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新闻 > 聚焦企业“用工难”

聚焦企业“用工难”

日期: 2006-4-29 4:36:41 浏览: 13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和县各类企业缺工近8000人。用工短缺已成为制约和县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之一。解决企业用工难,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是当前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聚焦企业“用工难”
安徽日报3月24日讯阳春三月是企业生产的旺季,但和县经济开发区内的企业却开工不足。丹迪纺织公司的50台织机只有30台在运转,另20台因缺工而停机。公司负责人说:“现在新工人难招,技术工难留。”用工短缺的企业并非丹迪纺织一家。据了解,和县多数企业感到用工难。位于乌江镇的华星公司扩建工程完工后急需各类技工和熟练工上千人,该镇虽然每年都培训不少缝纫工输出到外地,但本地的缝纫企业工人却严重不足。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各类企业缺工近8000人。用工短缺已成为制约和县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之一。
是不是真的缺乏劳动力呢?据调查,和县共有劳动力35.1万人,其中城镇劳动力6.6万人,农村劳动力28.5万人。全年外出务工人员约有14.5万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力约11万人,农村尚有3万富余劳力需要转移。另外,全县每年初、高中毕业生需要就业的大约4000人,城镇也有6000多劳力无岗可上、无业可就。这说明,企业“用工难”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是一时难以找到熟练工和技工。
当然,企业缺工背后还有着更深层的原因:和县一直是劳务输出比较多的县,有一定技能的劳动者,特别是年轻人,到经济发达地区自主创业的愿望比较强烈,甚至一些企业中的在岗工人也有“外出闯一闯,不行再回厂”的想法,因此大量的劳力外流了。他们不愿在本县就业,是因为本地企业待遇不够好,和县企业工人平均月工资700元左右,扣除吃喝等开支,年实际收入只有5000-6000元。而到经济发达地区打工年收入约有1-2万元。加之本地有的企业还以招工押金、滞后支付工资等手段,变相拖欠员工工资;部分企业工作环境较差,无法保证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有的企业随意延长劳动时间,且没有国家法定的节假日,女职工的“四期”也很难得到保护。大部分企业没有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员工的劳保、社保,甚至人身等各项权益得不到保障。还有一些企业招工观念有偏差,青睐年轻人,对年龄偏大的求职者兴趣不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在协调和服务上,也存在宣传不够、底数不清、信息不畅和维权不力等问题,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在权益维护上没有得到强力支持等等。和县农村劳动力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5.3%%,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仅占11.5%%,企业所需的熟练工和技术工大都是由自己培训。和县5所职业中学和6个“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去年培训了5000人,尽管培训的人员不多,但90%%以上还是到外省市打工去了。
解决企业用工难和劳动者的充分就业,是当前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积极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掀起全民创业的热潮,提高企业对改善用工环境、实现良性用工重要性的认识,正确处理好劳资双方的利益关系。当前应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强培训基地建设,以培训新型农民为核心,以“阳光工程”和职业教育为重点,加速培养有知识、有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有效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一个县需要构建劳力资源管理平台,培育劳务中介市场,加强劳务信息服务,加大劳务维权力度,提高劳务输出的有序性和规模化水平。企业用工应该规范,逐步实行企业用工合同化管理,加大社会保险征缴扩面力度,加强劳务监控体系建设,消除务工者后顾之忧,实现稳定用工、和谐用工,有效缓解“用工难”。
应该看到,类似和县的企业出现用工短缺的现象,在安徽省其它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劳务输出大省出现用工短缺,这是安徽省各地经济发展的可喜现象,同时,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原来所具有的土地、廉价劳力等优势将逐步削弱,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将平等地竞争,它应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的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对策,积极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促进招商引资、工业振兴,尽快实现跨越式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