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围绕医学教育特色开展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

围绕医学教育特色开展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

日期: 2011-1-20 21:07:55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赵昆

【关键词】  医学教育特色 医学生 人文素质教育

医学生作为我国医药卫生战线的预备队和生力军,其综合素质水平影响并决定了今后卫生行业整体的水平。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教授恩格尔(O.L.Engel)在1977年“科学”杂志,提出了一个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随着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医学人才的培养已突破了传统的单科性教育,既而转向包括对学生人文和科学素养在内的综合、全面的培养。重视和加强医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工作,对于进一步加强我国医药卫生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和谐卫生领域,具有积极的意义。

    1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是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

    我国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基本上还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以早期生物医学为主干的课程体系[1]。这种以生物科学为基础,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为主干,同时辅以适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道德教育课以及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化学)、体育、外语、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这种知识结构的优点是指向集中,专业知识在深度和层次分布上比较合适。学海网(www.xuehai.net)另一方面,由于偏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人格养成,表现出综合素质不高,与环境不协调,缺乏适应能力、竞争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综合素质发展不平衡。

    事实上,医学不是单纯的自然科学,也不是单纯的社会科学,而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和社会科学(人文学)相结合的一门科学。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健康和疾病不仅与人的生理因素有关,也与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因此仅仅从生物学角度认识和对待现代医学健康和疾病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医学教育过程中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在医学专业基础上,重视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拓展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使学生尽快融入社会,适应时代的发展,为社会服务。

    2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在全球广泛兴起,1999年成立的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IIME)制定出“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该要求强调指出“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应把“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同医学知识、临床技能一样作为保证其毕业生具备“基本要求”所规定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素质之一。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医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人,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文、理、医渗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把医德和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综合素质培养。”由此可见,医学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有过硬医术,而且具备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对医学生的教育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好的医学人才。

    医学文化是人们在医学社会实践中所涉及、所形成、所追求的物质方面的内容和精神方面的内容,以及驱使人们进行医学社会实践的心理指向和意志动力[2]。医学所要面对的是有生命、有心理、有情感的人。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不仅要治疗人类各种疾病,还要关注人类精神健康,减轻人类生理、心理的痛苦。这就要求医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了解社会需求,理解人与社会、生理与心理、医生与患者等各方面的关系,在医学实践中更好地解决医疗问题。因此,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社会和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医学教育来讲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发生了变化,由以前简单的“治好病”向精神上的满足和心灵的宽慰等更高层次转变。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其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他们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只有这样,今天的医学生,才能成为明天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学海网(www.xuehai.net)

    3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

    3.1  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指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同时也强调,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青年学生成长于信息时代,多方位、多渠道的信息源造就了现代大学生思想的多层次、多侧面,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欠缺鉴别能力。要做好医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待他们存在的问题,要把时代变化带来的年轻人与上一代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上的差异与道德品质问题区别开。要以马列主义、以社会主义、以党的事业的要求为标准,把同一件事情中正确的东西与错误的东西、积极的东西与消极的东西准确、合理区别出来。要积极引导学生把大原则、大方向树立起来,要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要给学生创造接触马克思主义道理的经常性的、正面的途径,做好耐心细致的调查研究,避免工作中的偏差,以强有力的政治思想教育对青年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2  提高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造就素质过硬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队伍  教书育人者是否具备优良的素质,是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要推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势在必行。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引进人才和挖掘校内人文素质教育人才并举,合理组建人文社会科学类教师队伍。要大力提高现有教师队伍自身的人文修养,倡导广大教师把医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向学生充分揭示科学活动和科学事业中的人文规律,从而使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一致,互补共进。

    3.3  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将人文社会医学课程纳入医学教育体系中,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及共同提高的人才观,明确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质量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学习阶段,结合专业特点增设人文科学方面的课程,使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进入课程体系,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实践中,逐步建立起系统的、具有医学特色的人文素质培养评价体系。

    3.4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高校是文化传承的圣地,大学的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育人过程。校园文化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影响因子,对大学生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和影响力量,校园文化中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隐性课程作用潜移默化地丰富着学生的感性认知,发挥着陶冶情操、培养兴趣、磨练意志、激发灵感和直觉、发展想象力等多种功能。

    建立完善的制度文化不仅是学校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而且也能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观念。校园制度负载着整个学校的组织方式、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信息。组织制度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性格发展。民主、严谨、以人为本的制度环境,尊重学生人格,鼓励个性发展,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博爱、诚信、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而形成的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对于培养大学生不怕困难、严谨治学、锐意进取的意志品质,实事求是、乐于奉献的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加强校园文化基础建设,校园物态环境寓含着文化信息,体现着高校的历史与价值理念,环境对于人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人的心理性灵的调解具有长久性,这是课堂即时教育所无法做到的,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熏陶、感染,从而约束其言谈举止、提升其道德观念,达到化人育人目的[3]。大学校园文化常常还发挥着一种无形的、非限制性的道德或舆论范畴的约束作用,它能够弥补规章制度之不足。正是由于这种隐性的约束,才能进一步使大学生心灵得到净化、品质得到优化、人格得到美化、意志得到强化、情感得到深化。高质量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深刻、稳定地体现着校园群体的共同价值、理想和情操。当代大学生都出生在改革开放年代,成长于社会转型时期,他们的心理状况、接受能力、欣赏水平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接受信息、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的方式和手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把他们吸引到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来,必须从实际出发,用辨证的方法深入分析大学生的特点,始终把工作视点对准真实的生活,努力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深造、就业等方面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使人文素质教育工作更加入情入理,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寻求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实际的结合点,创新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受学生欢迎的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使学生感受、体会团队精神,学会与人相处之道。加强对学校高水平科学文化成果和杰出校友成功事迹的宣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氛围,强化群体行为举止对个体行为举止的影响。

    3.5  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这是医学生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也是良好人文素质的一种体现。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医学事业的发展也需要有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社会实践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社情、民情,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和历史责任的重要途径。要创造各种机会,提供必要条件,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深入基层、农村、社区、企事业单位,接触社会、服务大众,开展慰问走访、体检义诊、导医护工、科普宣传、扫盲支教、社会调查及社区服务等多种活动,以此培育医学生“关心、尊重、理解、尽责”的优秀品质和立志成才、服务社会的崇高追求。

    总之,医学学科蕴涵丰富,现代医学模式更需要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医学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素质教育,医学与人文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无论是时代的发展还是医学生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要求,都迫切要求进一步重视并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现医学与人文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 苗双虎.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2):12-13.

[2] 昝加禄.医学文化的基本含义及本质特征[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0):109-110.

[3] 骆雄剑,房国栋.论校园物态环境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4):63-67.

学海网(www.xuehai.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