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电子实验课与MES教学模式的整合初探

电子实验课与MES教学模式的整合初探

日期: 2012/7/23 浏览: 10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学海网

电子实验课与MES教学模式的整合初探

汤书华 福建省福清龙华职业中专学校

[摘要]:国家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明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优化教学与训练环节,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电类专业的电子实验课,是学生在校期间职业能力培养的一条重要渠道。如何结合国家劳工组织推荐的“就业技能培训模块”(MES)教学模式,上好电子实验课?本文就电子实验课与MES教学模式的整合这一话题,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电子实验课 MES 整合

[正文]:

国家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要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和培训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转变。职业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开发培训项目,推进精品专业或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中等职业教育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积极推行选修制或学分制,逐步建立弹性学习制度。推动产教结合,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优化教学与训练环节,强化职业能力培养,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实训应为半年至一年。”

我国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以学科为中心”分科式课程体系,电子专业课教材基本上是大学教材的压缩型或沿用原普通中专的教材,理论难度偏高,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实践份量不足。这种课程体系与学生现状不相适应,与培养目标难以达到和谐状态。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初级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电子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大多是在电子产品生产第一线工作的一般电子设备的装配、调试与维修人员。国际劳工组织推荐的“就业技能培训模块”(MES)教学模式,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模式相吻合,也为电子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和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它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理论体系,提倡按专业的实用要求重新组合课程,将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整个教学或培训过程都是以现场教学为主,以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为核心,职业岗位的针对性极强,教学计划安排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适应多种不同要求。MES模式打破了先理论后实践的界限,将教材内容进行分解、调整,以模块为单位划分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以模块的先后顺序,按其有机组合进行重组,以适应现场实际操作教学的需要。由于MES模式自始至终都在训练技能,因此电子专业的教学要实现MES教学模式,就必须将电子实验课整合于MES教学模式之中,因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的技能训练一般都是在实验课中实现。

从职业学校学生的入学成绩来看,他们的数学逻辑智能是偏弱些,但是其它智能(如身体运动智能)则可能较强。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在发展学生的智能强项时,可以实现从优势智能领域向弱势智能领域的迁移,使弱势智能领域得到发展。当学生的强项得到发展,并自己建立了自信心和自尊心等积极情感,才能为进一步迁移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我们在电子实验课的教学中,应该辨认、培养、发展学生的智能强项,就是让学生多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技能训练中,还应以够用为度。按够用为度的准则,我们设计了电子实验课教学中技能操作训练模块:(因篇幅有限,本文只重点讲述电子技术基础模块)

电子技术基础模块

附表

在每一模块的电子实验课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及示范操作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参考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循序渐进”教学法

这种方法就是学生在做实验练习时,先从简单的概念性事项入手,然后逐步过渡到较为复杂的操作,也就是说操作过程要循序渐进。

例如指导学生做共射极放大电路有关参数测试的实验练习时,实验前先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一)验证静态工作点和电路参数对放大器工作的影响。(二)学会测量电压放大倍数,测绘频率特性曲线。接着要求学生熟悉低频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毫伏表;稳压电源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熟悉实验电路板的电路结构和各元器件的作用。再要求学生进一步领会测试原理及测试步骤,也就是先熟悉概念性事项,使学生在动手实验前做到目标明确、心中有数。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步骤较为复杂的实验练习。最后要求学生做完实验练习后,上交一份实验报告。采用这种“循序渐进”教学法,既能使理论与实践较完美的统一,也能使学生较为容易掌握好操作技能。

(二)“想想做做”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做一些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应用项目的实验练习,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初步设计制作能力。

如根据学生已学过的晶体三极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这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设计制作简单的下雨报信器实用电路。

  动手制作前,先引导学生想想设计方案:用传感器代替图(一)中的基极上偏置电阻,使电路在静态时处于截止状态。这样,当外界所测的非电量发生变化时,则会通过传感器反映到电路基极,从而改变三极管的工作状态,推动安装在集电极电路中的发光二极管工作,发出报信信号。

再准备制作材料:3BG12三极管一只、发光

二极管一只、6V叠层电池一块、塑料纸一张、细

铜丝若干(可从多股导线中拆出),电阻R=100欧

姆一个,可调电阻W=1M一个。

然后教学生自制传感器:用细铜丝在塑料纸

上缝成如图(二)所示的形状。两组导线间具有较

小的距离,不能相碰触,两组导线间阻值为无穷

大。

上述工作做好后,再让学生按图(一)将下

雨报信器组装好。最后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情况,

想一想下雨报信器的工作原理:下雨后,塑料纸变潮湿,使两组导线间电阻减小,三极管导通,向发光二极管提供足够电流,二极管发光报信。

笔者指导学生做实验练习时,一般都采用这两种教学法。其优点是:随着教学进度的深入,尽管实验练习步步加深难度,但学生不会感到困难,操作技能都能很快掌握,在实验练习过程中还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以其生动的图像、声音、实物投影等多媒体效果,已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欢迎。运用多媒体电子教室进行电子实验课的辅助教学,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独特感、直观形象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比如,讲到三极管放大原理时,可制作具有动画、声音等配合的三极管内电流的分配随基极电流的微小变化而发生较大变化的、直观形象的多媒体仿真教学课件,这种课件应用到教学中,会使教学显得生动、有趣、直观形象,学生能很容易理解三极管的放大原理,而且印象深刻。这样,学生在组装单元电路的实践过程中,就能更容易掌握要领。

以上,是笔者的肤浅所谈,不足之处,敬请同行们谅解。

[参考文献]:国家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作者简历:

作者: 汤书华 (男1954年4月出生)

专业技术职称: 电子高级教师

专业技能: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高级考评员

工作单位: 福建省福清市龙华职业中专业学校

邮政编码: 350300

通讯地址: 福建省福清融城文兴路60号福清龙华职业中专学校

电话号码: 0591-85250760

E-mail: tsh456@126.com


电子实验课与MES教学模式的整合初探.do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