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抗氧剂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抗氧剂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日期: 2010/6/12 浏览: 9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大庆石油学张凤军 张树继

2008年 第 3期

炼 油 与 化 工

REFINING AND CHEMICAL INDUSTRY

抗氧剂 的研 究与发展 现状

张凤军 ,张树继

(1.大庆石 油学 院 化学化工学 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2.大庆石化公司化工二厂 ,黑龙江 大庆 163714)

摘 要 :文 中阐述了抗氧剂的分类及其抗氧机理 。论述了特征结构对抗氧剂性能 的影 响 ,以及 不

同抗氧剂配合 时的相互作用 。指 出了抗 氧剂的发展 现状 以及 发展 趋势 ,说 明了抗氧剂研究 的重

要性 。

关键词 :抗氧剂 ;机理 ;进展 ;相互作用

中图分 类号 :TQ314 文献标 i.q~-q:B 文章编号:1671—4962(2008)03—0007—03

大多数工业有机材料无论是天然的还是合成

的都 易发生氧化 反应 ,如塑料 、纤维 、橡胶 、粘合

剂 、润滑油以及食品和饲料等都具有 与氧反应 的

性质。和氧反应后物质就会失去原有的有益属性。

燃料油氧化会产生沉淀 ,堵塞机器 阀门或油管 ,致

使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 ,酸性的氧化产物又会加

快机器腐蚀速度 ,并使燃料油提前点火 。润滑油氧

化会造成粘度增加并产生凝胶和杂质 ,同样也会

加快设备的腐蚀和磨损。食品和饲料氧化会腐败变

质 ,失去原有风味。哺乳动物体 内氧化所形成 的脂

蛋白及其缔合物是动脉硬化等疾病的罪魁祸首ll】。

为了设法抑制 、阻止或延迟氧化现象 的发生 ,

寻找出了一种有效 、便捷 、无须改变现有生产工艺

的方法 ,即加入抗氧剂闭的工艺方法 。

1 抗 氧剂 的分 类及 作用 机理

1.1 抗 氧剂分 类

抗 氧剂可按作用不同分为 3类 ,即主抗氧剂 、

辅助抗氧剂 、碳 自由基捕捉剂。

(1)主抗氧剂

通 常主抗 氧剂能捕捉在聚合物老化 中生成 的

含氧 自由基 (·OH,RO·,RO0·)和碳 自由基(但效

果差 ),从而终止或减缓热氧老化 的化合物产生。

(2)辅助抗氧剂

它是一类能够将热 氧老化链反应 中生成 的聚

合物经过氧化物分解 ,使之生成失去活性 的化合

物而不是具有活性 的自由基 ,从而终止或减缓热

氧老化的产生。由于它与主抗氧剂常有协同效应 ,

并只在与抗 氧剂并用时才能发挥最大效果 ,故通

称辅助抗氧剂。

(3)碳 自由基捕捉剂

它可 以将聚合物热氧老化 的链 反应终止在萌

芽状态 ,故有很好 的抗热氧老化效果 ,特别在与传

统的 自由基捕捉剂并用时效果更好_3_。

1.2 抗 氧剂 的作 用机 理

抗氧剂的作用机理示意见 图 1。

机械剪切 lf

稳定 自由基

RO0·辅助 AO 稳定化合物

>

ROOI~ ROH

图 1 抗氧剂 的作用机理示意

由图 1可见 ,主抗 氧剂(自由基捕获剂)的加入

可用于切断链的增长 ,防止更 多的聚合物分子 降

解 ;辅助抗 氧剂 的加人 能除掉 自由基产生 的根源 ,

和异戊二烯生产丁基橡胶 ,建设具有经济规模和

竞争能力 的丁基橡胶项 目,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将

为企业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

[1]张旭之.碳四碳五烯烃工学[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8:

396-410.

[2]魏文德.有机化工原料大全(上卷 )[M].北京 :化学T业 H{版社 ,

1999.457-491

[3]北京 经纬万 方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丁基橡胶产业研究

报告[R].2006,8:1-108.

[4]何春 ,周 涛 ,李刚.丁基橡胶合成研究进展及市场展望 [Jj.弹性

体 ,2007(4):74—78.

收稿 日期 :2008—07—26

作者简介 :徐永宁 ,男 ,教授级高级工程 师,1982年毕业于华东石油

学院炼制系石油炼制专业 ,现 任大庆石化公 司副 总工程 师 ,已发表

6篇论 文。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炼 油 与 化 工

REFINING AND CHEMICAL INDUSTRY 第 19卷

减少 自由基 的生成 ,从而提高了聚合物的热氧稳

定性 。

2 分 子结构 及分 子量 对抗 氧剂 的影 响

2.1 分子结构对抗氧剂的影响

抗氧剂的分子结构见 图 2。

R l

H 0 R3

上tZ

图 2 抗 氧剂 的结构

2.1.1 邻位基 团 R1,R2的影响 (1)如果 R1,R2

体积较大 ,则苯环与羟基不易处 于同一平面上 ,妨

碍了氧原子的 P轨道上的电子与苯环上的电子共

扼 ,使取代酚分子丧失 了因共振作用产生的稳定

效果 ,结果是使羟基 H容易脱离 。(2)当 R1,R2体

积过大时 ,也会因为空间的阻碍使得 自由基不易

与羟基接近 ,从而不易起捕捉 自由基的作用 。因此

R1,R2不宜太大。近年来研究表明,R1,R2为 t—Bu

时 ,其抗氧剂效率最高 ,原因是较大体积的 t—Bu对

酚羟基 的立体保护作用 ,故大部份受 阻酚抗氧剂

都是 2,6位为叔丁基取代 的。但最近研究发现酚羟

基邻位上具有一个 甲基和一个叔丁基的半受阻酚

结构抗氧效果更好。一方面叔丁基的空 间位阻足

以对酚羟基提供保护 ,另一方面邻位上 甲基基团

的抗氧反应速率更快 ,因此增加 了抗氧活性 。而且

在耐 NOx着色与硫酯类辅助抗氧剂协同稳定化方

面更具优势 。

2.1.2 对位基 团 113的影响 羟基上 H脱离 的难易

在 很大 程度 上 受 R3的影 响 。 (1)当 R3为 吸 电子

基 团,如 NO ,COOH时 ,羟基 H的脱离较无取代基

时容易 。(2)当 R3为供电子基团 ,如 Me,t—Bu时,

羟基 H的脱离较无取代基时容易。(3)R3为长链

的烷基时 ,有利于改进相容性 ,从 而提高抗氧剂 的

效率。

2.1.3 分子结构与相容性 当 R1,R2,R3为烷基或

与聚合物结构相似 的基团时 ,能增加抗氧剂与聚

合物的相容性。

2.2 分 子 量对 抗氧 剂 的影响

高 分子 材料 在 空气 中于 220~350℃热加 工

时 ,必须用抗氧剂来防止加工过程中的氧化 。因

此 ,所用抗氧剂的热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

研究表明 ,提高分子量是改进抗氧剂热稳定性及

其效率 的重要手段 。但并不是分子量愈大愈好 ,而

是存在着理想 的分子量[5_81。具有理想分子量的抗

氧剂其效率最高。经多年研究表明,对通用的抗氧

剂其理想分子量在 500 1 000之间 ,而对于高分子

抗氧剂其分子量在 1 000~3 000之间[91。

3 抗 氧剂 之 间的相 互作 用

3.1 协 同效应

胺类或酚类抗氧剂与过氧化物分解剂相互配

合 ,提高 了材料 的抗热 、抗氧化和抗老化性能 ,这

是众所周知的协同效应 。协 同作用包括分子间的

协同和分子 内的协 同作用 ,Scott等提出了分子间

的协 同的均匀协 同效应 和非均匀 协 同效 应 的概

念。均匀协同效应是具有相 同机理但活性不同的 2

个化合物之 间的协同效应 ;非均匀协 同效应是 2

个或几个不同机理抗氧剂之 间的协同效应【垌。分子

内的协 同称为 自协同作用 ,它是一种稳定剂含有

多个官能团,彼此间有协同作用u”。

当酚类抗氧剂和硫类抗 氧剂并用时 ,比酚类

抗氧 剂单独使 用时有更 高 的长期 防止 氧化 的效

果。磷系抗氧剂可以分解过氧化氢 ,主要作为加工

时的抗氧剂使用。由于加工温度的不 同,加工稳定

性有所差异 。在通常的加工温度下(200℃附近 )磷

系抗氧剂被使用 ,在高温情况下 ,磷系抗氧剂 和酚

类抗氧剂并用 ,酚类抗氧剂可 以捕捉过氧化氢 ,使

得磷 系抗 氧剂更加稳定 ,从而表现出协 同效应 。例

如 ,在阻聚型酚类抗氧剂 中并用有机磷酸酯 ,其 自

由基的捕捉数大大增加。

3.2 对 抗 效应

有些抗氧剂配合在一起时 ,会产生有害的作

用 ,这称 为抗 氧 剂 的对抗效 应 。受阻 胺 由于呈 碱性

而和硫代二丙酸酯不相容 ,呈现对抗效应。硫化橡

胶 中的多硫化 物和某些 防老剂 间也有对抗效应 。

仲芳胺 和受 阻烷基 酚是有效 的复合 型抗氧剂 ,但

当他们被加到含有炭黑(紫外光屏蔽剂 )的聚乙烯

时 ,就 比没有添加炭黑 的聚乙烯抗氧化效能差 ,其

原因是炭黑表面对胺类或酚类抗氧剂有催化氧化

作 用 ll21。

4 国 内外抗氧剂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4.1 国外 生产 与市 场

2006年全球抗氧剂总消费量约 350 kt。按地

区分 ,亚太地 区(不包括 中国)约 占 3O%,欧 洲 占

25%,北美 占 25%,其他地 区占 20%;按产 品结

构的生产能力分 ,酚类抗氧剂约 占 50%,亚磷酸酯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 第 3期 张风军 ,等.抗氧剂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 9

类抗氧剂 占 35%,其他 15%。预计 2007~2010年

全球抗氧剂市场消费年均增长率将达到 5%,消费

量将达到 426 kt/a。过去几年 ,全球抗氧剂生产量

的年增长率约为 5.5%,而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生产

量年增长率约为 7%,其发展速度处于整个抗氧剂

领域 的领先位置。国外抗 氧剂 的主要生产厂家有

汽巴精化公 司 f产品有 Irgafosl010、1098、565、168

和 Uhranox626 等 )、GE 塑 料 公 司 f产 品 有

Ultranox8 1 5A、Uhranox8 1 7A、Uhranox626)、美 国氰

氨 公 司f产 品有 Cyanox2777、Cyanox1790)、古德 里

奇公 司f产 品有 3125)、住友化学工业公 司(产品有

Irgafos168、1010)等。近几年 由于亚洲地区需求量快

速增长 ,美 国和西欧的抗氧剂企业 也因此加快了

生产装置向亚洲地区转移 。据统计 ,2005年亚洲地

区抗氧剂的产量约 占全球总产量的 50%,到 2010

年 中国抗氧剂 占全球 比例将从 2005年 7%提升到

l5%以上。 目前亚洲地 区抗氧剂生产主要集 中在

中国、韩 国、中国台湾与 日本【 ]。

4.2 国 内生产 与市 场

近年来随着塑料产 能和产量 的快速增长 ,我

国抗氧剂的生产与消费也相应的得到 了刺激和拉

动。统计显示 ,2005年我 国塑料制品总产量首次突

破 2 000万 t,达 2 198.55万 t。根据美 国 AMI咨询

公司研究分析报告预测 ,2005~2010年 中国聚烯烃

的年均消费增长率约为 l0%左右 ,因此未来几年

与聚烯烃加工与应用相配套的塑料抗氧剂需求量

增长率将保持在 l0%左右 ,预计 2010年我 国塑料

抗氧剂的需求量将达到 74 kt/a左右 ,这为抗氧剂

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前景㈣。

目前 ,我国生产并应市的抗氧剂品种超过 50

种 , 主 要 有 BHT、1010、1076、168、DLTP、2246、

4226、3114、246、DSTDP等 ,2006年总生产能力 约

为 50 kt/a。消费结构大致为 ,受阻酚类约占总消费

量的 60%,亚磷酸酯类约 占 27%,硫代酯类 约 占

7%,其他约 占 6%。

我 国抗 氧剂行业在不 断加大产量 的同时 ,也

开发 了许多性能优 良的新 品种 ,如高耐水解稳定

性和高耐热性的双酚亚磷酸酯类 ;分子量较 大的

含磷受阻酚类 高效钙盐抗氧剂 1425;可在化学交

联 电缆料 中取代 抗 氧剂 1010的硫 醚 型抗 氧剂

1035等。

5 新型抗氧剂的发展趋势

在满足聚合物加工和使用要求 的同时 ,由于

环保 、安全法规的 Et益严格 ,近年来抗氧剂开发具

备新 的趋势和特性。

5.1 反 应型 抗 氧剂

抗氧剂除 了因挥发而消耗外 ,还会在光 、热等

作用下变质或与化学物质反应 ,在制 品使用过程

中发生迁移和被溶剂萃取 出而无谓损耗 ,从 而降

低 了抗氧剂的效率【l5】。为此 ,希望能开发一类永久

型稳定剂 ,即反应型抗氧剂 ,它能与单体一起聚

合 ,成为 聚合物 的一部分 ,从而解决抗氧剂挥发 、

抽 出、迁移等缺陷。 目前 ,已有的反应型抗氧剂有

英 国开发的 NDPA与 DENA,还有 日本大 内新兴化

学公司开发 的 TAP、DAC与 DBA等 ,它们都属于

含有烯丙基 的酚类化合物『167。

5.2 高分子量化

持久性 、高效性是衡量 稳定剂综合性能 的 2

个方面 ,分子量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其在制品中的

挥发 、抽 出和迁移损失 ,同时减少 制品起雾 、发汗

等现象。但并非分子量越大越好 ,因氧化主要发生

在制品表面 ,当表面抗氧剂消耗殆尽后 ,制品内部

的抗氧剂能否及时迁移到表面成为其发挥效能 的

关键 ,所以抗氧剂 的相对分子质量通常在 1 500以

下。 目前 ,应用最广的抗 氧剂 BHT,其加工稳定性

要优于高效 Irganox 1010,但其分子量较 低 ,很容

易挥发而损耗 。Sasaki等人合成的抗氧剂 GA一80[17]

是结构较复杂 、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抗氧剂 ,具有

抗 氧效果好 ,耐水解性强 、挥发性低等优点 ,已得

到广泛应用 。

5.3 无尘 化和 专用 化

抗氧剂商品大多是粉末状 ,随着人们对工作

环境 的要求不断提高 ,粒料型抗氧剂开始出现 ,这

不仅改善 了工人的工作环境 ,还使得人们可以精

确计量抗氧剂的用量 ,同时使抗氧剂在 聚合物中

分布更加均匀 ,有助于提高制品的整体稳定性。

5.4 复合化

抗氧剂复合化产 品具有开发周期短 、效果好 、

综合性能佳 、多种助剂充分发挥协同作用 、方便用

户使用等特点[18]。美 国康普顿公司推出的复合抗氧

剂 Naugard900系列产品,具有低挥发及无析出的

特点 ;Cytec公 司开发的抗 氧剂 CyanoxXS 是含有

受阻酚和亚磷酸酯的复合体系 ,用于聚烯烃增强

加工性能和长效稳定性等_】91。

6 结束语

目前尽管出现 了大量的复合化稳定剂 ,但对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0

炼 油 与 化 丁

REFINING AND CHEMICAL INDUSTRY 第 19卷

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上异丁烷的选择氧化的研究

王 鉴 ,安雪峰 ,张传宇

(1.大庆石油学 院 化学化工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63318;2.中国石油华北化丁销售公 司,北京 100037)

摘 要 :文 中论 述 了复 合 金属 氧 化 物 的研 究 现状 及其 研 究 重 点 和 方 向 。说 明 了现 有 的

MoVTeNbOx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作用机理 。

关键 词 :异丁烷 ;甲基丙烯 酸 ;复合金属氧化物 ;MoVTeNb

中图分类号:TQ22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962(2008)03—0010—02

甲基丙烯酸(MAA)主要用于 甲基丙烯酸 甲酯

(MMA)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是一种重要 的树脂单

体 。由于聚 甲基丙烯酸酯类具有 良好 的物理化学

性能 ,因而广泛用于国防、建筑等行业及 日常生活

用 品。MMA主要用于改性有机玻璃 (耐冲击 、耐

磨 、耐热等)的开发 ,同时 MMA也是高级涂料和粘

合剂以及塑料改性所必需 的原料。此外 ,甲基丙烯

酸 甲酯还在光纤维 、光盘 、透镜等高技术领域得到

其协同机理还不是很清楚 ,所 以对聚合物稳定化

配方 的选用主要还是根据经验 和实 际应用效果 。

汽巴精化公司生产的抗氧剂 IrganoxB系列 ,已经

进行工业化生产并取得 了很好 的效果 ,但随着聚

合物用碳 自由基捕获剂理论 的进 一步深入研究 ,

人们又提 出了一种新 的三元复合抗 氧剂配方 :碳

自由基捕获剂+主抗氧剂+辅助抗氧剂 ,如 :汽巴精

化 的 HPl f85% IrganoxB921+15% HP136)和 HP2

f85% IrganoxB215+15% HP1361,该 配方还 可 与光

稳定剂复合用于光氧稳定化 ,由此开发 的新一代

稳定化配方将是未来聚合物防老化配方发展的重

点。

参 考文献 :

[1]Torres de Pinedo,P.Pealver,I.Perez—Victoria,et a1.Synthesis of

new Phenolic Fatty Acid Esters and their Evaluation as Lipophilic

Antioxidants in an Oil Matrix[J].Food Chemistry,2007,105(2):

657-665.

[2]王箴.化工辞典(第 3版)[M].北京 :化学T业出版社 ,1992:345.

[3]杨明.塑料添加剂应用手册 [M].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2:78—80.

[4]王克智.聚合物抗氧剂技 术进展 [J]现 代塑料加T应用 ,

2005,17(3):55—58.

[5]Pospisil J.Chain-breaking stabilizers in polymers:the current

status[J].Polym Degrad Stab,1995,49(1):99.

[6]Pan Jiangqing,Zhao Yang,Zhang Tong,et a1.A comparative

study of monomer,homopolymer and copolymer HALS[J j.

Polym Degrad Stab,1994,44(1):85—91.

[7]Pan Jiangqing.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new

monomers containing hindered amine[J].Polym Degrad Stab,

1994,46(1):45—50.

1 8 J Gugumus,F.Critical stabilizer concentrations in oxidizing

polymers[J].Polym Degrad Stab,1994,46(1):123—140.

1 9 J Pan Jiangqing.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ew Stabilizers

Wih Optimal Molecular Weight[J].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2001,19(4):341-350.

[1O]张亨.抗氧剂综述[J].精细石油化工进 展 ,2000(10):10—15.

[11]杨海,辛忠.聚合物防老化稳定剂的协同作用机理[J]冲 国塑

料 ,2002,16(111:57—63.

[12]崔洪光.受阻酚衍生物双酰肼 (双酰胺)类抗氧剂合成新方法的

研究[D].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 ,20o2.

[13]季汉 国.塑料抗氧剂的种类 、生产 现状及 发展趋 势[J].化工 之

友 ,2007,17:75—76.

[14]赵继芳.塑料助剂T业现状及研究开发方向[J]_化学 与粘合 ,

2005,27(4):240-243.

[15]包静严.复合型 ABS树脂抗氧剂的研制[J].塑料科 技 ,

2007,35(8):90—96.

[16]辛忠.合成材料添加剂化学[M].北京:化学丁业出版社,

2005:15-46.

【17]Chung-Ming,Richard H.S.,Richard T.Cyclic phosphonite

stabilized cellulose ester compositions lPj.USA:4137201,

1979—1—3O.

[18]徐 向明.塑料用抗氧剂 的研究进展[J].甘肃科 技 ,

2007,23(9):56—58.

[19]钱 伯章 ,朱建芳 .我 国塑料助剂发展现状和进展[J]_塑料科 技,

2007,35(103l:92-100.

[20]王克智 .聚合物稳定化助剂技术进展 [J].中国塑料,2001,

15f41:1-5.

收稿 日期:2008—06—19

作者简介 :张凤军 ,男 ,在读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化 工助剂的研究

与开发T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抗氧剂的研究与发展现状.pdf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