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会计职业道德与“启蒙”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与“启蒙”教育

日期: 2011/1/25 浏览: 5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匿名

摘要:屡屡发生的 会计 信息失真现象,把会计职业道德 教育 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学校作为培养会计人员的主要机构,在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 问题 。文章在调查的基础上,强调了对会计专业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学校;专业文化
  
  会计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在 经济 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现代 会计经过近六十年的 发展 ,职业技术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技术的进步却并未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从美国的“安然”事件到我国的“银广夏”事件,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高过会计职业技术。学海网(www.xuehai.net)会计职业道德是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涵盖了敬业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提高技能、参与管理等 内容 。作为会计人员的主要来源——学校,在会计职业道德的“启蒙”教育上起着重要作用。
  
  一、对学校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调查
  
  为了解学校在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其实际效果,笔者进行了两项调查:
  (一)调查学校是否开设了有关会计职业道德的课程
  通过对所在城市开设会计专业的4所职业院校的调查,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开设 法律 道德或法制教育课程的有4所,且都安排在第一二学期;开设技能实训类课程的有4所;开设会计从业资格 考试 课程的有2所(都安排在第五学期),每学期安排过一次有关会计职业道德专题讲座的有1所,没有一所学校专门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
  在课时的安排上,各校的差异也较大:如法制教育课程,有的学校开设两个学期,周课时为4,而有的开设一学期,周课时为2;又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多的共安排60课时,少的仅在考前安排几次集中辅导(不足20课时)。
  (二)调查本校会计专业学生 学习 会计职业道德相关课程后的实际效果
  调查分两组进行,第一组的对象为一二年级未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153位学生,第二组的对象为三年级参加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107位学生。部分调查结果如下表:
  
  调查显示:是否参加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成为学生接触会计职业道德的标尺,但这仅仅是形式上而已,大部分学生是出于考试需要,并未在思想层面认知;学校开设的法律道德等课程未能达到向学生传导会计职业道德信息的效果;学生对会计工作情境缺乏认识,认为“会计诚信”离自己很远;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越来越被 社会 “同化”。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有待加强。
  
  二、原因 分析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尚未真正融入专业教学体系
  学校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安排中,过去主要强调会计 理论 知识,侧重学历教育,后来通过示范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引导,开始注重对师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训课程所占比例得以提高,出于验收和就业需要,“考证”成为学校教育的又一侧重点。但对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特别是廉洁自律观念)的培养,还仅停留在枯燥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层次上,造成学生片面追求实用和自我专业价值,使今后在实际工作中的职业道德培养失去了先天基础。
  (二)缺乏浓厚的会计文化氛围
  学校的专业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实质,通常的做法是挂几幅会计名人像、贴几句会计法规、布置一间展室(陈列学生作品、奖状等),学生在入校时参观过一次后就大门紧锁。而日常教学工作围绕考试考证转,学生管理工作围绕校纪校规转,课外活动围绕文娱 体育 转,没有将教育教学及学生活动与会计职业道德培养有机结合,达不到文化熏陶、潜移默化的效果,无法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识。
  (三)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与专业脱节
  学校开展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以思想道德及法制教育为主,一方面理论性强、不易理解,另一方面,课程内容没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化层次,与会计专业也缺乏紧密联系,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生认为,职业道德与会计工作关系不大,即使是有关系,由于现在还未从事会计工作,“做假账”等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现象离自己还很远。
  (四)教学形式陈旧
  大部分的职业道德教育在“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教师反复说教的情境下开展,形式僵化,学生被动接收,其结果 自然 是“左耳进右耳出”;多媒体教学化身为放法制录像;难得有一次案例教学,又由于案例简单、缺乏新意、答案一目了然而变得无思考价值,学生自己都觉得参与讨论“太过幼稚”,也就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   (五) 社会 现象冲击学校道德 教育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社会风气却变差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学校德育造成了强大的冲击,真善美的学校教育和假恶丑的社会现象形成了两种对立,这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青年学生来说,很容易导致他们道德情感的迷失。
  
  三、加强学校 会计 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一)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专业教学计划
  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职业道德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将“ 法律 道德教育→专业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渐进教育理念运用到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中,设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系列课程。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向学生提出“讲诚信、高技能、精业务”的要求,并以“讲诚信”为首要目标,通过“职业生涯与规划、法律道德、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从业资格 考试 、 经济 法、会计法、就业指导”等课程的开设,循序推进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二)加强学校专业文化建设
  要努力开拓新形势下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力推进校园专业文化建设。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 学习 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文体活动各个方面,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具体包括:校内实训设施改造成模拟会计工作的专业场景;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建立诚信档案;班费管理中引入内部控制制度;平时开展的活动中加入会计元素,如举行会计技能大赛、设置模拟法庭、 艺术 节安排会计小品、对优秀毕业生进行校园电台访谈等。使学生在会计文化氛围中学习,激发其会计职业道德感,达到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教育的目的。
  (三)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
  在开展专业 理论 教学时,教师除了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外,还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融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例如,出于粉饰会计报表的目的,将本应费用化的利息支出进行资本化,就会虚增当期利润。教师应指出,这是会计制度所不容许的,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抵制这种违法行为,使知识的外延得以延伸,陶冶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操。
  积极开展校内实训教学,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实训中要注意变换学生的岗位角色,使学生熟悉实际工作中的业务处理流程,了解各岗位的职责要求。学生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知识。
  同时,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并将实践中遇到的有关职业道德 问题 加以整理,作为案例教学的 内容 ,补充教材的理论知识,化解学生在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认知矛盾,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革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指导学生阅读会计方面的报刊、书籍,浏览会计专业网站,将其纳入过程评价,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有关信息,让学生了解真假会计信息的识别 方法 ,学会如何自觉抵制经济利益的诱惑,使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思想,强化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聘请优秀的会计、审计人员及法院工作人员作为外聘教师,通过授课、专题讲座、参观等形式,对工作中的业务处理技巧和经济案例进行剖析,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达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警世教育的目的。
  (五)改进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和会计专题辩论,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会计职业道德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思考中去。教师应广泛调查搜集资料,设计一些含有道德困境的案例(如怎样辨别税务筹划和避税、如何恰当地进行检举揭发等),通过学生组内讨论、组间辩论等形式,最终找出合理或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又使学生掌握一些思考方法和处理问题的技巧,以 发展 其职业道德思维,提高职业道德能力。
  学生 时代 是一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佳培育期。学校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原则性和敬业精神,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公与私、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知法守法,在就业前就养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的良好会计职业道德。
  
   参考 文献 :
  [1]项怀诚.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研究 编审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经济 科学 出版社,2008.
  [3]王合喜,董红星.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研究[J].财会月刊,2004,(2).
  [4]王妍.浅析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及实现途径[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2).
  [5]孙长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之我见[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11).
  [6]宋英.试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J].经济师,2006,(4).
  [7]李泽岚.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关系研究[J].财会研究,2008,(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