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的高职课程设置

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的高职课程设置

日期: 2010-2-12 7:53:47 浏览: 7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毕业论文网

摘要:为迎合市场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学生专业技术与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其全面素质的提高,在高职院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加强人文教育,注重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必要。课程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可以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促进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融合。
关键词:高职教育;技术教育;人文教育;课程
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但由于受培养目标与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在高职院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为迎合市场需要,急功近利,过分重视专业技术与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实用技术教育只是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一项内容,其主要功能是让学生获得专门知识与专门技能,如果高职院校中人文教育的力度不够,仅片面强调为学生的职业出路做准备的技术教育,可能会把学生培养成单纯的“工具人”,从而妨碍他们的健康成长,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加强人文教育,注重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中有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两个层面。技术教育以传授专门知识与专业技能,提高人的技术知识和能力为主,重视认识的、理性的、逻辑的活动,具有工具价值。人文教育以培养人文精神,提高人的人文知识和能力为主,更多地体现在情感、意志及非理性方面,具有精神价值,有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这两个层面各有侧重点,各具重要性,但二者之间又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一体的融合关系。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各自有其合理的内核,单纯地重视或忽视其中任意一方面,都不能真正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要注意在培养学生技术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同时,发挥人文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与健全的人格。
关于课程
课程作为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所构建的各学科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学校中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就是教学,课程则是教学活动中内容与实施过程(或方式)的统一,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因此,可以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促进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融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曾指出: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类课程。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文社科类课程的比重偏少。在能力本位观念指导下,很多职业院校纷纷增加了专业技能课程的比重与实习实训的时间,甚至为此不惜牺牲专业基础课程所占的比例,至于人文教育课程则被放在无足轻重的位置上。这种课程设置模式只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不能使知识的传授、能力的提高与精神的培养相统一,扭曲了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本质。因此,有必要通过相应的课程设置弥补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的欠缺,以促进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融合。
更新课程设置,促进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要达到人文教育与技术教育二者的有机结合,在高职院校中渗透人文教育思想,就要设置相关课程。人文课程的设置要结合各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要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启迪学生的心智,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与发展。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增加人文课程比重要调整教学计划,结合专业教学,增加人文方面必修课程的比重。要优化课程结构,调整教学计划,建立人文素质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受到较系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对文科类学生应增加自然科学课程的学习,对理工类学生应增加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学习。高职院校在增设人文课程时要注意选准课程,人文课程的开设可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加以选择,课程门类与学时过多,难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和压力,而过少又会容易流于形式,难以获得预期效果。另外,在人文课程的教学中要重新审视并超越传统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系统性、完整性,不太适合人文类课程的教学。必须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讨论式、辩论式、问题发现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
增设选修课为了尊重学生的兴趣、自主精神与选择性的要求,可以有目的地增开人文教育方面的选修课,并建立选修课制度,鼓励和引导学生选修,必要时还可以规定学生在毕业前须修满一定数量的人文选修课程。开设选修课程要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1)能够起到加强学生人文教育的作用,弥补其在人文素质方面的欠缺。(2)既能使学生感兴趣,又能有足够的选择空间。要挖掘师资潜力,配备得力教师,尽可能多地开出选修课程以供学生选择,要防止选修课程千篇一律与单调划一,以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3)人文选修课程的设置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既要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启迪学生的心智,又要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与发展。例如,通过开设《公共关系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古诗词鉴赏》等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自尊、自强、自信的品格,学会与人相处,调整自己的心态,维护心理健康,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其他课程教学中积极贯彻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课程理念人文素质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人文教育应是一个包含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在内的、全方位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不仅学校领导与人文学科的教师承担着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职责,其他课程的教师也担负着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渗透的职责。在教学中必须注重人文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在不同课程的教学中都要进行人文知识的渗透,实施全方位的人文教育。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与创新精神,这本身也是一种人文教育的熏陶。
参考文献:
[1]高云伟.加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J].机械职业教育,2001,(4).
[2]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127-128.
[3]周远清.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推进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02,(2/3).
[4]顾明远.高等教育与人文精神[J].高等教育研究,2002,(1).
[5]吴绍芬,吕卓超.时代发展呼唤科学人文的交融[J].中国高等教育,2002,(2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