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论高校贷款风险的防范

论高校贷款风险的防范

日期: 2010-1-3 9:12:35 浏览: 12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摘要:高校通过银行贷款是高校融资的主要途径,指出防范风险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高等学校;贷款;风险;防范
笔者认为,当前高校贷款风险的规避措施有以下几点。
1 负债比例合理的原则
贷款数额要适当,要有一定的自有资金比例为条件,从总体上合理配置。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措施。负债比例合理,可以避免产生财务风险。也就是说要避免贷款过大而影响学校正常财务支付和不能按期偿还贷期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
2 必须坚持“谁贷款,谁负责”的原则
贷款资金项目管理责任制,责任到人,具体落实。部分高校对贷款的风险意思不足,还贷责任意思不强。认为高校属于国家的,还不上贷款总归有国家来负担。贷款高校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必须承担民事责任。高等学校的校长是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对偿还贷款负有法律责任,要本着对国家和学校负责的态度,提高风险意思,完善决策程序,增强法制观念。
3 部分贷款项目科学缺乏论证
盲目追求高标准筹资综合成本高,造成负债比重加大,财务风险增高。近年来,贷款解决了高校事业发展的许多实际困难,扩充了教育资源,但个别高校对贷款论证不充分。贷款规模偏大。贷款结构不合理,资金周转困难。少数高校甚至依靠贷款上项目。在高校贷款前,应认真根据学校财务状况,认真分析偿债能力等指标,分析学校当前和未来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在贷款方面,要以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相结合,并合理安排到期日,避免到期日集中的情况出现,从而难以支付的情况发生。
4 专款专用原则
贷款要专款专用严格控制贷款资金的使用方向,学校的贷款应该先解决当前由于资金短缺所影响办学的重大项目上,如教学楼、重大仪器、宿舍等学校的基础设施,加强学校的硬件设施。不能用于科技开发、支付罚没,实行监督,将专款专用落到实处,防范举债建设风险的发生。严禁利用贷款提高或变相提高人员待遇。其资金投向即学校发展方向,突出了把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是学校的先导。
5 改善高校和银行的关系
尽量为高校贷款提供简便、快捷的手续,如需担保,可采用固定资产抵押方式,还贷期限要适当延长,必要时提供政策性长期贷款,以减轻学校还贷压力。
6 合理确定贷款规模
高校贷款既要考虑学校建设规模、发展规划对资金的需求,也要考虑学校的偿债能力。从理论上说,高校贷款的最大值=年平均还贷能力/年贷款利率,当达到此最大值时,学校的多余资金将全额用于支付贷款利息,而无偿还本金的能力,这是不可行的。高校合理的贷款规模不能超过学校的偿债能力,学校年度内支付利息、偿还贷款本金时不能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行。
7 大型固定资产利用融资租赁的原则
融资租赁-高校经费来源的一个有效举措。融资租赁可以避免长期贷款筹资所附加的多种限制性条款,手续更为简便。购置资产的速度更快、更灵活;租金的支付额可以根据用户的具体情况灵活分布在各个租期内,从而增加了流动资金,可以获得价值的超前增值。对设备及时更新换代,避免了设备过时、陈旧风险。高科技日新月异,自行购入的资产无形损耗越来越大。预估设备残值一般远大于实际净残值。融资性租赁可以避免资产提前报废造成的资金浪费,而且在多数情况下可以将残值的风险转嫁给出租方。在这点上,由于融资租赁期限远比经营租赁而更有优势。租赁时间长更符合高等学校所需资金特点,其更符合高等学校所需资金的显著特点是量大、期长、融资租赁可以给高等学校带来能按自己需要选定的适当资产,同时又可以解决资金上的困难。在教学设施的改善更新中较之长期贷款更具有优势。
总之,高校应该制定出适合于本校的一个合理的贷款规模,随时了解和掌握自身的财务风险状况。高校必须要高度重视贷款风险,要依法理财,诚实守信的原则,管理规范形成一个有效地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同时在规避风险时,高素质的理财人员,更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就目前的情况看,提高理财人员专业教育的程度、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特别是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这样才能使高校的财务风险最小化。
参考文献
[1]陈立,陈威.重庆市高校贷款现状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6).
[2]杨艳琳,陈银娥.银校合作的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软科学,2002,(5).
[3]王小军,刘金霞.高等学校银行贷款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1).
[4]高等学校会计制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