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突出就业导向的中职校园文化特色构建

突出就业导向的中职校园文化特色构建

日期: 2010-10-19 3:33:59 浏览: 5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陈金泉

   【论文关键词】职校  校园文化  就业导向  特色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目标、学生构成及育人特点的分析与把握,围绕就业导向的突出,就中职校园文化特色的构建,提出环境文化上要体现实践特色,彰显职业意识;活动文化上要面向岗位需求,培养职业兴趣;制度文化上要强调发展评价,注重疏导激励;精神文化上要尊崇敬业品质,倡导知行合一。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办学层次、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作为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中等职业学校,必须立足自身教学目标、学生构成,从建设内容、模式等不同层面,突出就业导向,构建有别于普通教育的校园文化特色。
    一、环境文化:体现实践特色,彰显职业意识
    首先,在校园的总体规划上,要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有利于学生实习实训的场地和设施。笔者所在学校注重环境育人,在草坪中、甫路旁补植了桃、梨、苹果、葡萄等一些果树,并建设了观赏花卉和食用菌两个高标准大棚,在美化校园的同时也为涉农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了方便,可谓一举两得。

学海网
其次,在校园环境的布置和校园氛围的营造上,也要摒弃应试教育模式,破除精英意识。一般而言,在教室、楼道等部位张贴班训、校训、名人名言、名人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常用做法,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学校,其内容应该有所不同。对于中职生来讲,悬挂牛顿、居里夫人、爱迪生等科学家、发明家的画像未尝不可,但是,远不如悬挂“金牌工人”许振超、“焊接巧匠”高凤林等这些“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们的画像,更能激励他们坚定职业理想,使他们钻一行,爱一行,掌握技能,走适合自身的岗位成才之路。
    二、活动文化:面向岗位需求,培养职业兴趣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校育人的重要载体,并且有着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功能。特别是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要从其年龄特征、心智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组织校园活动,对学生课余生活进行积极干预和正确引导。职业学校校园活动的组织设计不能仅仅局限于体育竞赛、文艺演出、征文演讲等一些传统常规项目,而要着眼于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和发展,着眼于职业教育魅力和办学实力的展示。要与专业教学、技能训练、职业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学做统一、知行合一,体现职业教育和职校生特色。事实上,基于多元智能等相关理论的分析,实际动手能力强也正是职校生的优势所在。
    多年来,有的职业学校按照专业设置组织学生社团、兴趣小组,积极举办各类职业技能运动会、汇报会、学生作品工件展览等活动;有的结合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通过值周、实习月的方式,依据个人专长,通过自愿报名、双向选择,安排学生到教学、管理、生产等各部门进行校内实践,运用所学,经受锻炼;有的联系当地骨干企业、特色行业,开展校企共建活动,安排学生深人生产服务一线,跟班顶岗、工学结合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也很受学生欢迎。当前,教育部已决定从2007年起每年在天津市举办一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将其制度化、固定化,其目的就是要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两条平行轨道的局面,从而创新职业教育人才评价机制和选拔机制。各省市也加大广泛发动,层层选拔,加大各专业技能比赛的力度,为职校生发挥个人所长,实现成才梦想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平台。各职业学校要抓住有利时机,高度重视,切实把学生技能训练活动重视起来,使之成为校园活动的重头戏。
    三、制度文化:强调发展评价,注重疏导激励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不少是所谓的“中考失利者,他们往往敏感而不自信,也确有一部分学生学业基础、行为习惯很不理想。因此,对于职业学校而言,管理是教育教学的第一要义。当然,这种管理需要的不是严厉的训斥管束,不是刻意的讽刺挖苦,而是信心的重塑和理想的找回。因为这些学生大多早在小学、初中时就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之中,甚至被部分教师弃人“另册”,以至心理逆反,我行我素。针对这种情况,在职校生管理和学业成绩的评价考核上,必须要以一种发展的眼光,建立一种纵向的发展性评价机制,肯定和鼓励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引导学生自己和自己比,把握现在、赢得未来,增强他们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学海网
   为改进学生管理,笔者所在学校实行了学生管理学分制和班级管理星级制,即:把学生日常表现以“德育学分”的形式规范起来,进行量化管理,设了文明守纪、学习进步等奖项,并适当扩大奖励面,每月评选一次,评选结果在学校橱窗专栏张榜公布,配以学生照片、事迹介绍,以表扬信的形式,及时向家长通报,并且一与就业安置相挂钩。在班级管理上,每周召开一次有各班学生干部参加的例会,对表现突出的班级颁发“星级”奖状,十周为一个周期,连续得“星”者被评为“十星级班集体”,班干部则被学校命名为“卜星级班十部”,在精神和物质L予以奖励,极大地激发了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和积极进取的意识。另外,学校还积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学校常规管理,如学生跑操、自习、校园宿舍卫生等均由团委会、学生会及各班班委联合督察;广播室从编辑到播音全由学生担任,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一片天地;各节庆活动从人员组织到节目编排也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国旗下讲话给学生以充足的空间;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的改进也建立意见反馈长效机制,注意吸收学生的建议,使他们在平等参与过程中,增强自我约束力,提高个人素质。
    四、精神文化:尊崇敬业品质,倡导知行合一
    学校要想办出特色,不在于其建筑样式及豪奢程度,而在于是否能体现出一种特定的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价值取向。作为职业学校,其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更多地体现在对于职业精神的尊崇与追求。因为对于职校生而言,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是,敬业乐业、诚实守信、团队合作等良好职业精神的塑造,更关系学生职业生涯的成功与发展。职校生职业精神的生成有赖于相关课程的教育、主题活动的强化,更有赖于一支注重专业发展、勤于耕耘、勇于探索、实践的学术型、创新型、双师型的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打造和榜样力量的发挥。
    目前,职业学校基本L都设置了学生就业安置的专门机构,负责就业单位的联系、就业市场的开拓,但是职校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出现部分学生好高鹜远、眼高手低、就业后不能安心工作的现象。因此,职校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不能等到就业前夕搞突击强化,而要发挥学校各个部门的职能,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网络,注重平时的熏陶积累。
    笔者所在学校在这方面积极倡导《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等相关课程教学改革,力避照本宣科、纸上谈兵、空对空的做法。多收集相关的职场案例,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由教育部职成司、《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等单位开展的每年一次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我爱我的专业”、“职业生涯设计”及“一身边的诚信”征文等活动,安排学生到企业观摩实习,增强其切身感受;学管部门经常邀请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创业明星、知名校友等先进典型到学校做报告,介绍个人经历,现身说法;就业安置部门有意识地收集企业规章制度,邀请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到学校介绍岗位要求,让学生提前有所了解。
    身教胜于言教。教师队伍自身的敬业意识、精神状态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一个学校校园精神文化的主导因素。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课理论教学,还要胜任学生实习实训的指导,不仅要取得本专业学历证书,还要取得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而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决定了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要勤于学习、善于钻研.紧跟时代前沿)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