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中职生的“仪表形象”教育

中职生的“仪表形象”教育

日期: 2016/10/28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 蒋加云

摘要: “德育有法,而无定法”,笔者对德育工作实践中的“仪表教育”进行个案研究,取得一些成效,与同行们共同探讨学习!
   关键词:中职生 仪表 德育
  
   一、背景
   班级中,有一位男生姚同学,军训第二天,因不喜欢电子商务专业而调整到我们机电班。不仅仅因为这点原因,他很快就引起了我的关注。军训期间,所有同学都穿着迷彩服,但他与别人不一般长度的头发显得格外惹眼;因不服从教官管理和教育,差点与教官起冲突;不请假,就私自缺席军训。军训结束后,常常顶着一个比较夸张的发型和奇装异服出现在学校,有时还会有迟到,不按时交作业、不愿意参加班集体活动现象。在中职学校,班里出现这样同学,直觉告诉我,要想改变他身上某些不合时宜的“现象”,不是三两句言语就可以达到效果的。
   二、实施过程
   中职生身上出现上述现象,对一个有着多年班主任经历的老师来说,是不以为奇的。姚同学至所以会成为这样,绝不是一天两天的“演变”,所以,根据我的经验,没有哪剂良方可以药到病除,使他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再说,班内暂时存在这样一个“典型”,若不加以引导教育,也许不久的将来,会“雨后春笋”般冒出第二个、第三个、……。于是,思来想去,我以姚同学为主要对象,在班内进行为期半年案例教育,主要实施过程如下:
   1.在班级中倡议“做一个注重仪表的中职生”;
   2.自检:让同学们搜集班级中不符合中学生仪表形象的个例;
   3.他检:走访任课老师,了解学生的仪表形象与各科学习态度、成绩的相关程度;
   4.开展主题班会:《“仪表”而非“异表”》
   5.谈话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6.开展读书活动---《职业素养》和《优秀企业文化读本》,提高同学们的认知;
   7.将企业文化引入课堂,请常熟某大型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进课堂开展讲座,谈谈企业对员工仪表形象的要求,让学生了解应聘人员的仪表形象对应聘结果的影响,从而获得同学们对老师进行仪表教育的认同感。
   三、突破性成绩
   姚同学作为班级的一名成员,他的身上逐步出现了一些喜人的变化:1.头发长了,答应老师去理发店修理修理(尽管理完后的头发与先前长度上相差不是太明显),这说明他开始认可班主任的教育;2.班级集体社会实践活动(春游),由起初在教室内公然嚷嚷“宁可交钱,也绝不参加”,到毕业前最后一个学期的校外活动中,积极主动参加;3.遇事不能上学时,他都会让母亲提前给班主任打电话请好假;4.起初遇到老师视而不见态度,后来进出老师办公室都会很有礼貌地主动与老师招呼;5.将个别同学身上的不良正气扼杀在摇篮中,树立班级的正气,姚同学所在班级每学期均被评为“优秀班集体”。
   四、经验总结
   运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采用由点带面,通过点面结合的教育,达到既教育全班同学,又重点教育个别同学的目的,在班中树立一种正气,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1.“面”的教育----正反教育
   正:我在班中发挥班团委的核心引领作用,由班团委筹划发出倡议“做一名注重仪表的中职生”!对本班中在仪表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同学,我们在教室一角贴出他们的照片,对全班同学在认知方面进行正面教育。同时,我在班中,开展读书活动。利用早读课和放学前,各用10分钟分别进行全班阅读《职业素养读本》和《优秀企业文化读本》,将企业文化引入课堂。
   反:让同学们搜集校园里不符合中学生仪表形象的个例,在班内展开讨论,增强同学思想意识中的“是非观”。
   2. 点的教育-----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激起学生的上进心
   对姚同学的长发问题,我没有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他在这方面是如何如何违反《中学生守则》,而是将他请到办公室,经得他的同意后,用随身携带的照相机,给他分别拍了一张正面照和侧面照,然后让他自我欣赏并评价,这样的发型是否合适?同时,我适时表达自己的一种建议------因为他的脸比较小,若将头理短,会更加突出清秀的容貌。果然,姚同学表示,他的发型的确不太好,提出利用中午放学时间,去理发店将头发理一理。这个时候,我没有表现过多的欣喜。我的经验告诉我,若是几句话就能改变一个学生长期形成的思想,那这个班主任工作也太好做了。果不其然,下午上课前,姚同学顶着一头并没有短几分,只是吹得更顺滑更蓬松的头发来上课了。但不管怎么样,姚同学能够比较干脆而且愉悦地答应去理发,这个良好的开端,对后期的教育工作,是个极大的“利好”!
   另外,我走访任课老师,计算机老师反映姚同学计算机科目的成绩比较优异。于是,我与该老师商量,请老师在课堂上多提问他,增强他的存在感和上进心,课后,请老师委婉含蓄地表达对他的长发的否定。同样的话语,虽然班主任平常对学生说得比较多,但经过另一位老师讲出来,往往会引起他(她)的反思。
   教育,教了不育,工作简单直接而效果不佳;老师在教的过程中,应不断提高学生认知的同时,更注重学生身心的愉悦,教育将会事半而功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