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幼儿劳动教育

浅谈幼儿劳动教育

日期: 2010/6/8 浏览: 52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浅谈幼儿劳动教育

姓名:荣娟娟

單位: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实验幼儿园

E-mail :rongjuanjuan@163.com

摘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但现在看来,由于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庭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幼儿的劳动意识越来越差。而合理组织幼儿劳动,让幼儿在劳动中接受教育,成为现在社会教育孩子的必要课程。

关键词:幼儿劳动;实践体验

现在多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享受着长辈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大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难体会到劳动所带来的快乐, 也会使孩子养成懒惰的行为方式,对家长们产生依赖的心理,不利于孩子个性的良好发展。所以,我们要通过合理的劳动,使幼儿学习简单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培养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和劳动成果的思想品质,初步养成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

幼儿的劳动和成人的劳动不同,不是为了得到某种成果而劳动,而是具有游戏性、生活性等特点。为了更好的给幼儿安排合理的符合幼儿特点的劳动,使幼儿在劳动中快乐的成长,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幼儿劳动的特点。

一、幼儿的劳动具有游戏性。

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活动,它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就是他们的生活,幼儿的劳动就是在游戏中来完成的。他们的劳动目的不明确,不在乎劳动的成果,而只是满足于劳动的过程,或者是自己的动作,或者是自己喜爱的劳动工具。如:小班的幼儿可能重复的开门关门,并不考虑门是否需要开关;喜欢用喷壶浇花,一壶一壶,却并不考虑不应给花浇过多的水。

二、幼儿的劳动具有生活性。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享受着成人的照顾和疼爱,耳熏目染着爸爸妈妈的劳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就开始有了自己劳动的欲望。如吃饭的时候,开始要求自己那筷子;穿衣服的时候,不再要求爸爸妈妈帮忙。幼儿就是在这些以自我服务为中心的劳动中逐渐学会自立,并且得到成长的乐趣。

幼儿的劳动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应根据幼儿劳动的特点因势利导,重视和开展许多适宜幼儿的劳动,以便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一、幼儿园中的劳动教育。

首先,通过讲故事、看图片、直接参观等形式,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

我给幼儿讲《懒惰的熊》等童话故事、讲雷锋的故事、讲列宁参加义务劳动的故事,使幼儿在听故事的同时,受到爱劳动的教育;给幼儿进行看图讲述 “洗手绢”、“刷牙”、等,使让幼儿认识劳动的意义;带领幼儿参观成人的劳动,如带领幼儿到伙房参观炊事员的劳动,让幼儿明白香喷喷的饭菜是炊事员用辛苦劳动换来的,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劳动,用直观的方式,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幼儿认识劳动的社会意义。

其次,在幼儿园中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劳动机会,让幼儿亲自体验,用切身的体会,使幼儿在集体生活中体验到劳动的意义。

小班的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可以培养他们独立进餐、睡眠、自己穿衣服鞋袜等以自我服务为中心的劳动;中大班的幼儿,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自我服务的技能,可以增加他们劳动的难度,如每次吃完饭后自己收拾好碗筷、看完书后自己整理好图书、玩完玩具后自己整理好玩具等。幼儿每自己独立做完一件事情后,老师要及时的表扬,这样,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劳动的成果而增加他们的自豪感及荣誉感,能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幼儿园中开设有种植园地、饲养角,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自然环境,让幼儿种植一些易于管理和较短时间能见到成果的农作物,如:玉米、白菜等;饲养一些适宜于幼儿饲养的小动物,如:小白兔等。幼儿会以他们极大的热情,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劳动中去,这样,不仅丰富了他们的感性认识,同时开阔了眼界,培养了他们劳动的兴趣。

二、家庭中的劳动教育。

有的家长对我说“老师,我们的文化太少,希望孩子把书念好就行,只要他读好书,别的事情都不用他管。”这里,反应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但他们没有认识到一个从不体会到劳动艰辛的孩子,怎能懂得父母的一片良苦用心呢,将来又怎能对家庭承担起自己的一分责任,对社会做一个有用的人呢!所以,家长要更新观念,在家庭中给幼儿布置一些适宜的劳动。如:让幼儿自己穿衣吃饭、自己刷牙洗脸,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和孩子共同劳动,要孩子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妈妈做饭,孩子帮助择菜、妈妈扫地,孩子帮助倒垃圾等;在游戏中劳动,如:包水饺的时候,一边包一边说儿歌:一手拿着皮,一手去弄馅,把馅放皮上,捏起来。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孩子可能会把面团成各样的小动物,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要放手让孩子动手做,不要怕搞脏了衣服,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孩子的劳动意识。这样天长日久,劳动习惯也就养成了。

三、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

在教育的问题上, 家长应积极的配合幼儿园,幼儿园也应该认真地听取孩子在家的表现,如:教师在幼儿园教了幼儿剪纸,回家让幼儿在做一个,家长不能因为孩子不愿意做就越俎代庖,应该让孩子独立完成任务,这样,才能培养幼儿良好的独立完成劳动的习惯。

幼儿劳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手段,同时对幼儿良好的个性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的劳动,使幼儿在劳动过程中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陈幸军主编 《幼儿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2、黄人颂主编 《学前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年版


浅谈幼儿劳动教育.do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