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试论高职院校会计师资队伍建设十大工程

试论高职院校会计师资队伍建设十大工程

日期: 2010-4-25 1:47:13 浏览: 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方飞虎

【摘要】教学质量是每一所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是教育教学质量优劣的决定性因素。本文结合高职会计教育和会计师资的特点,论述了会计师资队伍建设的十大工程。
  
  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肩负着培养一线会计人才的使命与责任,会计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直接决定着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的质量。
  
  一、师资引进工程
  
  随着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各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张,尤其是会计等文科性质的专业,由于生源充足、办学成本相对较低,在校学生数量更是急剧增加,师资缺口也日益明显,生师比例越来越大,师资引进迫在眉睫。

学海网

  高职院校师资引进应以高学历、高职称、“双师型”为主要对象,师资引进的重点一是满足教育教学和专业建设基本需要的人才;二是专业建设急需的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三是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提高兼职教师的比例。
  在师资引进过程中,还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把引进人才与师资队伍的梯队建设目标结合起来。不能只重学历、职称,不看专业、年龄,要始终把专业的持续、长远发展作为师资引进的依据。同时,引进师资还要与学校内部人才的发现、培养结合起来,在充分考虑、开发内部师资潜力的前提下引进。
  
  二、人才选拔工程
  
  对一所高校而言,只有具备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科带头人,才能构筑一流的学科、造就一流的人才。选拔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是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措施。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的作用,有利于发挥整个学科教师梯队的群体效应,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21世纪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换言之,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已成为我国高校倾力打造的重点工程,这可以从许多高校纷纷推出的各具特色、各显张力的培养方案、考核政策中得以显现。
  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评选与培养不能搞终身制,必须严格选拔,严格考核,严格管理,滚动发展;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考核或检查。一要明确考核目的、考核要求;二要规范考核程序,制定考核办法;三要措施得力,奖罚分明。对综合评价优秀者予以连任,并推荐参加各级各类人才评选;对于考核达不到要求者,应取消其资格,不再享受有关待遇。
  
  三、学历提升工程
  
  鉴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师资的学历层次还不高,甚至还有为数不少的教师未达标,而会计专业教师尤为突出,因此,学历提升是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一项长期的常规性工作。各高职院校应制定和完善教职工进修培训制度,一方面,对未达到规定本科学历要求、有培养前途的年青教师进行相应的学历达标培训;另一方面,应加大培养和培训力度,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不断提高教师和中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比例。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我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面向会计职业,培养较好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对会计实务有充分的了解,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在培养方向、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实现系统性转变。因此,会计专业硕士培养的是精通会计和财务管理的高级专才,会计专业硕士更注重技术方法及其应用能力的训练,要设置许多会计专业技术课程。从实践环节看,会计专业硕士培养的专业实践环节也着重于职业方面。因此,笔者认为对高职会计教师而言,攻读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更符合高职会计教育对会计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
  
  四、双师培养工程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和技术性特征决定了其从业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的主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号)早就指出:要“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路子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关键。要逐步实现教师从知识型向技术、技能型的转变,就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财会实验、实训室的建设,积极申报各级财政部门和会计学会的科研课题,积极参与上市公司、各大中型企业的财会改革和财务管理创新活动。
  “访问会计师”模式是培养会计“双师型”教师的突破口。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利用寒暑假等时间安排会计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以及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财会部门兼职,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强化其实践技能,提高双师素质。
  兼职教师是高职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拓宽师资引进渠道,扩大兼职教师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高职会计教育要积极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以及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财会部门中引进或招聘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注册税务师、财务总监、财务经理、总会计师、财务负责人担任客座教授,并将这些企业建成院外会计实践基地,安排师生到会计现场实践。
  另外,应加强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建设,使该类基地成为培训“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阵地。
  
  五、会计名师工程
  
  “名师”是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浙江省教育强省建设与“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大力实施“人才强教、人才强校”战略,培养和造就一批学术名师、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
  实施名师工程,首先要为教师提供再教育机会,“读名校、师名师”是高职院校通过再教育培养名师的最好途径;其次,大胆引进和启用具有创新意识的中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名师培养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应有意识地启用这些具有“名师”潜质的中青年教师参与科研教学的重点项目,给予他们成为“名师”的成长机遇和条件;此外,加强各会计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也是“名师”形成的重要机制。“访问学者”的实质就是一种高校合作、联合培养机制,可以在教学科研上取长补短,发挥比较优势,使许多中青年教师扩大视野,为他们成为“名师”铺就道路。
  
  六、继续教育工程
  
  任何知识和能力都不是一劳永逸的。作为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已不仅仅是谋生或工作的需要,也是提高个人素质和生活质量、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会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进一步协调和趋同,会计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整个会计界都面临着知识更新的艰巨任务,切实加强会计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已刻不容缓。
  就会计专业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来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理应成为高职会计专业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就其形式或途径来说主要有:1.鼓励中、高职称的会计专业教师参加会计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师资培训和会计培训;2.纳入或参加财政部门组织的每个年度的中、高级别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面授);3.参加会计、审计、统计、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及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考试;4.参加普通院校或成人院校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理财学、会计电算化、注册会计师专门化、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等国家承认的相关专业学历教育(在职自学形式);5.积极参与和独立完成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财政部门或会计学术团体组织的会计类研究课题并支持教师参加各级政府部门、高等院校、会计学术团体组织的财会理论、实务研讨会,鼓励专业教师在经济类、财会类报刊上发表财会专业论文;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远程教育开放、灵活、网络化的教学模式,参与讨论、交流、学习,获取信息与灵感,实现教育和学习资源的共享。
学海网
七、实践强技工程
  
  实训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能力的不足是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素质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无疑必须建立在师资高技能、高技术、高能力、高水平的基础上。很难想象,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实务的会计教师,能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高等技术应用性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合格人才来。因此,如何提高会计教师的会计专业技能是一个事关教学质量、体现高职特色的重要课题,而要真正完成和解决这一课题的唯一途径只能是实践、实践、再实践。
  如何鼓励促进教师参与实践、加强实践,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笔者认为,一是应建立有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发展、壮大的引导机制;二是应重建与财税业务部门的联系机制;三是应建立能发挥会计教师实践潜力和作用的“产、学、研”创业机制。
  
  八、科研促教工程
  
  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大职能。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2005年在一次高校工作会议上说过:“没有科研,就没有高质量的教学。合格的高校教师,要有合格的科研能力,优秀的大学教师要有优秀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学校质量、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任何大学,都要鼓励教师从事科学研究。任何情况,都不应放松对大学教师的科研要求。搞科研,可以深化和促进教学,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不仅是加快发展我国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如何开展科研工作?笔者认为,一是应增强科研意识,摆正科研同教学的关系;二是应根据高职办学的定位选择科研的方向和内容。总之,要牢固树立科研为教学服务,搞好科研推动教学的思想,如果为了科研而影响教学、漠视教学、甚至牺牲教学,那就本末倒置了。
  
  九、政策环境工程
  
  要建设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职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必须要营造一个科学的政策制度环境,才能确保这支队伍能建得好、用得上、留得住。
  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要营造一个科学的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环境,笔者认为,一是应制定激励政策,使教师热爱高职教育;二是应建立奖励制度,用待遇凝聚高职教师的心;三是应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待遇,在职称评聘上,优先聘用具备“双师型”素质的教师,出台高职院校独立的教师职称评审标准,真正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要求。
  
  十、师德建设工程
  
  从对用人单位进行多次调研的结果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对人才的第一要求并非知识和技能,而是职业道德方面的水准,他们总是将人品、敬业、责任感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这就是说,职业道德素质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第一质量。
  教育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本。教师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教之道,德为先”,良好的师德是教好书、育好人的重要前提。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
  然而,近年来大学校园不时传来师德不淑的消息, 既有抄袭、剽窃之类的学术腐败, 也有钱学交易、泄漏试题等招生考试腐败,教师的职业声望、道德水准有所下落。因此,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势在必行,任重道远。
  如何开展师德建设?笔者认为,一是应建立培训学习机制,以高尚的品格塑造人,重点是开展教学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二是应建立宣传示范机制,以榜样的力量鼓舞人;三是应建立考评激励机制,以积极的政策引导人,实行教师“师德优先制”和“一票否决制”,真正把师德建设落到实处;四是应建立自律与他律结合机制,以有效的监督约束人。
  总之,高职院校会计师资队伍建设只有本着不为外部环境左右、不以功利心态取舍的准则, 始终如一地按照会计专业建设、高职会计人才成长的内在逻辑和要求去规划与实施, 才能建设出一支符合高职院校教育发展需要的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会计师资队伍来。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