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日期: 2010-1-13 15:41:33 浏览: 12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摘要 新形势下如何切实有效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次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应当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两课 心理健康 诚信教育 网络教育
大学生政治思想状况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卓有成效地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次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
一、面临的问题
(一)教育者认识上存在滞后现象。过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期未能摆脱“一锅煮”和“一刀切”的束缚,片面强调教育者意志的实现,单纯运用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往往只是把教育当作是管理学生的一种手段,要求学生服从某种既定目标的约束,强调的是个人对他人、群体、社会的适应关系。在实施教育时,把学生纯粹视为教育的对象,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不过是在政治上、道德上纠正学生的偏差,只是简单的规范人、教育人的工作,否认或忽视学生作为人的客观存在,否认或忽视学生的权益,忽视对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开发,很少从人本价值的挖掘上来切入思想政治工作。由此导致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高调但肤浅,难以找到学生的共鸣点,教育成效低下。
(二)拜金主义思潮在大学生中盛行,人生价值观出现偏差。由于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尚不健全,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许多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对其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等价交换而不愿付出爱心。与此同时,他们认同竞争,期望创业,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有强烈的效益意识等,比以往更期望有一种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环境。
(三)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承受父母家庭太多的期望,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还不强,加之学习、就业、经济方面的压力及人际交往、情感、竞争等方面的因素,导致在大学生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中的心理异常率高达11~15%以上。
(四)宗教信仰有增多的倾向。近年来,对“社会主义终究可以战胜资本主义”这一关于社会主义信念的命题,大学生的坚定性存在下降趋势;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走向问题和私有化是否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问题,有很多大学生持非主流观点或表示茫然。加之,由于高校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不到位而留下不少空间,致使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有增多的倾向。
(五)网络的负面影响对许多高校大学生产生严重的困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隐匿性,诱惑着一些大学生沉溺于虚拟世界,导致现实生活的种种不协调,严重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时,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又极易导致信息的膨胀和泛滥,暴力、迷信、色{学}情信息充斥网络,欺诈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都易导致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迷惘和自我的迷失。有些人对网上游戏的钟情、迷恋,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甚至为此荒废了学业。
(六)大学生中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一部分学生在外租房居住,甚至请有保姆,讲吃讲穿,生活奢华;而有的学生交不起学费,或许一日三餐都成问题。因家庭环境和经济条件的严重差异而引发的对社会的认同差异和不同心理期待,近年来在高校学生中表现得越来越显著、越来越尖锐。
(七)缺乏诚信和不讲道德的言行在大学生中时有发生。面对市场经济的不完善、利益分配的多样化,以及社会上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诚信正受到极大的挑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学习考试方面,循私舞弊;在缴费上学方面,恶意拖欠;在助学贷款方面,逃避债务;在求职择业方面,弄虚作假。日常学习生活中,打架、斗殴、偷窃、赌博等现象时有发生,行为粗野、说话庸俗等情况更不鲜见。
二、应采取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充分发挥好“两课”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过去我们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单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着眼点是“管理学生”,精力集中在手段上,缺乏理念和思路的创新。笔者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切实有效,必须从正确认识、全面贯彻“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出发,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特点作透彻的了解,特别是不能忽视人数虽少但可能影响巨大、表现典型的部分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必须在重视整体有效性的同时,更多地关注个体有效性;必须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针对性和科学性。高校长期开设的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课,仍然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两课”教学需要从教育对象的不同个性和成长规律入手,深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因人、因时、因地而宜,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分别制定不同的层次目标,提出不同的层次要求,同时要注重学生群体中各部分人内在的才能和品德、觉悟程度和实际接受能力,分别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把育人工作做到每个学生的心上,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符合大学生的实际需要。
(二)加强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的教育。随着市场(商品)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一些大学生把“挣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他们在处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和朋友之间等人际关系时,往往把经济利益关系放在首位,其次才讲人情友谊;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奢想一蹴而就、一步登天,一毕业就想“当国家干部”、“端铁饭碗”、“大城市就业”、“高待遇”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这些学生价值观上的消极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政治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笔者认为,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的教育必须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学}泽{海}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握好“坚持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治方向和人生价值观导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思想。加强就业观念教育要从新生抓起,可通过开设大学生职业技能指导课程和相关共选课等多种形式,增强大学生就业意识和综合能力;帮助和引导大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社会,在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上寻求就业最佳结合点;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开展各种业务,让学生全方位、多渠道地了解就业情况,增强就业选择能力、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三)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几年来,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急剧增加,加之社会和自身的种种因素,使大学生面临的来自学业竞争、经济贫困、就业择业以及自身人格自尊、心理素质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矛盾日益突出。心理困惑、经济困难、学业困扰以及就业困境,令大学生成为心理病变的“高发群体”。因此,高校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根据大学生心理成长的规律和心理,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要着重从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品质和心理调适能力培养等方面加以指导和咨询,同时注意加强他们的自强自立教育,使他们善于与同学和老师沟通、交往,学会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冲突和挫折。学生人格健全了,心理承受能力增强了,才能自尊自信,才能耐受挫折。
(四)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处在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因而有着许多自身的特点。从科学文化知识方面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程度的科学文化知识,但由于他们还没有广泛地接触社会和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所以他们的人生阅历还不丰富;他们正处于中国的经济体制转轨期,新生的、进步的东西会催生、涌动,同时消极的、腐朽的、落后的东西也会沉渣泛起;更为重要而紧迫的是,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赖于他们去继承和发展。这些,都决定了必须对他们加强共产主义理想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一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切实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使所有大学生都明白,党和人民对当代大学生寄予殷切期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学生去努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二是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和改革发展成就教育,结合社会发展史和中国共产党党史教育,重点加强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五)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一是要把诚信教育与校风建设、基础文明建设活动相结合。在大学生的各项评优活动中强化诚信要求,把诚信教育的实效作为考核各项创建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二是要把诚信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校刊、橱窗、网络、图书馆等文化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诚信教育主题活动。三是把诚信教育与体验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诚信”的价值。四是把诚信教育与评估监督机制建设相结合。要逐步探索和建立在校大学生诚信档案,重点考核评估学生在考试、论文写作、申请助学贷款、学杂费缴纳以及择业方面的诚信行为,把考核结果作为大学生德育测评的重要依据,加大奖惩力度,强化约束监督。四是把诚信教育与道德、素质、法治教育相结合。帮助他们不断提高道德素养,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领导干部和教职工在高校道德建设中要为人师表,从自己做起,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五是把诚信教育与完备措施相结合。诚信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应制订详尽和具体的诚信教育措施,并保持一定的时间进度表,使单项措施和复合措施互为配合,相互补充,做到措施完备、得当,有针对性地营造舆论、风尚、传统、精神面貌、心理状态、精神文明创建以及各种文化活动在内的良好的德育氛围,教育学生要用科学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看待社会上出现的诚信缺失的现象,帮助他们树立起做人要诚实、讲信用的观念。
(六)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要使中国进入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就必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当今世界的竞争既是知识能力的竞争,更是意志、毅力、精神的竞争,如果一个年轻人养成贪图安逸,不愿吃苦,不愿付出,只知索取的不良习惯,在今后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肯定会败下阵来。因此,要教育学生应当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不奢侈浪费、不攀比消费、不超前消费,不挥霍父母的血汗钱,不为家庭和国家增加额外的负担。“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平时不加强修养锻炼,必然会意志消沉,不思进取。艰苦奋斗的教育内容是丰富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如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组织青年学生到艰苦地区、落后地区进行社会调查,开展访贫问苦的活动,进行科技文化服务,以及对失学儿童和贫困大学生献一份爱心等都是艰苦奋斗教育的有效方法。通过这些教育方法,可以使大学生看到我们取得的成功和存在的差距,了解群众的疾苦,了解祖国和人民对他们的期望,从而自觉继承、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七)积极占领网络教育的制高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在数以千万计的网民中,大学生是最活跃的群体。互联网带给校园文化的丰富、庞杂,甚至鱼龙混杂的信息和资源,是以往无法想象的。其中良莠互现、正反交错、泥沙俱下,是一柄“双刃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极大难度。不少大学生把网络作为在校园中发表言论、交流感情的主要场所,这对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思想观念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网络使得学生的社会化程度得到很大的提高,但许多学生对网络的负面影响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要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力度。一是要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加强国家有关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制定大学生互联网道德规范,开展大学生健康上网自律承诺活动,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告别不健康网吧。二是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开展健康文明的网络活动。应组织专门力量,制作一些思想性强、趣味性好、适应性广的优秀信息移植到校园网中,并针对一些热点问题提出正确的观点。还可在校园网上开设网络互动栏目,开展互联网知识竞赛、网页设计竞赛等活动,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充实和占领网络阵地,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点击率和影响力。三是要加强互联网的监控和管理。建立和健全互联网管理的有关法规,进一步加强网络技术监控,及时有效地对各种不良信息进行过滤,规范网络管理和行为,及时删除有害信息,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八)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高校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靠的是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靠的是制订规划、完善措施和激励机制。首先要按照一定比例配强、配足高校学生专职政工队伍,有关部门要制定政策准予选留、引进优秀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专职从事学生政治辅导员工作。其次,要加强政工干部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政工干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优秀专职辅导员经过一个阶段工作实践后,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党务行政管理岗位输送或向业务教师发展。第三,以人为本,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辅导员,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第四,创造条件给予聘评相应的专业职称或聘任管理职务。第五,加大“两课”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尤其要注重要求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品行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胡{学}锦{海}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1-19
[3]蒋卫民.和谐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刍议[J].当代教育论坛,2006;(8):52~54
[4]李风珠,霍长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1):88~89
[5]秦子文,罗标.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60~62
[6]李卫星,孙强.浅谈大学生诚信道德素质的培养[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4):70~72
[7]张勤.浅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2003;(3):41~43
[8]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宣传教育处.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J].江西教育,2003;(12):4
[9]管秋玲.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5):67~6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