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职业教育“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论析

职业教育“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论析

日期: 2010-10-16 11:37:25 浏览: 3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作者:许振华 吴小荣 聂纪萍

  论文关键词:知识经济 语文教学 改革 时代特征
  论文摘要:语文教学富有时代特征。本文从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出发.探索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路,提出新世纪的语文教学应该突出教学观念的超前性、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教学内容的立体性、教学手段的先进性。
  新的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的现代化语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人扎根于传统文化,与人的思维、意识以及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语文教学如何走向日益引人关注,笔者认为,知识经济时代的语文教学应突出四个特征:
  一、教学观念的超前性
    教育思想和观念是教育改革的先导。转变观念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提。

学海网
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可以说人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语文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训练出一批掌握一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生。如果学生在接受语文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体验、欣赏到真、善、美,并主动完善自己最主要、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把对真、善、美的追寻作为终极目标,他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语文教育所带来的充实、和谐和欢乐,语文教育本身的目的也就可以实现了。
    转变观念,要求教师转变学生观。语文教师不能以上帝的姿态出现,为人指点迷津,揭示锦囊妙计。实际上,营造一个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氛围更重要。对于学生而言,不平庸的老师太少,尤其是能够产生“磁场”效应的“大师级”的老师不多。真正的教育,就像春天里的毛毛雨,“润物细无声”。如果我们认可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身心发展的有意识的直接影响,那么,注重形式的全面发展,促进他们稳定的、基本的、内在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想到的。
    过去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似乎正确,其实不然。教学过程并不是把知识分成若干份一一分给学生。它是一个动态的创造过程。这种“水桶说”本身体现的教学思想是错误的。于是有人又提出这样的说法,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必须是小溪—为有源头活水来嘛!这似乎很辨证,其实也很狭隘。归根结底还是把学生看成一个空空的容器,一个死的一个被动的等待“灌”的容器。这些说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忽视了青少年的活力与灵性。知识浩瀚如海,岂能车载斗量?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一份自信心和驾船的技艺,使学生扔掉教师这支拐杖照样能“直挂云帆济沧海”.
    转变观念也要帮助学生转变教师观。唐代韩愈发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名言,如今,许多教师还热衷于维护自己的师道“尊严”,学生们则习于对先生的仰视,不敢违师命半步。事实如何?教师既不是圣人,更不是上帝。我们在强调学生对教师的人格、劳动尊重的同时,更鼓励学生质疑教师,把教师看成是一个顾问、一个助手、一个教练,一个可与之争辩的朋友。教育现代化,要树立教育个性化的观念。教育个性化,主要是指培养人的个性化,即重视教育对发展完整的个性的价值。语文学科实施个性教育,应该是得天独厚的。首先是体现语文学科的民族特点,培养担负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热爱善于吸取的深厚的心理意识。其次,语文教科书上选有大量富有个性的作家写出的富有个性特色的作品。这些活生生的材料必将会对学生的个性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再次,语文教师本身的个性色彩,更直观而生动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为重要的是,面向现代的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观,必须是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发展个性为目标的教学观。否则,语文教学将无法担负起历史和时代的双重责任。
  二、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现代语文教学过程必须是灵活的、综合的、实践的、创新的、高度体现读、写、思、创的统一。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活动要有学生的参与;教学内容必须内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性格;教育功能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增强和发展他们的自主性,逐步成长为社会生活的行为主体;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只有把学生真正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过程才能顺利进行并走向预定的目的地。否则,素质教育的目标就不可能在教学中得到实现。站在这样的高度去看问题,便会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如果只在方法的层面上考虑问题,那就只能围着“多提几个问题”“多让学生发言”“多组织几次讨论”打转。学生被动地发言,被动地讨论,被动地搞活动,是不能叫“发挥主体性”的。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体”与“主导”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共生共长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对教学中教学双方的地位、作用、关系的高度概括,是素质教育课堂框架的基本结构。在“主体”与“主导”这一组事物中,“主导”是事物的主要方面,决定这课堂教学走向及成败。“主导”正确、有力,主体性才会得到充分的体现;“主导”失误、无力,主体性不能充分发挥,“‘主体”依然是实际上的“客体”。那么,教师的主导怎样才算正确、有力?一要真正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明确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二要掌握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及教学方法论,明确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渠道在于组织教学与启发思维。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其组织作用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环节的排、教学过程的发展、教学情境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随机调控。这是主导作用的外在功能,而主导功能的内在功能则是启发思维。离开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思维方法的训练,不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任何“主导”都将是形式主义的,也不是真正良性的教学“互动”。语文教学要创新,关键是教师创新,语文教师的创新突出表现在教学的个性上,而真正特色、有水平有经验的个性,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个性。要创造这种个性,真正形成教学互动机制。
学海网
  三、教学内容的立体性
    语文涉及的内容具有宽泛性,认识过程具有感悟性,思维活动具有综合性,实践运用具有个体性。因此语文在本质上是开放的、实践的、创新的,实施课本内外、课堂内外,校内校外的立体教学模式是未来教学改革的出路。文体、语法、修辞、写作等现成学科知识体系,基本上是对所有语言现象的静态的理论概括。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误以为这与学生学习母语的规律是同一个东西,误以为课堂上讲讲这类知识,再完成某个“知识点”的“迁移”就完成了语文能力的培养,而完全忽略了知识“迁移”所必须的条件,忽略了提高母语应用能力的固有规律,在教学方法上把母语教学和数理化教学简单地划了等号。
    近几十年所形成的语文学科知识对于学生提高母语应用能力来说,绝不是弄清其知识体系,掌握其术语概念就能够济事的。这一点,早在30多年前,叶圣陶先生就指出过:“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的‘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张志公先生也说过:“语文能力的形成,要靠语言的实际活动,这包括口头语言的听和说,书面语言的读和写。有些同志希望自己的语言程度尽快的得到提高,就偏重于学习一些语文知识,轻视了听说读写的实际训练。这种愿望是好的,但是很难实现。没有语文的实际活动作基础,知识就成了空洞的东西。教的人如果把语文知识的作用扩大化,认为有了知识就有了一切,不重视语文的实际活动,其结果必然要使自己所重视的语文知识遭到实际的否定,主观上觉得重视它,客观上反倒是削弱了它。学习语文知识是学习,读写活动本身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目前学生语文学习负担过重,根本原因在于语文学科知识体系改造的力度,便是其中一项艰巨的任务。这是对大面积上的语文教学将产生举足轻重作用的一项历史任务,只有在这方面取得突破,语文教学才能真正掀开新的一页。
    语文学科知识的改造更新,离不开语文教学的实践。课堂教学应当是这种改造更新更好的试验基地。哪些知识需要学生记忆、积累,哪些知识只需要大致了解;哪些知识必须反复梳理、系统掌握,哪些知识单需要反复渗透;哪些典范的语言材料需要记诵,哪些只需要学生有所感受即可;在阅读写作中最管用的方法有哪些,分别应用于什么样的学生……这些都需要反复实践,不断总结。
    学科知识的改造更新不可能一跳而就。我们只能以学生的学习实践为准绳,对原有知识不断重新审视、删除、简化、改易、补充;只有从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对语文知识分析处理,积累经验,才能逐步整理出适用的知识系统。
  四、教学手段的先进性
    现代化要求高效率。语文教学的先进性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也是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要求,要用现代的观念、知识,用现代化的手段,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收到尽可能强的表达效果。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变传统式为现代式,变封闭为开放式,变单纯的课堂式为课内课外结合式,变母语学习的外延为生活的外延。信息技术使教育传播媒体已不再仅限于印刷在书本的单一文字,还有融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影像为一体的电子教科书、多媒体软件以及网上传输的影视节目、卫星节目和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等等。学生将从网络上获取广泛而丰富的教学知识和内容,获得最优质的教学服务。由于网络的逐渐生长,学校将突破传统的校园界限,向无形的方向发展。对于学生来说,所有的信息都是开放的,不受时空限制,也不受年龄、职业和条件的限制,社会成员将能获得更均等的教育机会。教育还将在电脑和互联网络的支持下,把学习时间、地点和进度的控制权交给学生,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及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在主动的、开放的、交互式的学习中,真正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学习方式。教育信息化还为终身学习体系奠定基础。
    当然,教育信息化绝不能变成游离于现行教育过程之外的一种投资行为和硬件、设施的建设,更不能用新技术把语文教科书和黑板全盘搬到屏幕和网络上,强化灌输知识和标准化考试的现行教学模式,而必须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系统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教育时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信息的海洋中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的学习与发展方式,充分展示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潜能,从而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效益和效率。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