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以人为本通过艺术渗透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

以人为本通过艺术渗透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

日期: 2010-4-27 11:31:15 浏览: 11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毕业论文网

全文通过艺术教法论的几点探索阐述了以人为本通过艺术渗透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的必要性并简单介绍了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去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
在高校艺术教育中,无疑“人”牢牢占据着主体地位,无论是教育的施动方还是受动方,都是以人为单元的。因此,如何在艺术教育中做到以人为本,合理调配教学资源,广泛布置为学生接受、喜爱的艺术课程,科学有效地在艺术的“渗透”上做足文章,进而形成一种学校、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的可喜局面,实现人性化教学便成为当务之急。
1正确定位 合理把握高校艺术教育着眼点
1.1 正确的目标是成就事业的坚定基石
法国哲学家丹纳有一句名言摘要:“艺术就有这么一个特征,艺术是‘又高级又通俗’的东西,把最高级的内容传达给大众。”我国教育部定于自2002年9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明确了学校艺术教育的目标摘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讲求实践的方针,遵循普及和提高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聪明、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已经重视到艺术教育应该是大众化而不是精英化的新问题,因而,高校艺术教育的目标定位的两大要素——广泛性和审美性不容忽视。
1.2 高校艺术教育的广泛性应该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是参和人员要广泛,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大学生的广泛参和毋庸置疑,但目前更应该将学生们从课堂中“解放”出来,使其对艺术教育的观念从单纯为了学分而选修艺术课程的被动行为,扭转为通过艺术陶冶情操、愉悦内心的能动行为;此外,还应该积极谋求“大教育”的局面,通过调动各类社会资源,使高校艺术教育不仅仅局限在校园的范围内,还应该实现一种请进来、走出去的局面,使参和者的广泛性扩展到广大的艺术届,乃至全社会。另一方面,艺术门类的广泛性,应该以提高和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覆盖面为抓手,以艺术学为主要知识结构,涵盖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书法等不同的艺术门类,强调艺术文化意义上的基本艺术观念,从广义的艺术角度和视野去思索新问题,让学生能够在基础学科的认知过程中,广泛地接触各门类艺术的经典,了解和通晓各门类艺术的语言表达形式,为自己的专业修养寻找参照和比较。
1.3 审美性也是艺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
高校艺术教育的思维指向毫无疑问应该是审美,这和人们通常习惯于把艺术教育归纳为具有辅德、益智、健体等功能并不矛盾,通过艺术教育达到育人的目标,所以我们不能把艺术教育的其他教学目标和审美并列在一起。从更本质的层面上讲,艺术教育只有当它是审美教育,而不是别的教育的附庸的时候,才具备了独立存在的价值。真正的艺术教育恰恰是在明确的教学目标、审美教育的指导下,注重让受教育者通过对艺术本身的美的领悟,进而具体通过对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之间相互关系的把握,来理解艺术的思想内容、观念意义等非审美层面的东西。必须强调指出的是,我们突出艺术教育教学目标审美指向的同时,仍然要在实施艺术教育过程中注重引导受教育者在审美和非审美的统一,不仅让学生情感上获得愉悦,同时也能让道德获得提升,思想得到教化,最终让艺术教育升华到全面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上。
2 转变思维 切实加强高校艺术课程建设
2.1 创新艺术教育模式
传统的艺术教育模式以课堂经验灌输为主,理论化的知识过多,严厉有余,活泼不足,不易被学生接受。因此,高校艺术教育应该积极汲取现代教育理论的新成就,综合现代教育模式探究的精华,体现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要在传统教育模式上突破创新,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遵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逐步把艺术的学习型课程转变为探究型和实践型紧密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一是综合运用艺术手段。二是综合运用艺术形式。因此,综合运用这些艺术形式会使学生全面地把握艺术、文化、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发展历程;三是大胆尝试关联学科的深度融合。建立学科交跨机制,实现学科交叉。
2.2 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
随着多元化教育形式的发展和艺术教育的不断深入,各类教学资源的整合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道德完善、智力开发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非凡功能日益凸现。中华民族有着历史悠久的灿烂文化和优秀而丰富的艺术宝藏,而现代社会的文化艺术正朝着多元竞争的新格局不断发展,这就需要整合和理顺好传统和现代的关系,针对目前大学生的特征,在以欣赏现代艺术作品为主的同时,结合对过去艺术作品的欣赏和比较,使他们从中了解各艺术门类的发展源流、历史背景和社会功能,从而使学生在接受现代文化的同时,不忘记辉煌的历史文化,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调动学生视、听、声等不同感官,实现在课堂里既可以和世界文化艺术的面对面交流和沟通,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审美能力;当代大学生很多在孩提时代就已经学习过乐器演奏、舞蹈、书法绘画等艺术技能,但对艺术本质的了解和把握尚待提高,因此要使他们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达到更高的审美境界。同时还要把他们打造成有创新思维、有创造能力、有健康审美的一代新人。
2.3 完善公共艺术课程内容
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高等学校艺术工作的中心环节。加强艺术教育课程建设,是提高高校艺术教育水平,推动艺术教育发展的前提。应该兼顾以下几个方面摘要:一是根据教学对象的特征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该注重艺术的审美价值,通过艺术鉴赏提升大学生的艺术文化层次;二是注重教学课程布置的广度,以主修和兼修互补的教学思路,提高和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覆盖面,三是注重区分教学课程的深度,根据学生不同素质程度设置不同档次的课程,满足不同需求。
2.4 加大艺术教育投入,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设备水准
高水准的师资是高校艺术教育取得优良效果的保证。同时,艺术教育必须具备高水准的教学条件和设备,要建设良好的多媒体视听教室和学生社团活动场所,要购置各种乐器以及绘画、书法、舞蹈等必备的道具。要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设备水准,就要求各高校的管理者对艺术教育有正确的熟悉,对艺术教育的投入不仅要有保障,还要逐年增加,要把对艺术教育的资金投入看作是人才培养必备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音乐心理学手册.多纳德•霍杰斯主编.刘沛,任恺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2 西方音乐社会学目前状况.[德.可奈夫等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3 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宋 瑾摘要:中心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4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及课程建设改革构想.黄昌海,陈民新摘要:民办高等教育探究.2006年12月第三卷第4期.
[5 英国伯明翰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艺术教育模式比较.张华摘要: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4月第29卷第8期.
[6 当今高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许晶摘要:科技信息.2008年1月.
[7 音乐教育必须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李宝珠中国音乐学(季刊)2000年增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