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研究生技术素养提升策略探索
教育技术研究生技术素养提升策略探索
摘要:技术的迅猛发展,让技术的触角无处不在。技术不仅重构了人类的“生活世界”,还“刷新”了人类的认知图景,技术素养在时代的召唤下终被提上了社会发展的议程。在教育领域,教育与技术的结盟,让教育技术这个新兴的学科与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教育技术的研究生,身处在这个被技术标记的时代,唯有提升自身的技术素养才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环境中,从容面对机遇与挑战,辩证的、批判的认识和使用技术。在这种语境下,笔者对影响教育技术研究生技术素养提升的人、环境、资源方面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一些探索性对策 (如注重观念引导、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注重教师技术素养提升等)以求教于方家。
关键词:教育技术;研究生;技术;技术素养;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类逐步进入了一个属于技术,讲求绩效的时代。技术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技术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甚至于改变和左右着人类的命运。身处在技术时代的人类,在享受技术演进所带来的“技术化”生活的同时,也为技术指数级变化对人类可能性空间的逐步压缩深感不安。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在这种不安面前束手,人类的幸福指数也如这不安一样动荡。当此情势,时代召唤技术素养的“登场”。
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从来都没有被低估过,尤其是在教育与技术联姻的教育技术领域。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是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更注重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引下,充分运用各种技术支持教学以促进学习的发生,进而最优化教学。教育技术的研究生肩负着维系教育技术长远发展的历史使命,理应积极主动的提升自身的技术素养,以期对技术进行透析,从而最大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功用,而不是等待被技术“刷新”。
一、技术素养的内涵与结构
(一)技术素养的内涵
美国《Technology For All America》一书中定义技术素养是使用、管理和理解技术的能力。使用技术的能力包括对当今主要系统的成功操作、知道存在宏观系统的组成和人类合适系统的组成以及这个系统是如何运转的;管理技术的能力包括确保所有技术活动都是有效的和准确的;理解技术不仅包括事实和信息,而且还包括综合这些信息到新视野。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则进一步认为:技术素养指的是使用、管理、评价和理解技术的能力。[1]
而在《中国教育技术标准》对技术素养是这样解释的:技术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与技术相关的知识和方法的掌握、运用以及评价的总体水平。它包括对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技术的意识、态度和社会责任的理解。它包括: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情意要素等内容。[2]实质上,对技术素养的这三种界定具有相似性。只是国外的两个技术素养的定义,更倾向于外显能力的培养,而《中国教育技术标准》对技术素养所作的界定则更偏重于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是其不同之处。我们可以看出,技术素养是融于对技术的使用、管理、理解、评价的过程中,并通过这几个过程的具体实施,不断外显而提升。
技术素养随时代的发展其内涵也会有所变化,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个人对技术素养会有不同的解释。可时至今日,对于何为技术素养,国内外却仍无定论。
对技术素养的内涵有所了解之后,我们也许会问:在技术时代,如何才算一个有技术素养的人? 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对一个有技术素养的人作了如下阐述:“一名具备技术素养的人以与时俱进、日益深入的方式理解技术是什么,它是如何被创造的,它是如何塑造社会又转而被社会所塑造。他或她将能够在电视上听到或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有关技术的故事后,明智地评价故事中的信息,把这一信息置于相关背景中,并根据这些信息形成一种见解。一名具备技术素养的人将自如、客观地面对技术,既不惧怕它也不沉迷于它。[3]
技术素养不仅表明一个人认识技术、理解技术的能力,而且表明使用技术和运用技术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表明一个人动脑思考的思维能力,又表明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并且体现着一个人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技术素养是一个人素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任何一个技术时代的公民所不可缺少的基本素养。拥有一定的技术素养将有助于个体对技术、人、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帮助主体对技术的评价进行内部重构,使其走出技术的雾霭,摆脱对技术的依赖,打破技术的桎梏,从而寻求一种人与技术和谐发展的新生存模式,
(二)技术素养的结构
美国技术素养委员会(Committee on Technological Literacy)、国家工程协会(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和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所作的报告《Technically Speaking: Why All Americans Need to Know More About Technology》中提出了分析技术素养的三个维度:技术知识、技术能力、技术思考与行为的方式。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综合性、整体性的素养结构。
从知识角度看,技术素养体现为个体对各种技术知识、技术现象或技术活动的理解和掌握;从能力角度来看,技术素养体现为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和实践活动能力;从情感角度来看,技术素养表现为个体具备相关的职业道德情操,具备主动、积极学习和应用技术的意识。技术素养的这三个方面的内涵保持着一种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紧密联系,从而构成了技术素养一个完整而统一的有机体。三者缺一不可,少了任何一个方面,技术素养的结构和内容都不完整,就无法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技术知识是技术素养的基础、技术能力是技术素养的核心、技术情感则引导着技术素养的方向。(见图1)[4]
图1
二、教育技术研究生技术素养提升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公民提升技术素养
“一二十年之后,我们的世界将变得非常不同。我们对此无法选择。然而,我们倒是可以选择是睁大眼睛迈入新世界,自行决定我们想要它变成什么样,还是让世界推着我们前进,对于我们将走向何方或者为什么走向那里既盲然无知又手足无措。技术素养决定着我们做出哪一种选择。”[5]这句话真切的道出了公民在应对社会发展中提升技术素养的重要意义。社会与公民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而技术素养就存在于这种关系之中。社会的发展需要技术的不断革新为其提供动力支持,而技术的不断变革又促使越来越多的关系社会发展的问题、决策都与技术紧密相关。技术时代下的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全体公民提升技术素养。公民唯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素养,才能对技术事务有综合性、批判性的理解,才能在参与技术问题决策的过程中保有自己的发言权甚至是话语权。具备技术素养并不能保证就这些复杂的有争议的问题做出的决策就是最佳的,但它必然使做出最佳决策的可能性增大。教育技术的研究生作为社会的公民也应提升自己的技术素养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争取成为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教育技术学科发展需要其研究生提升技术素养
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交叉性的学科,它产生于教育和技术的边界,具有复杂性和不稳定性。教育技术不同于心理学、文学等,它同时具有教育和技术的属性,是教育和技术的联姻体。无论我们将教育技术定位于“教育”、“技术”抑或是“双重结构”(既属于教育学,又属于技术学),其表现出的对教育和技术的双向依赖是毋庸置疑的。惟有教育而没有技术的教育技术将失去其生存的空间,找不到自己的归属;而惟有技术,抛弃教育的教育技术将失去其本真(利用技术促进学习,优化教学),势必陷入“技术至上”的教育荒漠中;唯有将教育与技术二者兼顾,才能体悟到其精妙之处。教育技术旨在通过选择和利用适当的技术以支持教学,促进学习发生,提高绩效,实现最优化的教学。这就要求教育技术研究生提升自己的技术素养,对技术时刻保持高度的“灵敏性”,并对其进行批判性的、辩证的认识和使用,从而使技术更好的融于教育,服务于教育。
研究,有钻研、探究之意,是一个透析事物本质的过程,处于深层次挖掘状态。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转变,实则是学生从学习者向研究者转变的过程,这种定位与转变赋予了研究生更为广阔的主动探究的时空。 教育技术的研究生在经历了本科阶段的学习后,已经对技术有所了解,但是仅停留在了解层面,研究将何以继起!教育技术的研究生只有通过自身技术素养的提升,与技术“亲密接触”,才可以透其表里,观其精髓。
教育技术研究生是引领教育技术学科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其技术素养的提升将有益于教育技术学科的长远发展。
三、教育技术研究生提升技术素养的策略
教育技术研究生技术素养的提升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它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笔者以“技术素养”为关键词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精确匹配检索,共检索到论文108篇,关于技术素养培养和提升的文献8篇,足可见技术素养的提升在我国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笔者有鉴于此,撰文对教育技术研究生技术素养提升策略进行探索,认为教育技术研究生技术素养的提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注重观念的引导,转变学生的态度
人做事情有两种不能,一种是技术上的不能,一种是态度上的不能。大多数人并不像爱因斯坦和那些科技工作者,做的事情其实是很简单的,所以技术上的不能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加以改善,而态度上的不能,则注定了你不会认真工作,也就注定了你必将失败。所以态度上的不能才是最致命的。改变行为的关键是转变态度,而要转变态度,首先就要从转变观念着手。教育技术研究生技术素养的提升也应以转变观念为先,使学生乐于接受技术素养,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加强自己的技术素养的修养,这样才可以让教育技术研究生技术素养的提升赢在起点上。
(二)注重技术设备投资,优化校园的信息化环境
技术设备和校园信息化环境是技术素养提升的外部支持。技术素养有三个层面:技术知识、技术能力、技术思考与行为。注重技术设备的投资,为教育技术研究生技术素养的提升提供更多的机会。如果条件允许,学校可以购置当前最新的技术设备供学生研究使用,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对技术素养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技术知识的层面上,学生将拥有更多的与技术“亲密接触”的机会,从而更有利于其技术素养的提升。
校园信息化环境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室环境、计算机机房和校园网。应以“存在”并“合理”的原则对校园信息化环境进行优化建设。“存在”即完善校园信息化环境,也就是有无的问题;“合理”即对其进行充分利用,发挥其最大功用,也就是运用好坏的问题。
(三)注重学生技术知识的提升
技术知识是技术素养的基础,对技术素养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技术知识犹如一把开启技术素养之门的钥匙,通过它,我们才能看到门内的绮丽风景。学生技术知识的提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设技术知识相关课程,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课堂穿插讲授,自学分享汇报,成立相关技术学习兴趣小组等.
技术的瞬息万变,让技术知识的“折旧率”呈现出了一种不断上涨的态势。因此,在技术知识的学习中,学生要树立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理念。
(四)注重学生技术实践,在实践中提升技术素养
技术能力是技术素养的核心,而对它提升的重要举措就是技术实践。具体我们将从校内、校校、校企三个层面上为学生技术素养的提升搭建平台。
(1)学校内部
鼓励学生参与老师、同学的课题或者是项目研究
高校的老师和学生多多少少的会有一些课题或者是项目研究,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鼓励学生参与老师、同学的研究课题或者是项目,通过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实践群体中勇于承担一定的任务,并积极投身于项目或课题的研究中,从而为研究群体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理论和实践的能力都将有质的飞跃。
学生主持自己的课题或进行探索性的研究;
学生可以通过申请获得自己的研究课题,不论层次如何,但只要有研究的价值,学生就要把握好机会,踏实认真的把课题做好,而不是为了获得可怜的研究经费。此外,研究者还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研究点,进行探索性研究。
邀请各技术领域知名专家做现场指导或培训;
学校可以邀请一些技术领域的知名专家亲临学校,为学生的技术实践提供现场的咨询、指导、培训,这将对学生技术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与技术专家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可以让我们在技术实践的过程中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不至于误入歧途,纠结于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
建立大学生科技园,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
学校可以依托自身的实力,取得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的倾斜,而后建立大学生科技园这颗招引”凤凰”来巢的梧桐树,吸引企业加盟,从而为学生的技术素养的提升创建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
(2)校企之间
学生自己与企业建立联系;学生可以借助于自己的实力或是家族的人脉关系,与某些企业建立联系,参与企业的一些技术相关项目的研发。
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实践合约,为学生建立外部实践基地;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入到企业中,企业将以在职员工准则要求,从而为学生搭建一个近乎真实的技术实践场所。竞争与协作无处不在,学生没有可以拒绝的理由,只有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积累,才可以让自己的技术能力有所提升。
(3)校校之间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校技术实践合作活动或是成果展示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将有益于学生技术素养的提升,此外可以增进学校之间的联系,加强校校、生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避免一些资源的重复建设。
(五)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2007年美国教育技术大会将创新作为了技术素养的第一要求,创新对于技术素养提升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技术时代的瞬息万变,让“变”成为了“不变”的真髓。创新之实质便是“求变”,在变化中求得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之于发展的深刻影响是我们所共见的。教育技术研究生既是技术产品的生产者又是技术产品的消费者,当此不断变化之际,应以创新的理念进行技术产品的开发和使用,才能使自己处在时代“瞭望者”位置。
(六)注重技术素养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技术素养有无提升,提升的程度如何,是关于技术素养评价的问题。技术素养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主要是起激励和诊断的作用。通过制定相关的技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可量化的方式对学生原有的和现有的技术素养进行前后测,而后加以比较,若现有的技术素养与原有技术素养相比有显著提高,这将会有利于技术素养提升后续工作的开展;此外,技术素养评价体系的建立还有诊断存在问题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在技术素养提升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使技术素养的提升步入正轨。当然,这里有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技术素养评价指标的制定。
(七)注重教育技术研究生技术素养提升长效保障机制的建立健全
教育技术研究生技术素养提升长效保障机制的建立健全,将会对技术素养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而这种长效保障机制的建立健全除了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之外,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学校将技术素养纳入教师和学生的考核机制中;在对高校教育技术老师老师进行评教或是职称评定时,可将技术素养列为一项考核标准,而对于教育技术的研究生我们可将技术素养的考核直接与其能否合格毕业直接挂钩,通过上述方式以引起教育技术老师和学生对提升自身技术素养的重视,从而更有利于技术素养提升活动的开展。
(2)教育部门或学校为技术素养提升活动的开展给予政策或资金上的倾斜;技术素养提升会受到人、资源、环境三个大方面多种因素的影响,教育部门或学校为技术素养提升活动的开展给予政策或资金上的倾斜,将避免此项活动因政策导向的转移或资金短缺而导致的研究“断路”问题产生,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八)注重高校教育技术教师技术素养的提升
教师与学生自古至今都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无论是在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还是以 “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抑或是“双主体”的教学模式中都是如此。因此,教师与学生必然会相互影响。在教育技术研究生技术素养提升活动中,教师技术素养的高地也会对其学生技术素养的提升产生影响。教师技术素养的提升应将培训放在首要的位置,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形成以职前职后培训为主,教学实践活动为辅的提升模式,从而对学生技术素养的提升产生侧面影响。
四、结语
教育技术研究生技术素养的提升是技术时代的迫切要求,作为公民我们要为社会的发展献力,作为教育研究生我们要为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出力,作为生命个体我们要为自身素养的提升努力。技术化的时代给我们的生活打上了技术的烙印。技术素养的提升将使我们对技术有一个更为全面的审视。我们会清醒的意识到技术的每一次变革给我们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不会为技术的出现而欢呼呐喊,也不会为技术的消解而慨叹失神,更不会陷入技术的“陷阱”,沦为技术的奴隶。我们是时代的主人,也是技术的主人。技术素养的提升将促使我们对技术进行批判的辩证的认识,并加以合理的使用和评价,从而使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曹之友.技术素养初探[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2,第八卷增刊2003(9)
[2]史先红,马秀麟.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提升策略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第1期.
[3]黄军英译.国际技术教育协会.技术素养标准:技术学习的内容[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张琦英.技术素养视野下的高职课程体系创新的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2008.
[5]邓亚东.<<技术素养标准—技术学习内容>>的特点及理念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Educational Technique Graduate Student Technology Accomplishment promotion Strategy Exploration
LIU Gang MA De-jun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nstitute of Xu Zho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Jiangsu, 221009, China)
Abstract:The technology swiftness and violence develops , makes the technology antenna nowhere absent. "The life of human being of technology not only heavy structure world " , the cognition view "having refreshed" human being, technology accomplishment is mentioned the agenda having mounted social development eventually under the times calling. In forming an alliance educating the field ,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have let this discipline and technology knot new and developing educating a technology go down an indissoluble bound. Only as the graduate student who educates a technology's, body times in this quilt technology mark, lifting self's technology accomplishment ability is hit by in this changing all the time environment, unhurried face the opportunity cognition with challenge , dialectical deciding and use a technology. Under this context, the author carries out analysis on the factor affecting variety educating person , environment , resource aspect that technology graduate student technology accomplishment promotes , has suggested that some probe nature countermeasure (guide ability to innovate training ,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eacher technology accomplishment to be advanced and so on , attach importance to if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concept) to ask Yu Fang Jia for advice thereby.
Keywords: EducationalTechnique Graduate Student; Technical; Technology Accomplishment;
教育技术研究生技术素养提升策略探索.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