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论就业导向下温州职业教育的新思考

浅论就业导向下温州职业教育的新思考

日期: 2010-12-14 17:41:41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 素质本位 产教结舍 课程多元化 实训基地
   论文摘要:从温州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和企业情况来看,强调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封闭式的办学模式,实施产教结舍,推行“订单式”、“模块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针对市场就业需求科学构建职教体系,以坚持全面素质培养为基础,侧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强调多类课程、多种途径、多种标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同时,要依托行业或企业的培训中心构建实训立交桥。
   一、温州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在温州特别风行,社会对职业教育存有偏执的看法。父母对子女受教育程度要求提高,家长丝子成龙成风,并带有一种“补偿心态”,希望子女读大学、读好书。职业学校不同于普通高中,政府低投入与学校自身积累慢,使得中职不可能培养出适合社会经济需要的一流实用人才。温州市普职1:1的比例也正说明了职业教育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温州地区中职学校规模不够,学校在校生只有200—400人,再加上教育质量不高,2005年不少中职学校改办普通高中。多重设置的计算机、财会等专业导致毕业生过多,无业可就、无事可做,而高级工和具有技师水平的指导师以及人才虽供不应求,但其相应的专业设置却极其匮乏。
   温州大型企业走过了家族企业转型期。以正泰、德立西等为首的大型民营企业发展成为国际性集团,企业已处于青年期,其特征是:产品转向高、精、新为特征的开发方向,企业内部进入全员培训期,注重高级管理人员的深造,有些企业已引入博士流动站等。更多的温州企业中以中小企业见多,他们没有规模优势,但通过社会化分工、专业化协作,把中小企业连接起来,现已形成了小企业集群的块状经济。块状经济以市场占有率为目标,形成了行业优势。
   从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温州民营经济角度来看,技术装备率低、人均产出率低的现象,是温州民营经济“自力型”发展模式的阶段性特点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之间落差的外在表现。2000年,温州民营工业平均每个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只有940.3万元,人均资产原值只有5.85万元,与1999年的全国同口径中型企业的6545万元、24万元,以及大型企业的54978万元、40万元相比,距离较大。规模以外的民营企业的技术装备则更差,2000年温州乡镇企业平均每个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为35.37万元,平均技术装备为每人2.68万元。但从国外的大、中、小企业对比看,企业固定资产的绝对规模相差很大,但是就人均固定资产数来看则相差无几,温州企业之间并不会因规模的不同而存在技术上的差距。由此可见,温州中小民营企业的技术裟备水平相对落后。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设备投资、技术改造和人力资本的投资相对落后。与温州经济模式下的民营大型企业发展相比,“自力型”中小型企业依靠自身力量进行人力资本培养,只能支撑现有技术水平下传统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点的产业。
   二、就业导向下发展温州职业教育的新思考
   (一)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项长远的就业支持政策
   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就业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一项长远的、积极的就业支持政策。从温州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企业情况来看,强调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封闭的办学模式,实行产教结合。
   首先,在国家层面上建立与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组织紧密联系的职业教育咨询组织,并注意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
   其次,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行业、企业参与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鼓励企业向职业学校提供经费、设备、生产实习场地,并选派专业教师承担相关实训项目教学活动。与职业学校合作的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自身需要要求职业学校调整、增删课程,调整学习和培训的顺序,并享有优先录用毕业生的权利。
   (二)转变办学模式,促进职业教育新发展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些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和培训主要由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来完成。因此,中等职业教育一定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办出特色:采用多样、灵活、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增强劳动者的就业针对性,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从浙江全省的职业教育发展来看,现今职业教育改革除了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改革外,特别强调职业学校要加强与行业、企业联合办学,推行“订单式”、“模块式”培养模式,探索针对岗位群需要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比如,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依托企业,产教结合”模式,以宁海职教中心为代表的“强强合作,优势互补”模式,以永康职技校为代表的“依托区域优势,与企业群合作办学”模式,以及组建校企结合的职教集团模式。
   从兄弟地区的办学经验看,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反映了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必然规律。
   (三)针对市场就业需求科学合理地设计职业教育体系
   1.职业教育观的确立
   职业教育要坚持素质本位的教育观。所谓素质本位,指的是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技能为重点的全面素质教育或素质培养。这种教育在注重受教育者能力培养的同时,还重视其精神、道德、文化和身心等素质修炼,即要通过一定时期的培养,使职校生学做人,即做一个会做事、会学习、会生活的人,从而达到在社会中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
   2.课程的明确定位
   职校生能力和素质的养成都离不开职业现场,因此实行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必由之路。在学生入学、培训、就业各个环节引入相关企业参与,保障学生能够学到最贴近实际的知识及技能,紧随行业的发展方向。
   第一,学校要推出“职业核心课程”(围绕职业所需核心能力开设的课程),直接面向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第二,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元化”的课程。根据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设计课程,覆盖面要广;根据企业职位、技术要求设计课程,专业划分要精细。第三,保持先进的课程内容,贯彻“企业全程参与”理念,教学案例均要来自企业的业务实践;紧紧跟踪企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仪器的应用,并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在核心课和实习过程中参与指导学生完成全真案例项目。第四,更新思维模式,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推进课程改革。
   3.素质的全面培养
   课程改革方面,应在全面素质培养的基础上坚持“侧重能力培养”的原则。能力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侧重能力培养与全面素质培养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不是相互对立和排斥的关系。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社交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
   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潜能的个性差异,坚持“多元化”教学活动、“多类课程”、“多条路径”、“多条标准”,彻底消除工作中低估学生潜能的现象。特色办学要求每一所职业学校必须从学生个体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统一的视角把握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合格+特长”是其通俗的描述,只有形成特色的学校才具有深层发展的动力。任何时候都必须强化精品意识,坚持走以质取胜之路。第一,办学规模上,量力而行,在有利于培养精品人才的前提之下确立学校招生规模。第二,办学环境上,应在不断绿化、美化校园的同时,努力营造优良的文化氛围和催人进取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第三,办学机制上,采取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灵活、开放的办学机制。第四,树立品牌意识,把这一意识贯穿于学校经营管理和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中。
   (四)抓住机遇,构建温州职业教育实训立交桥
   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部长助理张少窨指出,切实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继续加大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从明年开始,中央财政将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规模,通过奖励性补助等形式,对数控技术、汽车维修、电工电子、建筑等市场急需的宴训基地进行支持,以引导职业学校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促进校企合作,转变办学模式。
   温州职业教育应抓住机遇,走一种综合发展的道路,利用各个层次的发展优势,建设专业培训中心。
   从国内现行的几种培训中心的发展看,行业或企业的培训中心都可以作为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的依托。一是可以依托集团式培训中心。如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汽车工业培训中心是一家企业内部的培训中心,一般不公开向社会开放。但是,联通俱乐都会员只需持会员卡,即可前往该培训中心参加各类专业课程的培训,而仅需支付该培训中心向内部职工开放的价格。二是可以依托行业基地式培训中心。如乐清虹桥的电子产业、瑞安塘下的汽摩配产业,他们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培养技术人员的基地式培训中心(类似于瑞士的三元制下的行业培训中心)。三是在国家财政支持下,学校集团专业基地建设。
   温州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温州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优势,把握温州经济市场的脉搏,调动一切有利的社会因素,从就业导向理念出发,培养适应市场的高技能人才,走温州职业教育发展与创新之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