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求职技巧 > 三成毕业生因能力差丢工作 企业更看重软实力

三成毕业生因能力差丢工作 企业更看重软实力

日期: 2009-10-28 20:34:40 浏览: 15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中国青年报

不看简历和材料,也不问专业知识,表情严肃的面试官只给9名应聘的大学生出了一道题:各位乘坐的轮船触礁,15分钟内要转移到荒岛,船上有火柴、航海图、指南针、香烟等15样东西,大家现场讨论一下,哪些要优先带走。
这是今年北京一家网站招聘网络编辑时出的面试题。“大伙儿一听就傻了,关键是,谁也不知道他考查的是什么?”江苏某高校的硕士毕业生小雪说。和其余几位求职者一样,此前她已经在网上找到了针对这家网站的“面经”,近两年问的比较多的是“比较国内几大门户网站的新闻操作特色”“谈谈你的实习经历”……大多和今后要干的工作有关。现在因为这道类似脑筋急转弯的“群面”题,这些深谙应试之道的求职者中,一半人失去了参加“二面”的机会。
后来小雪向面试官问起了这个面试题。面试官回答说,能从上千份简历中被选出参加面试,说明专业能力已经得到初步认可。采用这种“群面”的方式,考查的是专业能力之外的另一种能力——考官并不关心“携带物品的先后顺序”,在一场9个人参与的讨论中,一个人的理解、沟通、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以及思维方式甚至为人处事都可以一览无余。
11月22日,由麦可思公司联合盖洛普、零点调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3972个企事业单位中,73.8%的企业在对员工职业技能评估中,把包括交流、有效写作等能力在内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同等对待。此次调查的负责人、西南财大特聘教授王伯庆指出,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现在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应届生的“软实力”,这给大学生本人和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参照国外的能力分类,软实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演绎推理能力等35种基本能力,涵盖了一个国家所有能做的1000多个职业。”王伯庆说。
此次公布的调查由《中国应届大学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和《中国企事业单位对于应届大学生需求和能力工作调查》两部分组成,在针对工作能力的调查中,3972个企事业单位与8万多名大学生回答同一份问卷。
结果显示,2006年,在已就业的大学生当中,有13.2%因不能满足企业对其工作技能的要求而遭辞退。如果算上因自觉能力不足而主动离职的人数,这个比例高达29.4%,即每3名毕业生中就有1人。在外资、合资和股份制与民营企业中,离职率更高。
王伯庆认为,应届大学生在各类型企业中的离职率远高于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表明我国应届大学生对市场适应能力的不足——在学校所学非企业所需,职业技能缺乏,不能在职场中站稳脚跟。
值得注意的是,在“回答工作中什么能力最重要时”,这些已经进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选择最多的是沟通和表达能力,同时这也被企业认为是当今大学生最缺乏的。调查显示,越是热门的工作,对交流能力的需求越高,大学生心仪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外资企业、国有企业,认为此项能力非常重要的比例也接近90%。
参与此次调查的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副总裁吴垠认为,这一调查结果反映了应试竞争带来的弊端:学校往往着重培养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性并不高,反而那些综合能力比如沟通、表达、谈判技巧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更被用人单位看重。“现在的大学生从小学读到大学都是班长制,而不是像国外是干事制,班长轮流当,每个人都有组织锻炼的机会。”吴垠认为,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所有人都在苦学专业知识,却不具备发挥这些专业本领的能力。 (蒋昕捷 祝愿)
相关链接
应届生在北京申请29个职位后才能找到工作
调查显示,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高校毕业生申请的职位数普遍高过西部地区。其中,北京地区的大学毕业生平均要申请29个职位后才能找到工作,在上海则起码要投24份简历,浙江、广东两省大学生的求职数也在20个以上。
调查组负责人王伯庆认为,这与当地的就业机会和大学生在找工作上的积极态度有关。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环境相对较好,企业数量多,大学生选择的机会也较多,而内地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获取就业渠道的来源较少,主要依靠政府以及学校组织的招聘会。
据王伯庆介绍,在美国,一个大学毕业生通常也是要投几十份简历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16个省份孔雀东南飞
由于大量人才单向流动,造成了全国16个省(市、区)面临人才危机。
调查显示,2006年广东省大学毕业生流入率为166%,流出率却仅有6%,净流入率160%,居全国之首。而黑龙江、吉林、湖南、湖北、四川、甘肃等16个省(市、区)毕业生流入的比例与流出的比例之差为负值,意味着这些省的毕业生大多流向了外省。其中,黑龙江省净流入率为-75%,四川省为-42%。调查还显示,工商管理、电气信息、经济学等专业的大学生流动量最大。
找工作的时间早晚对就业率并无显著影响
单从就业率来看,找工作的时间早晚对求职的结果并无显著影响。调查显示,毕业前12个月开始找工作,就业率为44.2%;毕业前4~5个月开始找工作,就业率为53.8%;毕业前2~3个月开始找工作,就业率为57.8%。
王伯庆认为,提前找工作,必然耽误正常的学习,专业能力会受到影响,学校提供的就业能力培养也没有到位,实际的就业率反而不高。此外学生提前找到工作也不会就此甘心,看到更好的工作也会去应聘,竞争丝毫没有缓解,毁约率高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虚假的就业危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