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如何加强大学新生自我适应能力

如何加强大学新生自我适应能力

日期: 2010-4-16 2:22:59 浏览: 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进入大学后,一些学生的思想、心理变化较大,部分学生出现明显心理不适。本文主要以“90后大学新生心理干预案例”进行剖析,总结了教育者应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新生认识自己、改造自己,以适应大学生活。
   【关键词】大学 新生 适应
   1 案例内容
   一个考生高考失利后,没能进入理想的重点大学,在家里人的再三考虑下,他最后来到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学习。该生来校报到后,经常无故旷课,严重违反校纪校规,影响相当恶劣,引起学院系部领导的关注。
   辅导员观察到该男生精神面貌差,形象不佳,面容焦黄,目光散乱,表情非常迷茫,一身浓重的烟味,说话一直到处望,身子站立不直。
   该生多次抱怨现在的环境与自己想象的相差太远,且管理太过严格拘谨,他找不到激情、目标,他很不情愿来到这所学校。
   2 初步干预
   (1)建立信任关系。此时对学生的接纳和倾听时非常重要的,不要批评他无故旷课的行为,不要指责他的人格或品质,也不要马上给他建议和意见,关键的是让他逐步倾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处理他混乱而迷茫的感受,使他体会到辅导员对他的接纳、关心和理解。最终让其无所顾虑,尽情的释放心里的压力,与辅导员建立信任关系,让辅导员清楚其内心最真实的情况。
   (2)达成君子协议。该生承诺不再无故旷课,且用心感受身边的美好事物,与同学们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为自己的集体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与辅导员及身边同学互换了电话号码,当他需要帮助的时候和大家联系。
   (3)检验干预效果。谈话之后,表示愿意接受事实,不想放弃自己的大学生活,很希望有一个有意义、很充实的经历,会积极争取参加一些学院组织的活动。
   3 跟进干预
   (1)单独辅导。通过单独辅导,该生认识到自己在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压力宣泄、学习态度等方面都有一些问题,也逐步调节心态,寻找新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2)团体辅导。针对他的问题,结合班上的实际情况,做了一系列安排,推选他做班上的体育委员,组织班上的体育活动,在不长的时间里,发现他有很大的改变,极大地进步。
   4 实操方法
   和该生的家长联系,正面反应该生在学校的表现,不让家长担心,旁敲侧击了解到该生在家的生活习惯和细节。向该生高中学校了解情况,全方位了解该生,平时与班主任、班长经常沟通情况,相互配合,给予当事人支持。例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毽球比赛等,该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尤其在全校运动会中,在他的努力下,班集体拿到了“学院优秀体育风气奖”,他个人也在男子跳高运动中取得第一名的成绩,所获得的奖金捐给了班费。因为他工作热情突出,系部预备推荐他作代表参加外出学习交流。让他参加各种活动以表现他的才干和能力,及时肯定他的成绩和表现,使他感到大学生活的美好,并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
   5 教育效果
   通过一系列干预,对该生的教育收到了显著成效。
   (1)解决困扰。该生决定勇敢的接受现实,端正自己的生活、学习态度,去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的各项活动。
   (2)自我成长。该生不仅走出了迷茫,而且对自我有了重新的认识;改善了与人相处的方法,恢复了信心;改善了和室友的关系,和同学建立了友谊。
   (3)风华正茂。全校运动会的工作结束后,该生以突出的贡献,优异的成绩,为系部、班级赢得了荣誉,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和能力,得到老师、同学的欣赏和认同。
   6 经验总结
   教育者应该通过动态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的需要,运用不同的措施满足其需要以提高大学生积极性的过程。在教育工作中,教育者一方面应动态地掌握学生需要的变化,借鉴各种需要理论,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定期地了解每个大学生的不同需要,注意不同学生的需要层次的差异,以及同一学生在不同时期的需要层次差异,观察、了解不同学生或同一学生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对心理和行为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灵活地运用激励手段,在集体内建立多种多样满足学生不同需要的方法,尽可能地采取相应措施使他们的需要得到合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的需要的内容和满足的方式要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人具体需要什么以及如何满足需要,并不能由个人主观上的随心所欲,它们受制于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受制于个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受制于他所受的教育和个人的实践。
   6.1 大学生需要最大的是自我成长和发展条件等发展性需要
   它主要指大学生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委以适当的学习和科研任务,激发大学生的学习激情。教师可以将独立的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自主完成,还可以让学生协助自己开展科研,并指导学生的专业发展。
   (2)鼓励学生参与完成,还可以让学生协助自己开展科研,并指导学生的参与感。
   (3)运用信任、赞美等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
   6.2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友爱交友等情感需要
   主要指大学生希望保持良好情绪和人格,渴望获得友谊,爱情,希望与他人交往并建立良好的关系。还可以采取如下激励措施:
   (1)尽量满足学生合理的情感需要。大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有各种各样的需要,有些需要可能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抵触,需要制止和消除;而合理的需要,如尊重、求知、交往、信任、理解等需要,学校应该尽量地满足。合理的需要得到满足,学生积极情感也随之产生。
   (2)对学生的期望要切合实际。教师要始终对学生充满期望,以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明确奋斗的方向,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我完善、发展的社会化过程中,顺利成长。期望过高,会导致学生身心负担过重,甚至会使学生产生焦虑和挫折感;期望过低,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情况,对学生提出切合实际的期望,并经常关注学生的发展,不断调整期望值。
   (3)提供相应的情感指导。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程度不同的情感问题,教师和管理者应及时地提供心理指导,以帮助大学生顺利应对情感问题。要注重大学生“情商”的培养,塑造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大学生。
   6.3 成就和尊重需要是大学生行为积极性的重要动力
   应利用学生对成就感的追求来激励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创造成果。自尊需要是大学生对自己在同伴集体中地位确认的反映,大学生为了追求和维护其在同伴集体中的相应地位,就会有强大的行为动力。因此,教师要组织大学生开展具有成就感和地位感的各项活动,并及时肯定大学生的行为表现对自尊的作用。
   7 结语
   为了使大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综合社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必须努力培养他们的自我适应能力,使其毕业之后能够尽快的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真正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人才。因此,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也应该时刻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张积家,陈俊.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2] 卢晓中. 高等教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