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软件企业合理的人才结构
[摘 要]文章结合目前我国软件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了软件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和人才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并从人才结构、员工培训等方面着手,深入探讨了软件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关键词]企业规模 人力资源 人才结构 培训
近年来,我国软件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一些软件大国如美国、日本和后起之秀印度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没有真正实现产业化、规模化、正规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软件业属内向型,主要是国内市场,而国外市场份额较小,且是先国内后国外。《2002年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公报》调查结果显示, 2002年全国软件企业行业共完成软件及系统集成收入1100亿元,出口创汇仅15亿美元,占总额的十分之一左右。
第二,我国软件企业缺少核心技术。主要产品是各行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基于系统平台的各种应用系统和对于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防范病毒、黑客攻击的查/杀工具软件,而像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系统软件则极少。 如Linux,虽然已进入企业级应用,但也只是在服务器领域里取得了进步。
第三,软件企业规模较小。《2002年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公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共有4700家各类软件公司,其中,50人以下的企业占67%左右,50~200人的占26%左右,1000人以上的软件企业则非常少。
第四,软件企业正规化程度差距较大。我国具有CMM认证的企业为数极少,且通过CMM认证的最高级别仅为四级,如深圳华为公司。而全印度取得软件CMM5级认证的软件企业有40余家,有的企业还同时拥有ISO9000、希格玛等国际认证。
第五,软件企业的产业化程度较低。我国的大多数软件公司还处于“手工作坊”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缺少较规范的软件过程监控、质量管理、文档管理等。
这其中影响的因素很多,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有经济体制问题,也有企业内部管理问题,如政府对软件企业的投入、指导和各种优惠政策,教育体制和社会教育机构对软件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软件企业内部的资金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等。笔者认为,制约我国软件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软件人才问题,以下将着重讨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一、构建软件企业合理的人才结构
2002年,全国软件产业从业人员59万人,其中高学历人才的比重较大,研究生共43208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7%;本科生共196151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33%;大专生共99431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7%。(详见图1)
图1 2002年软件产业从业人员学历构成
现阶段我国软件人才结构呈现为“抛物线型”,说明软件人才结构极不合理。一方面是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系统分析员和有丰富经验与行业背景的项目策划、管理人员较少;另一方面则是从事软件编程等基础工作的软件程序员、软件配置员和软件操作员即“软件蓝领”严重缺乏。目前,我国软件企业竞争能力差的一个因素是产品成本太高,质量欠佳,这也是软件企业难以形成产业化的重要原因。现在一个学软件的研究生月薪在1万元以上,一个大学本科生月薪在2000~6000元之间,这样高的代价必然给软件企业带来产品的高成本,使企业的产品无法与其他国家竞争。所以,降低软件企业劳动力的成本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把企业办大办强的当务之急。
由于软件企业规模都非常小,因此分工不可能特别细。然而软件产业规模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软件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形成规模,软件人才分工也会细化。细化便于科学化管理及降低成本,即便于利用不同层次的人才结构,有效合理安排使用人才,实现人力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进而降低劳动力成本。
在我国软件企业中,处于中间层次的本科程序员数量居多,他们从事简单的编码工作,一方面使得软件的人力资源成本居高不下,直接影响软件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又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他们作为系统分析员,管理经验和知识技能还有欠缺,不能够胜任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从而影响软件企业本身的发展。一些软件企业提出“非研究生不进”,对低层次“软件蓝领”人才不屑一顾,这实际上造成了人才的一种极大浪费,因为分工细化后的软件产业恰恰需要大量从事一线编码工作的软件工人。
理想的软件人才结构构成应该是“金字塔”型。处于顶层的、具有国际战略眼光的项目高级管理人才以及能够进行软件整体开发设计的系统分析员,这部分人将决定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决定我国将来在国际软件产业链中的地位。处于“金字塔”中间的“中端”软件人才是高级程序员,他们是我国当前软件人才存量的主体。最后,我国还需要大量处于“金字塔”底层的从事软件编码等初级工作的程序员,这是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化的基础所在。不同层次的人才可以完成不同层次的工作任务,合理科学的人才匹配既可以做到人尽其用,又能使高级软件设计人员得到解脱,投身到更多的软件开发、设计工作之中,从而为公司创造更多更大的利润。
二、加强软件从业人员职业培训的必要性
软件企业中软件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是不可或缺的,它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软件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
在微电子性价比18个月、软件9个月就要更新换代的今天,软件企业必须与院校和其他社会培训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及时获取最新、最实用和最前沿的软件动态信息,与时俱进,让企业员工掌握最新的软件行业发展动态,以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2.企业不同时期完成软件工程项目的需要
基础编程人员的工作任务是完成一个个基础程序模块的编制,而不同软件公司在不同时期,软件产品也不一样,每个基础程序模块所需要的知识和编程语言也不尽相同。软件企业中的程序员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还必须进行培训,补充新知识,以适应IT行业的发展。
3.软件企业人才培养和人才结构调整的需要
软件企业人才的成长和培养过程都基本遵循这样一个模式: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通过学历教育或职业培训,学员掌握了软件编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入软件企业,在初级的职位上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和在职短期培训,逐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成为中高级软件工程师;通过参加更高级的培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水平,承担更为重要的工作。
软件企业为确保自身处于质量——成本坐标系上的最佳位置,就必须形成“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员→高级程序员→基础程序员”的合理化人才结构。只有通过各种方式培训,才能建立起一支适应企业发展的职工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