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球战术在足球比赛中的实际运用
摘要:通过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58场角球进攻战术的统计分析,发现角球进攻战术已成为比赛中射门得分的重要手段,经常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长传门前攻门的战术方法,已改变了高、飘、慢,易于为防守和守门员判断破坏的长传球,代为速度快、落点准、高旋转长传球,大大提高了对球门的威胁,角球的短传配合战术得分率高于长传门前攻门的战术,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而比赛中应用的比例却相差悬殊,应视为对角球短传配合战术运用的一个误区。同时,角球的运行轨迹以内弧线球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攻击点主要集中在门前的几个较近区域,以对球门构成威胁景大的4区为主攻门方式灵活,既有直接头球顶射,也有摆渡实施第二点攻击,还有反应迅速的门前补射
关键词:角球;运用
1 前言
现代 足球运动正朝着更加紧张 激烈、快速的方向 发展 ,进攻和防守的矛盾日益尖锐。作为定位球进攻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角球进攻战术的地位显得尤为突出。学海网(www.xuehai.net)现代足球比赛非常重视定位球战术体系的研究和运用,角球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受到普遍的重视。随着足球比赛攻守的平衡发展,战术打法日益完善,在破密集防守,扭转战局以弱胜强中都发挥了显著作用。本文通过对第 18届世界杯足球赛角球进攻战术的统计分析揭示角球进攻战术的一般 规律 和特点,以期帮助改进我国高水平足球队的训练,丰富他们训练、比赛的方法和手段。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 32支球队的分组赛、决阶段全部64场比赛中的58场比赛。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 资料法
查阅大量关于足球角球的文献资料,为 论文 写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2.2 录像观察法
观看18届世界杯的全部比赛录像,并记录相关数据。
2.2.3 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办公软件对有关数据进行处理。
2.3 统计角球落点区域的划分
将角球进攻时罚向的方向划分为7个区域,箭头所指方向为角球进攻方向。统计出在角球进攻时罚入各区域的次数以及罚出角球的运行轨迹,组织配合形式的数据。
3 角球战术的分析
从58场比赛中共观察、统计到 538次角球进攻战术实例,经过对所绘图示分类整理显示,本届杯赛各队所采用的角球进攻战术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六种战术方法:
3.1 角球的长传配合战术
3.1.1 长传到门前大角度射门区攻门主罚角球队员直接将球长传到门前射门角度比较好、头顶抢射对球门威胁最大,防守也是最为严密的大角度射门区,由门前的进攻队员跳起冲顶或凌空抢射的方法,它是最为传统的惯用的角球进攻战术,见图 1。 注:①虚线区为小角度射门区,空白区为大角度射门区(下同);②实线箭头为角球传球路线(下同)。
3.1.2 长传到门前小角度射门区头顶摆渡门前攻门
长传到门前小角度射门区,直接接得角球攻门威胁较小,防守相对薄弱的区域,进攻队员在争得角球时,在防守争顶紧逼,守门员封好角度,射门角度较小的不利条件下,不直接攻门而将球头顶摆渡给门前射门角度更佳的同伴攻门,因其突然转移攻门方向,常使 防守队员与守门员措手不及。有三种战术形式:(1)前点摆渡到后点,见图2(左)。(2)后点摆渡到前点,见图 2(右)。
(3)远点摆渡到外侧,见图3。
3.1.3 长传至罚球上角进攻队员插上射门
当防守队员收缩到门前密集防守时,罚球区出现空挡,主罚角球队员伺机长传地滚球至罚球区上角或外围,由居于中后场的进攻队员突然插上远射,见图4。
3.2 角球的短传配合战术
3.2.1 接应队员突然向前插上接应的短传战术配合
居于中后场的进攻队员突然向前插上接应时,主罚角球队员,将球短传给接应队员,并快速跑回越位线后接应和策动同伴,接应队员得球后,可进行四种角球战术处理方式:
(1)接应队员插上接应直接起脚传中,见图5(左)。(2)接应队员插上接应控球下底传中,见图5(右)。
(3)接应队员将球回传给快速跑回越位线后的主罚角球队员,后者直接起脚传中。见图 6(左)。(4)接应队员将球回传给快速跑回越位线后接应的主罚角球队员,后者控球下底传中,见图 6(右)。
3.2.2 接应队员在罚球区内突然起动接应的短传战术配合接应队员在罚球区内突然起动摆脱防守接应时,主罚角球队员将球短传给接应队员,并快速跑 回越位线后接应策动,在接应队员控球转身传中时可起到分散防守注意力,掩护控球队员转身传中的作用。接应队员得球后,可进行三种角球战术处理方式:(1)接应队员得球后佯做回传接应的主罚角球队员,却突然控球转身传中,见图7。
(2)接应队员得球后在防守队员紧逼的情况下将球回传给接应的主罚角球队员,后者直接起脚传中,见图8(左)。(3)接应队员得球后在防守队员紧逼的情况下,将球回传给接应的主罚角球队员,后者控球下底传中,见图8(右)。
3.2.3 角球区外 9.15m以内接应 的短传接应配合
利用规则守方队员不得进入9.15m内的规定,在角球区9.15m以内接应,得球后回传主罚角球队员控球寻机传中,见图9。
4 角球进攻战术效用分析
4.1 运用角球战术进攻的一般情况分析
在所统计的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的 64场比赛中,共罚出角球 659次,平均每场l0.30次;其中进l7个球,形成射门141次,未形成射门477次,犯规41次。从前 8强获得角球和运用角球的情况来看,英国队角球进攻战术的效率较高,形成射门达8次并进2球。这与英国球队传统的长传冲吊、快速反击打法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前锋队员身体强壮,在门前形成空中优势。惯于抢点射门,形成较为简练、实用的打法。反观巴西队由于多采用短传渗透的战术打法,在争夺高空球上稍显逊色,战术角球运用较多,但其形成射门仅占8.82%。
4.2 运用角球进攻战术的基本情况分析
4.2.1 组织配合形式
从第 l8届世界杯足球赛角球组织配合形式的统计数据来看,长传配合角球这种形式仍占主导地位,我们认为,长传配合角球能够按照本队事先确定的战术要求进行配合。踢罚球队员能够将球准确的传到既定的攻击点上,同时还能利用和控制球的弧度和速度来增强攻击的威力,进行攻门的队员也能按照既定的战术思想进行选位、扯动和攻门。中距离战术角球和短传渗透角球的采用,一般是根据本队的实际情况和对手争抢空中球的能力来决定;其次就是为了获得更大的传中角度以使传球落点更具威胁性;再者就是在连续罚长角球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改变战术而采用。战术角球的罚出常由于进行战术角球的队员配合不够默契而造成越位。而且,一旦有队员上前逼抢,战术角球就失去了直接进攻的时机,往往收效不大。
4.2.2 角球的罚向区域
统计数据显示:门前的球门区域仍是角球进攻战术的必争之地。从形成射门来看,4区最容易形成射门,其原因是该区域位于球门的正面地带,距离球门较近,而防守队员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距球门更近的地带,罚入该区域的角球。由于距守门员较远,守门员不敢 冒然出击,而进攻队员在此区域一般可获得较大的进攻空间。隐蔽的进攻队员,适时居后插上,只要抢占准确,就可造成威胁的射门,此区域有4个进球,占进球总数的35.29%。其次是 2区,虽然此区域有重兵把守,但是进攻队员可以先向4区扯动,以获得较大的进攻空间,只要罚球队员和进攻队员形成很好的默契,加上进攻队员具有很强的抢点攻门能力也能在此区域构成很大威胁,此区域进球占总数的23.52%。另外是3区和l区,在这 2个区域进行射门时与球门形成了一定的角度,要求技术难度较大,但在l区和 3区,由于处于球门的非正面地带,压力就相对减少,特别是在 l区、2区和3区、2区的交界地带,如能采用合理的战术就能构成更大的威胁。l区和3区进球数分别占总数的29.41%和l1.76%。7区、6区和5区都不如上述几个区域的效果,其原因是:罚向这些区域的大部分为战术角球,经过几次短传后,防守队员已重新布防,再加上战术角球容易造成越位,所以很难构成有威胁的射门。
4.2.3 角球的运行轨迹
统计结果表明,内弧线球更有利于进攻,进攻队员如能抢点准确,只要触及球就有可能改变球的运行方向而飞向球门,而防守队员对突然改变方向飞向球门的球常来不及反应;即使被守门员和防守队员触及解围,也易形成第二次角球,所以进攻效果甚佳。外弧线球虽然也常被采用,但由于球的运行方向指向场内,更有利于防守,守门员既可将球击向场内,也可由防守队员抢点解围,不易形成二次角球。其次,外弧线球容易在运行过程中越过球门线出界而造成罚球失败。直线球和空中低平球多用于短传和中距离传球配合,由于门前队员较多对球门的威胁不大。
4.2.4 角球进攻得分情况分析
从l8届杯赛角球进攻得分统计我们可知,罚向4区、1区、2区的内弧线球得分次数较多,效果较佳。从得分队员抢点方式看,从后插入进攻最具威胁,尤其在4区往往能摆脱防守发挥威力。原地抢点主要出现在l区、4区和2区,其机会来自攻门队员极强的抢点能力及防守者的促不及防。从进球方式来看,以直接攻门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在4区,容易补射得分,主要依靠进攻队员反应敏捷而取胜。从配合形式上看,长角球仍占主要地位。
5 结论与建议
5.1 角球进攻战术在比赛中已是一项重要的得分手段,经常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18届比赛我们统计的58场比赛,角球得分15粒,与全部64场共入球161粒相比有近10%的球为角球攻门得分,训练中应重视角球进攻战术的研究与训练,比赛中应加强角球的进攻与防守能力。此外,角球进攻战术的组织配合形式仍以长传配合为主。角球的运行轨迹以内弧线球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攻击点主要集中在门前的几个较近区域,以对球门构成威胁景大的4区为主攻门方式灵活,既有直接头球顶射,也有摆渡实施第二点攻击,还有反应迅速的门前补射。
5.2 长传门前大角度射门区攻门的最传统的角球战术方法,改变了长传球高、飘、慢的特点,而成为落点准、球速快,快速的弧线旋转的高质量传球,加以门前进攻队员头顶攻门能力提高,具有了新的生命力是攻门得分的重要手段。
5.3 长传门前小角度射门头顶摆渡门前攻门和角球的短传配合战术,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射门得分率应加强各环节的配合默契、战术意识与应变能力,提高在比赛中特别面对身材高大对手防守的应用比率。
5.4 角球进攻威力的发挥取决于平时训练中的一丝不苟、精雕细刻,取决于对战术组织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在角球进攻上队员要形成很好的默契,或利用手势、暗语达成共识。要充分发挥队员的聪明才智,找出适合本队且实效性强的战术。在训练中要让脚法好的队员,尤其是罚球队员接受正规的长期训练,形成准确的脚法,对身材高大、头球好的队员重点进行抢点头球的训练。
参考 文献
[1] 现代 足球[M].人民 体育 出版社,2000.
[2] 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编写组.现代足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 宗棣华. 踢球入门[J]. 足球世界,1995.
[4] 杨一民,何志林等.现代足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5] 查 理.休斯著.杨一民等译.足球战术与技巧[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6] 麻雪田,王崇喜主编.现代足球运动高级教程.北京: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2.
[7] 何志林,等.现代足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OOO.
[8] 陈 .法国世界杯足球赛角球进攻战术分析[J].体育 科学 ,1998.
[9] 毛卫国,等 .足球角球进攻战术的初步研究[J]. 中国 体育科技,2001.
[10] 97世界杯青年足球锦标赛角球战术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l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