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840 年开始的鸦片战争, 以清政府屈辱地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而告结束, 从此中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这一结局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演变产生了巨大影响, 它迫使中国开始被动地向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开放, 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第一次受到猛烈的冲击并开始解体。所有这些变化,基本上是以外部力量的注入和政治上的不平等为前提的, 这就决定了中国近代经济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1. 畸形发展的殖民地贸易
2. 殖民化工业体系的形成
3. 国家经济命脉受控于人
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长远的和多方面的影响:
第一, 鸦片战争促使中国长达2000 年的封建自然经济的快速解体。
第二, 西方资本主义用枪炮打开国门后, 在中国投资设厂、谋取暴利, 同时在客观上也给中国带来了近代工业的种子, 中国民族工业正是受此刺激才从无到有发展起来。
第三, 受鸦片战争的结局以及外国列强在华投资设厂的刺激,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了, 于是相应地产生了中国资产阶级。
第四,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揭示的那样, 资产阶级在创造它们的文明的同时,“首先产生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双重影响
社会思想的发展和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根本上看,它是由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农业社会只能产生农业文明的思想形态,而工业社会则必然要形成工业文明的思想结构。但同时,思想的产生与变化并不总是机械地对应着固有的社会生产方式,有时,一场深刻的历史事件,也会直接推动社会思想的变迁。如,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思想的走向就与我国固有的农耕社会结构有着看似脱节的地方,像彼此对立的西化思潮和排外主义的现象,就没法直接从“小农经济汪洋大海”的农耕社会生产方式里得到解释。在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中,一方面有人主张“充分现代化”,一方面却有人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而且双方都有广大的支持者。这与重大历史事件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尤其是鸦片战争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鸦片战争以前中国还处在典型的农业社会,其农业文明的核心观念是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为内涵的封建意识,社会的政治思想是绝对一元论,表现在世俗的权力上,就是圣人经典、皇帝金口玉言都是不容置疑、不容反驳的;在日常生活中则体现为严格的等级制、家长制、一言堂,社会思维普遍形成一种单向认识结构,即无反馈特征,思维呈直线性、排它性,以致到鸦片战争前夕,晚清政府对世界的变动表现出极端的无知。这是中国社会思想的一个层面。中国固有思想的另一个层面,就是“天下”观念。中国统治阶级历来只根据教化的高低,将“天下”划分一个相对界限。在统治阶级眼中,泱泱中华当然是教化最高的礼仪之邦,其外围,是教化较低的蛮夷之邦,最外边是化外的禽兽之邦。这种“天下”观念,既表明了传统中国人“天下一家”的意识确实相当浓厚,也表现了统治阶级的自大心理。然而,这两种思想倾向,在鸦片战争后都受到了极大冲击。
一鸦片战争对现代化思潮的影响
儒学大师梁漱溟先生对中国文化与思想有很深刻的论述,他认为中国文化有五大病,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老衰。他认为中国既无约束人的宗教,又没有严格的法律,只是讲人情,但人情的坏处比宗教和法律更厉害;中国人凡事不讲落实,没有客观标准。这些极具农业文明特点的社会文化思想在与西方工业文明中产生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交锋中全面惨败。他还认为,如果西方文化不同我们接触,就是再走三百年、五百年、一千年,中国也不会有轮船、火车、飞行艇,也不会有民主精神产生。所以,中西发展差距并不是速度问题而是文化思想的不同,并由此形成的方向不同,方法也不同。西方入侵中国,要将中国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成为它的原料基地、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它以炮火开路,以商战为手段,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地,把中国推入由列强任意宰割的屈辱历史时期,但它也不自觉地把中国推到了中西文明的交锋中,客观上导致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急剧变化。
二鸦片战争对排外思潮的影响
鸦片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它对中国社会的破坏无疑是全方位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理念中的外来民族。由于西方列强完全不同于中国过去那些骑在马上的少数民族,他们有着自成一体的文化系统,不但不接受中国圣教,反而以武力为后盾,强行将他们的文化输入中国,对中国进行疯狂的文化侵略。传教士就是文化侵略的急先锋。这就不得不使一些中国人对外国人一改过去的文化视野而为种族视野,不再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同心圆观念结构,而变成二元对立的心理结构。民间的灭洋教运动(义和团运动最为型) 和知识界的中国本位”观念(洋务派首先提出“中学为体”) ,就都反映了这种二元对立心理。
鸦片战争赔款对中国近代殖民地形成的影响研究
中国近代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近代史的开端,战争最终以英国侵略者勒索鸦片战争赔款而结束,这场战争赔款,迫使清朝封建统治者在国内大肆搜刮赔款经费,从而对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鸦片战争严重破坏中国城乡经济史料
在鸦片战争期间,英国的军事侵略不仅使直接处于战区的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极大的损失,而且对非战区广大城乡人民的经济生活也造成了破坏性的影响。例如,当英国殖民者的军事侵略深入到中国的沿海沿江地区,除了进行残酷野蛮的屠杀掳掠外,还严重阻碍着国内南北市场的商货流通
二、战争赔款使白银外泄、人民灾难更加深重
总计来说,仅就条约赔款、公开勒索、洗劫国库等款项加在一起,达二千八百五十一万余元,此数约相当于清政府一年财政收入的二分之一。这就使中国人民因偿付赔款而在原有负担基础上增加新的负担。同时,在战争期间,清朝统治者也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民除了经常不断地遭受过往军队和溃军的种种勒索掳掠之外,还要承受官府利用对外抗战的机会所加予的各种额外的摊派科敛三、鸦片战争赔款对中国近代殖民地形成的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领土完整和独立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上升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而鸦片战争赔款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的最直接影响:
一是英国侵略者对中国的军事掠夺和勒索战争赔款二千八百五十一万元,中国白银财富大量外溢。这在当时国际货币一百银转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二是中国被迫开放五口通商,英国输入大宗洋货和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特别是在开初十年间大量鸦片偷运进口,使中国对外留易不能维持平衡,白银大量外流。战后中国白银外流,使国内存银和银货流通日益减少,引起各地方市场银和钱的比价急剧波动,本来,银和钱的法定比价是银一两换制钱一千文左右;到1850 年前后,福建、湖南、江西和江苏等省;平均银一两换制钱二千文左右。巨额战争赔款,犹如套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枷锁,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深重的灾难,严重地阻碍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进步,白银大量外溢,银贵钱贱,使得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商业和信用、对外贸易及税收财政,都受到极其不利的影响,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使中国具有被掠夺性质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特征基本形成。
二,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只有充分掌握群众,才能彻底发挥其功效。首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实惠。应该脚踏实地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为百姓办实事。其次,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反对虚假宣传和反复唱高调,这样只能造成逆反心理;用事实说话,才能真正令人信服。
三利用信息化发挥马克思主义功能。今天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通讯、互联网、传媒业迅猛发展,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种传播渠道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例如,在互联网上建设专门的马克思主义网站,在网上进行问卷调查,对某一问题展开争论,开马克思主义主题博客等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体会到自觉利用马克思主义,从而达到有效宣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效果。
第四,整合东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从多维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对马克主义的研究经常取决于实践的需要,我们今天研究马克思主义是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我国学者和经典作家可能局限于当前的需要,不能全面多维地认知马克思,因此要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交换不同看法,也许西方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成果、视角和思维方式会带给我们更多意想不到的启发。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列宁全集(第20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列宁选集(第1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10] 梁漱溟. 中国文化要义[ M] . 上海: 学林出版社,
1987.
[11 ] 张胜祖. 社会主义学说和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J ] .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1 , (l) :29235.
[12] 林毓生. 中国意识的危机[M] .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