述加以数量化,从而可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
   3.2教学考核体现学生是考核的主人,提高学生素质。考核应进一步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考核学习者的首创精神,学习者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的能力;学习者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要重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因此,在制定实验试题,重在用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自主选题,如:阑尾手术的解剖学基础,甲状腺切除可能损伤的血管和神经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