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

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

日期: 2010-1-13 15:21:21 浏览: 7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摘要 互联网的普及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何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让其成为大学生有效学习的工具,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对策
我国于1994年3月被获准成为国际互联网成员,1995年开通互联网,其后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在1998年,我国只有210万用户,到2001年底已升至3370万。截止日期为2006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总人数已达1.37亿人,其中18—24岁的上网网民为上网总人数的35.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为49.1%。而在笔者于2007年9月开展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在高校大学生的个人电脑配备率已达45%,其中大一的占34.56%,大二的占69.73%,其中男生多于女生,高年级多于低年级。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上网的经历,大多数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在1-3年,从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来看,男生接触网络的时间要比女生长,从年级差异来看,随着年级的增长,网龄增大,而且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上网时间不能进行控制。
一、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网络可以开阔大学生视野,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未知领域,掌握大量的需求信息和网络资源,促进学业的发展。此外,由于互联网信息量大、交流速度快,不但成为大学生寻求知识的主要手段,而且进一步拓展了大学生教育的空间。如借助网络虚拟空间,开展广泛的对外交流。利用网上BIBS、聊天室等方便快捷的渠道发布信息,在网上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并可在较广泛的范围内与同龄人对话,与社会各方面的成功人士对话。这些都有助于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的社会化。同时,由于网络交流的匿名性,可以使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词的大学生在网上与其他人交流,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了解。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随着在网络上广泛地接触和感受各种新观念、新信息及多向比较,大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得到很大的增强。通过反思,适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克服传统思维方法的狭隘性,排除思维方法的片面性和简单化,克服思想观念中的保守成分,增强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这是网络带来的好处。但是,互联网给大学生带来生活、学习的便利的同时,也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方面都会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一)影响大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
互联网上不但信息量多,而且传播速度很快,更新也十分频繁,所以,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感受网络快速生活节奏的同时,也很容易沉迷其中,最终影响学业和心理健康。一方面,互联网以其自由、开放、无序管理,让黄色内容在网上大行其道,致使部分大学生受到这些色{学}情信息的影响。为了寻找感官上的刺激,个别大学生整天泡吧,有些甚至开始沉湎谈恋爱、偷吃“禁果”,造成贻害无穷的后果,影响前途。另一方面,网上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很大,使得部分在学生流连忘返,毫无节制地浪费时间和精力,甚至通宵达旦地上网,以致荒废学业;有的高职大学生上网时精神亢奋,下网后精神倦怠。有的学生参与网上聊天、网上交友、网上邀游,乐此不疲,终日沉溺于网络世界,情迷意乱,从而脱离班集体和宿舍同学,独来独往,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孤僻、冷漠、情感缺乏等症状,引起心理的失常、人格的异化。在笔者对本校上网学生的调查显示,有54.8%的学生认为网上交友会或多或少与现实中人际关系产生冲突,其中有19.8%的学生认为会对现实中的人际关系产生很大的影响。现实生活中的失意者往往通过网络寻求理解,寻找归属感和成就感。他们将更多的感情投诸于“虚幻世界”,从而导致情感失衡,甚至引发心理问题。
(二)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地导致大学生的社交能力退化
互联网交友是当今的时尚,互联网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改变了传统的交往方式,人们很容易在互联网的虚拟环境中交到各种朋友,使人们在互联网中得到情感满足。但当高职院校大学生迷恋于虚拟社会中的交流时,必然会忽视掉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从而降低了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交往能力,网上交友高手也许是现实中有社会交往障碍的人。
(三)导致大学生易患各种网络综合症,沉迷于网络而无法自拔
北京大学生钱铭怡教授对大学生抽测的结果表明,大学生中存在6.4%的网络成瘾者。这些大学生一般主要使用聊天室、网络游戏等在网上花费大量的时间,他们很少参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活动,借网络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他们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上网时感到心理满足和快感、精神极度亢奋,下网后精神萎靡、感觉不快;上网时间过多导致情绪波动异常、抑郁和焦虑,倾向于否认过度上网给自己造成的损害,而现实生活和学习的不如意又无法逃避,导致他们精神压力过大,甚至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二、互联网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自律能力和免疫力
1.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内在素质。首先要省察克治。省察就是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克治便是克服和整治,即去掉所发现的那些不良念头和习惯。这主要是从“抑恶”的角度来改变“恶”的品行。要使大学生在网络活动中自觉运用这种修养方法,关键是要使他们有弃恶从善的勇气,能够不断实现自我更新。其次是“慎独”。“慎独”一词出于《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慎独”既是一种很高的道德修养境界,又是一种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慎独”作为修养方法,就是强调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其特点在于强调要从“微”处和“隐”处下功夫。一方面,“不因小善而不为,不因小过而为之”,防微杜渐,避免出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情况;另一方面,在那些人们不注意或注意不到的地方严格要求自己,按道德行事。
2.注重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其政治敏悦性和政治鉴别力,使他们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分清良莠,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和诱惑。
3.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有的放矢的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如组织有关专家,开设一些上网引导课。让大学生懂得在互联网中到底能做什么,如何挖掘宝藏.如何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等问题。开辟积极向上的网站,组织具有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的信息上网,开发这些信息资源,大力传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反动、色{学}情、暴力等信息垃圾的入侵消除其不良影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加大改革力度。必须加强现代化、信息化,必须着眼于提高大学生处理信息、分辨信息、选择信息、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两课”等主渠道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组织大学生参与网络话题的讨论,让大学生深刻理解沉溺网络、在不健康网吧上网的危害。注重增强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培养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影响的能力。
(二)提高大学生遵守网络道德的法制意识
通过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结合时代特征使大学生认识到,网络行为应当服从网络社会的整体利益,网络行为不能脱离主流社会的一般道德原则。强化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自律意识和正确的网络观,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培养和提高对有害信息自觉抵制的意识和能力。
(三)以校园网络为载体,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在信息化社会里,当代青年学生生活在三个层次的社会里,即人类大社会、校园小社会、网络虚拟社会。一个好的高校校园文化环境,不仅能够使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而且可以成为消除网络社会消极信息的坚固阵地。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大学生网络应用素质,高校应开设一些网络文化课程,引导大学生提高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分辨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懂得在互联网上到底能够做些什么,如何把网络信息与自己的专业学习相结合等问题,使之能够对网络信息进行辩证地思考、批判地吸收、合理地利用。高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一个有时代精神、优良传统、良好学风和崇高理想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使大学生受到良好风气感染,这就可以有效地抵制网络社会的垃圾信息污染。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l.cn,2006-1-17.
[2]张威娜.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2).
[3]罗旭.论高校“软环境”建设与德育创新[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4]曲晶.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7(1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