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汕头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

汕头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

日期: 2011-6-14 18:56:07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我们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最近又提出了要在2050年之前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大国的计划。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较多。农村中小学教育是我省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据统计,农村中小学生占全部中小学生的80%多,可以说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关系到我省的教育水平。农村的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农民的意识和认识观念普遍低于城市水平,所以,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特别重要,它直接影响着我省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近十多年来广东省政府对农村中小学教育十分重视,2006年起农村中小学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多方式多渠道扶持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2000年-2004年广东省实施老区山区小学改造;2006年-2008年全省义教阶段学校实施C、D级危房改造工程,基本上消灭了2006年检查鉴定后存在的C、D级危房校舍。在这大环境下,我省农村中小学校的教学环境比以前大有改善。
   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2009年6月广东省中小学代课教师培训办公室组织了“广东省中小学代课教师培训”。本次培训是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编办、省劳动保障厅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08】57号)要求,为提高广东省代课教师的基本素质与教育教学技能,面向省内欠发达地区代课教师特别举办的一次免费培训。本次培训以过程评价为主,对于综合评定合格的学员,由华南师范大学颁发结业证书。代课教师在申请相应教师资格证书时,可凭培训合格证书免修相应层次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培训合格的代课教师参加华南师范大学组织的网络学历教育还可享受免修学分、减免学费等多项优惠措施。汕头地区有八百多名代课教师参加了学习。
   一、 汕头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
   在汕头这座充满文化底蕴的海滨城市,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已在全市上下蔚然成风。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构筑科教文化中心的定位,明确基础教育必须优先发展的思想,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认真落实教育“四个优先”:教育的发展优先研究、教育的问题优先解决、教育的人才优先引进、教育的计划优先安排。2007年和2008年,汕头市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取得较好成效。但是,汕头地区的教育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本人结合自己在汕头地区教育部门工作的实际,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二、汕头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中小学布局不合理
   农村中小学布局不合理,点多面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不到优化。加上农村人口出生率的持续降低,一定程度上使各中小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从小就脱离落后的农村中小学教育。“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正日益影响着农村家长。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获得良好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然而这些都是落后的农村中小学教育所不能提供的。于是,为了孩子的前途,家长们纷纷把孩子送进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乡中心中小学就读,甚至进城镇陪读。如潮阳区、潮南区就有一部分家长放弃免费的义务教育,让孩子到实验学校、新世纪中英文学校、恩溢学校等城里的私立学校学习。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农村中小学学生数自然逐年减少、规模日渐萎缩了。
   在笔者所在的汕头市潮南区,一方面由于教育组规定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入中心小学就读;另方面由于上述原因学生生源逐年减少,生源不足。一些农村中小学不得不采取复式教学,不但增加了老师的教学难度,而且教学质量更差。学生学习差、学习效果不理想导致更多的学生、家长对学校教学更加失望:招生报名人数更少,转学人数增多。无疑造成农村中小学生源的减少、办学规模的萎缩,客观上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当前农村师资队伍的构成一般是“民师转的+代课的”,他们多是“拿起书本是教师,放下课本是农民”的老教师和代课教师。在笔者所在区的的一些村小,教师几乎都上了五十岁,多是“撤乡并校”时由于年龄、资历等原因被乡、镇学校“抛弃”了,只有到村小发挥余热。优秀的、年青的村小教师纷纷调往经济条件、地理位置较好的城镇学校,或外出打工、另寻出路。
   1.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教育、教学观念落后
   一方面,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民师、高中毕业生,实际文化专业知识没有真正达到相应程度,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知识水平有限,知识更新慢、渠道窄,跟不上中小学教材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而不能很好的胜任教学任务。另方面,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教师知识技能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又太快,而教师培训还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城里使用电脑、实物投影教学,乡村教师很多还没见过这些东西,更谈不上在教学中的运用了。
   因此,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2.教师工作负担重,但责任心不强
   农村中小学办学规模一般较小,办学条件差,一个学校的教师人数少。但为了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很多教师不得不担任多学科教学,甚至复式班教学。农村家庭教育缺位的现象也很严重。对孩子或溺爱有加,或放任过度。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农村中小学的现状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责任心。但农村教师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普遍偏低,更有部分教师职业素质本身就低,教学积极性不高,对学生不负责任。借口农村孩子基础差、无可塑性;缺乏父母管教;村小办学条件差等原因,认为农村孩子成绩不好,落后于城镇同龄孩子是理所当然。许多教师都寻找门路到更好的地方,留下的多是些自怨自艾、牢骚满腹,不安心工作的教师。部分老教师也不思进取,抱有混几年退休的思想。
   (三)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差
   尽管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还有很大差距。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不足的压力越来越大了;信息社会把原本就落后的乡村办学条件再一次向后抛得很远。由于对农村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许多村小不要说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连基本的教学手段都难以满足。甚至维持正常教学运转所需资金都奇缺,买必需的办公用品的钱没有,买基本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的钱更没有。不少的农村中小学学校用地狭窄,没有学生活动场地;桌凳破烂;没有基本的体育、音乐、美术及其他活动课教学设施。一些小学虽然在教育部门的支持下配备了电脑室,但因为缺乏资金维护,只能把电脑室闲置,电脑成了摆设,过了几年就成了废品。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差,已严重影响和阻碍着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
   三、对策与建议
   农村中小学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等于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农村中小学教育,才能使农村中小学走出目前的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一) 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提高办学效益
   专家们通过对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在不同规模学校中使用率的分析,认为农村中小学合适规模是每校24 个教学班,不能低于每校12 个教学班。10 个以下的“微型”的中小学校,生均费用远远超过一名高中生一年的费用。而目前汕头地区过于分散的农村中小学布局使学校人数相差过分悬殊,客观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教学质量的下降。针对这种状况,应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解决农村中小学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萎缩的问题。各乡镇应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搞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撤掉一些生源不足、规模过小、条件较差的学校,扩大部分生源较好、地理位置较好的学校办学规模;并积极创办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学生从中小学低年级起就到中心学校就读、在校住宿。这样可以把有限的教育资金集中起来使用,集中投资,既可保证重点,适当提高标准,加强软硬件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器材设备作用,又可节省开支,从而加快了农村中小学的发展步伐。在调整中,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人口测算,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搞好农村中小学校舍布局调整工作。不要因为学龄儿童少,大范围撤校并点,而违背了中小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处理好教学质量与学校数量的关系,从而提高办学效益。
   (二)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过硬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一定程度上能弥补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差、布局不合理等方面的不足。那么如何切实提高村小教师队伍的质量?
   1.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稳定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
   随着大批老教师退休、离岗和“普九”需要,当前和未来基础教育师资的需要及相应的培训量都是十分巨大的。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通过改善教师的招聘、社会地位和工作条件,从多方面调动农村教师的积极性,激励他们献身农村基础教育。对多年兢兢业业工作在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优待,并以优惠的政策鼓励部分刚毕业的师范生和其他地区青年教师去任教等。
   要切实推进学校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努力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根据国家、省有关义务教育学校工资改革的精神,积极探索学校分配制度改革,遵照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扩大学校在教师报酬分配的自主权,推进学校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建立与聘用制相适应的学校工资激励机制。努力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尤其农村学校教师待遇,要按照《印发广东省解决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08〕58号)的要求,落实教师两相当(即县域内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县域内农村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城镇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政策,落实医保、社保等福利待遇的保障制度,稳定义务教育教师队伍。
   2.提高乡村教师的整体素质
   一方面,为了解决农村教师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知识面相对狭窄的问题,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
   汕头市在每年教师节前后,在教师中开展评优评先工作,并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制度,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师大、华东师大、华南师大、广东教育学院等合作,进行教育干部和骨干教师的专项培训、普及培训和高端培训。2008年,汕头市制定了《汕头市教育干部远程培训工作意见》,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合作,从2008起到2011年用3年时间培训汕头市教育干部1500名。2009年汕头地区有八百多名代课教师参加了华南师大的培训,一部分还参加了华南师范大学组织的网络学历教育。
   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并逐步实现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汕头市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按照《广东省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验 )计划》和《汕头市中小学教学规程》组织教学,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要坚持正确的办学观和科学的评价观,对义务教育学校的评价,要从侧重学生升重点、名校人数向侧重学生合格率、进步率和综合素质转变。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树立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采用启发式教学,发展农村小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意识到中小学阶段是人才成长的基础阶段,直接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成长,而提高对农村孩子教育的责任感: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农村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对每个学生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习的监督和动力。
   (三)以政府投入为主,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
   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所存在的严重问题,使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成为当务之急。汕头地区正切实抓好农村中小学C、D级危房改造扫尾工作,全面完成C、D级危房改造,彻底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危房校舍。至2008年11月底,全市完成拆除中小学危房387幢,拆除总面积12万平方米;危房校舍维修竣工112幢,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61幢,已竣工161幢,竣工面积24.3万平方米。
   改善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要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因为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大力度的投入,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教育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为了保证将有限的教育资金用于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改善,上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采用“喷灌式”乡村教育财政体制,直接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的九年一贯制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通过对农村中小学的危房改造、校舍建设、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的购置等,使村办中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我认为,各级领导要树立新的教育发展观,要及时研究制订政策和措施,切实解决推进义务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陈静莹.汕头基础教育实现协调均衡快速发展 《汕头日报》2009-12-28
   2、于积宏. 浅谈家庭教育中孩子得失观的培养[J]. 中国农村教育. 2008.(11).
   3、马洪等.中国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第二版
   4、刘惠林.中国区域教育投资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0.434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6、李世庄.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是当务之急[N].教育导报2003-1-1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