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国外职业教育发展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之借鉴

国外职业教育发展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之借鉴

日期: 2011-11-8 17:17:33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匿名

国外职业教育发展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之借鉴

摘要: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我国的职业教育教学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在各方面都有其特色,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必然会给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的我国职业教育提供许多思考和有益启示,从而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国外;职业教育;发展;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8-0176-02
  
  20世纪70年代,国外多元化的职业教育模式开始兴起,为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企业本位的职业教育模式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随着职业教育社会功能的不断显现和强化,一种新的职业教育模式,即社会本位的职业教育模式随之产生。我国职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晚,正处于探索发展时期。学海网(www.xuehai.net)从近三十年的办学实践来看,职业教育既要不断坚持发展,积极探索,又要及时吸收国外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如此才能创建富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
  国外职业教育的特点
  多元化的职业教育模式国外职业教育的多元化培养模式在机制与结构两个方面的构建与运行上具有特色。在机制层面上的主要特色有:(1)办学模式多元化。各国根据国情、文化传统及价值观的差异,选择的办学模式各不相同,有以日本、英国为代表的企业职业教育模式;有以俄罗斯、中东欧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及法国、意大利为代表的学校职业教育模式;有以德国、奥地利、瑞士、丹麦及比利时等国为代表的企业与学校相结合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等。(2)管理方式多元化。政治制度、经济水平及改革目标的差异导致了管理方式的多样性。首先是职教管理部门的职能整合与分立并存,如英国、澳大利亚将教育部和就业部合并,日本则实施学校职教归文部省,职业训练归劳动省,大学归政府业务部门管理的多元管理方式。其次是职教资格标准的国家介入与行业监督并行。如英国的“全国职业技能标准委员会”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德国的“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和“职业培训条例”都是国家标准,英国的“培训与企业协会”、德国的“工商行会”和“手工业行会”则行使对国家标准实施过程的监督与结果的考核权。再次是职教立法权利的集中与分散,包括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基本法与专用法等。(3)投资渠道多元化。多渠道筹措经费,发挥政府、企业、团体、私人四方面对职业教育投资的积极性。一是政府投资,如英国政府拨款建立的“职业教育基金”占职教所需费用的75%;二是企业投资,如澳大利亚各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非常到位,行业企业在参加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相关工作乃至经费投入上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行业企业雇主每年用于员工职业技术培训的开支远高于《培训保障法》规定的年度雇员工资总额1.5%的额度,日本企业内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费用则完全由企业承担;三是社团投资,包括各类基金会,如德国的卡尔·杜依斯堡协会、塞德尔基金协会、大众汽车基金会等;四是私人投资,如私立学校学费,企业教育附加费等。
  典型的课程设计国外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有一些共同的基本属性,即灵活性、科学性、适当的超前性和职业功能性。灵活性体现在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中,课程内容广泛,既着眼于专业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科学性表现为课程体系的建立与课程的设置力求科学,如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是以职业活动的行为过程为导向,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合理地组合成一个专业技术知识体系,普通理论课教学内容较为浅显,不过多强调高深的理论知识,做到浅而实在、学以致用,而专业必修课门类虽少,却几乎覆盖了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知识面广、综合性强,非常有利于培养“宽基础、复合型”的职业技术人才。同时,普通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的课时之比为3∶7,加强了现场实习与实务方面的课程和学分,大大提高了学生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企业生产、管理的广泛适应性,便于其迅速就业和转岗。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的职业教育在课程设计方面还十分注重增强课程的弹性,兼顾理论与实务,广泛增设选修课,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适当的超前性表现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除强调掌握和运用成熟技术的能力训练外,还适当兼顾科学、技术、经济、管理发展的最新成果的介绍。另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内容均是围绕社会需要而开设的,注重课程的职业功能性,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并在毕业后能立即投入工作。
  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有一套自己的做法。其人才培养始终坚持产学结合,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职业技能训练。如加拿大培养高职人才的社区学院与当地企业一般都有协作关系,学校与工商界广泛实行合作教育,将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可为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训练、做好就业准备提供条件,又可将在工作岗位上接触到的各种信息反馈给学生,使学校不断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德国的“双元制”采用企业与职业学校相结合的方式,实际上就是产学结合的具体体现。德国职业教育推崇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即引导探索法,其目的是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和质量。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思考与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置小型课程、实施个性化教学等。
  优秀的师资队伍国外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对职教师资除了要求具有政府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书外,特别强调从事职业教育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教学基本理论的掌握。在这方面以美国最为典型,职业教育教师资格的一般要求为:教师应当胜任教学工作,一般应取得所任教专业或学科的学士学位,并具备所任教技术课程1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验,在相关技术领域有1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的可以代替学士学位要求;负责安排和监督执行教育计划的人,必须有硕士学位或其他高等训练背景,并具备相应领域的工作经验。教师要有工业、商业、销售方面的最新经验,或具备所讲授技术的相关专业实践经验,这些经验要包括一些最新成果,还要有当顾问或进行独立判断与研究的能力。日本的“双师型”教师被称为“职业训练指导员”,是指具有技术专业(即机械、电工、家电维修等)和教育专业双学士学位的教师。丹麦的职业技术学校对职教师资的基本要求是:完成第三级职业教育、具备专业技能并拥有5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历。丹麦的职教师资培训采取附加培训的方式,即在专业技能经验的基础上,补充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使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成为合格的职教师资。另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全过程由学校的专职教师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组织实施,即采用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表现最突出的是德国,其兼职教师要比专职教师多,而且专业类、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由兼职教师承担。
  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之借鉴
  完善教学模式,促进多渠道、多元化办学的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无论从办学模式、管理方式还是投资渠道来看都显得单一。在办学模式上,以政府为主导的学校教育为主,导致学校教育与企业要求脱节,毕业生适应性差,不能立即投入到企业生产工作中。在管理模式上,主要由教育部门管理,且法制不够健全,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投资渠道上,主要是政府投资,企业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性不足,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尽管政府投入了大量经费,但仅靠政府投资远远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因此,国外多元化的培养模式是非常值得借鉴的,特别是澳大利亚政府《培训保障法》的要求和德国的“双元制”对职业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办学模式上实施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在投资上采用企业投资,有助于增加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使学生适应能力更强,使产学双方互利共赢。

转贴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