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职业指导的研究与实验
一、研究目标
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实际的比较完整的中学生职业指导的思想体系和工作体系,使之成为在中学中有理论指导、有方法途径、操作性强、有明显实效的教育系统。
二、基本情况
(一)指导思想与研究大纲
指导思想:职业指导的内涵,对个人而言,是一个职业化的过程;对社会而言,是社会对其成员在职业上的指导与服务;对学校而言,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职业指导的逻辑起点是生涯设计。中学生职业指导的特点是全程、全体、全面的教育过程。 基本问题:职业指导的理论基础;职业指导的价值;对中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必须遵循的教育思想;职业指导的原则;职业指导的主要内容、途径和方法;职业指导的效能。 研究大纲:职业指导的作用——沟通教育与职业,沟通学校与社会,沟通个人与社会,沟通理想与现实;效用——对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对教育者群体的影响,接受指导者前后的变化;效度——学校各项指标的对比,学生各项变化的排序统计,典型事例;程序——年级、顺序、日程;过程——集中、渗透、训练、养成、修养,方法和手段;保障条件——政策、师资、设备;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共产生论文多篇,总结实验报告余篇,进行了次论文评选,评出优秀论文篇。子课题组也组织了各自的研究。
(二)高质量培训:组建一支研究与实验相结合的骨干队伍 先后在北京、天津、无锡、大庆、青岛等地举办期全国性的师资培训、理论研讨和经验交流会,约有人次参加培训。
(三)研究制定实验大纲:实验在可控条件下进行,保证效度和信度
1.选择广泛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地区和学校,建立了个子课题组,实验学校所,万名教师、干部参与,近万名学生接受指导,先后进行了、轮实验。
2.制定了《实验指导纲要》。内容包括:实验任务和目标;实验工作的内容;实验工作的原则;实验过程;实验组织系统;实验工作应注意的问题和研究专题。
3.各实验学校基本上都能按要求从个方面进行实验。(1)开设职业指导课程;(2)进行心理测试实验;(3)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拓宽德育内容、提高德育实效;(4)在各科教学中渗透职业指导;(5)与课外活动相结合;(6)与社会实践相结合;(7)与家庭教育相结合;(8)与劳动技能课或专业实训相结合。
(四)有效的指导与服务 组织编写了《中学生职业指导》(中学用)和《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两本实验教材及配套参考书。 先后开发和研制《中学生职业心理倾向试评价系统》和《中学生心理倾向测试评价系统》软件及《指导手册》。
(五)生动的学生活动 发动实验校学生参加“职业理想征文活动”,在校内交流后送选,共选出优秀作文篇,编成《中学生职业理想作文选》。举办“职业夏令营”,开拓学生眼界。
三、研究与实验成果
(一)研究与实验的总成果 出版了《生涯设计——中学生职业指导的理论与实践》共余万字的论文集,包括总课题组和部分子课题组研究与实验总结报告,普通中学和职业学校职业指导论文。在总报告中提出职业指导的基本理论、教育教学模式、运作机制及图解。 确定推荐教材和心理测试软件。 实现了将课题研究与职业指导学科课程建设、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实验推广相结合的研究与实验目标。
(二)研究与实验成果的扩展 深化了职业指导理论研究,如职业指导的本质属性;职业指导工作的中介性质与作用;职业指导的价值与功能;职业指导的分类;职业指导发展的个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职业行为的认知问题;职业的定向与调适;职业信息的采集与处理;生涯规划指导;职业决策问题等。在“十一五”继续进行课题研究,并确定出版专著。 “十一五”课题研究与实验范围扩大到高等学校并突出创业指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