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论教师在职业指导中的主体作用

论教师在职业指导中的主体作用

日期: 2009-10-22 10:18:10 浏览: 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杨素敏

摘要:在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绝不是某个部门、某个人的事情,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是职业指导的主导因素,在现代职业教育中,教师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而且还应在教好书的同时,重视对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职业指导与援助,帮助学生进行职业选择,回答学生在择业时遇到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指导与援助
  
  职业指导具有两大功能,一是教育的功能,二是援助的功能。以这两大功能为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的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
  
  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
  
  如果学生对即将从事的职业缺乏向往与追求,就不可能珍惜在校的学习生活,不可能为了胜任职业而自觉地提高自身素质。

学海网
朱苏力对北大的毕业生曾经这样说过:“我从来也不担心北大的毕业生会没有理想以及理想是否远大,而更多的是担心你们能否从容面对平凡的生活,特别是当年轻时的理想日益变得遥远、模糊和暗淡起来的时候。”当今社会缺少的是如何教育学生安于平凡的生活,安于平凡的岗位,我们的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都是极其平凡的工作,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或职业群,关心这些职业的变化。要注意收集并及时向学生宣传与自己专业对应的行业中那些做出突出贡献者,让学生看到各行各业都有领一代风骚的成功者,引导学生不仅关心这些职业,而且逐步喜欢这些职业,热爱这些职业,从而培养起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
  职业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这是职业指导的重要理念。刚入学的新生不喜欢所学专业,往往是因为受到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的影响以及对即将从事的职业缺乏真正了解的缘故。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与本专业相关的一些职业,让学生理解“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就是最好的职业”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地进行切实可行的职业设计。
  职业生涯设计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实际,制定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过程,是对个人职业前途的展望。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可分为四步,即分析自身条件、确定职业目标、规划发展阶段、制定实现措施。分析自身条件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自己、了解社会的过程;确定职业目标、规划发展阶段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从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与小康社会建设的需要去考虑未来的过程;制定实现措施的过程就是自我约束及自觉性形成的过程。这四个步骤环环相扣地推进,可使职业生涯设计的全过程成为职业理想确立的过程,并落实到提升自身素质的动力机制的形成上。
  职业生涯设计不仅有利于职业理想教育,而且对职业道德等其他方面的教育同样能发挥载体作用,例如,学生对某一职业目标有所追求,必然会主动了解该职业对从业者包括职业道德在内的素质要求,必然会在为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制定措施的同时,制定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措施,并自觉地落实这些措施。因为他懂得,干一行就得按这一行的规矩办,否则就不可能在这一行中立足,更难以得到晋升,难以实现职业生涯设计的目标。通过职业生涯设计,可以把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由学校的“要他养成”变为学生根据行业特点与自身发展需要的“我要养成”。
  
  开展创业教育
  
  当前,从我国的就业形势来看,中专生与大学生就业出现了虚假饱和的状态,一些热门行业人满为患,而一些不景气的、边远地区的行业则难以引进和留住有用之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表面上看是人才市场机制运营的结果,实际上问题出在教育上,是因为教育墨守成规、教育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仍建立在某个行业部门基础之上的缘故。在向知识经济转型时期,只能有一部分毕业生到相关的行业中去工作,而更多的毕业生需要自行创业,自谋职业。在一个高失业率而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自主创业是“突出重围”的重要武器,因此,创业能力对个体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应着重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培养学生的创造型人格创造型人格强调在个体创造行为中人格因素所起的作用,是由动机、兴趣、信念、性格、气质、能力等多种心理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创业教育应首先考虑培养创造动机、创造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创业人才的特点在思维特点上表现为不被陈规旧俗束缚,能随机应变,充分发挥创造性,能摆脱惯性,改变定势,还能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那些不属于已有知识和观念范围内的东西,探索未知是大多数创业人才所具有的品格。
学海网
  教学生学会怎样做、和谁做的知识怎样做,就是如何将知识转化为产品、商品,创业教育的作用在于为学生提供应有的知识整体、经验整体,激发学生将知识转化为产品的意识,让学生在知识产业化上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为以后抓住机遇创造条件。和谁做,就是教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以达到共赢,掌握与社会对话、沟通的知识和能力。商场不同于战场,在当今的商业竞争中,只有懂得与人合作、懂得化敌为友,才能获得更大的收益。创业教育必须注重对学生人格方面的教育,使知识、能力、人格相互融合,显现出创业教育的特色。
  教育学生关心社会社会是创业教育的大课堂,社会上的一切发展变化都会为创业提供机遇和信息,应使学生学会关心社会,对社会发展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之中,人要从社会中获取生存需要的物质与精神产品,同时也要给别人提供所需的物质与精神产品,一个人的社会网络越发达,就越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同时也会增加创业的机遇。
  
  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与援助
  
  这里需要教师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帮助学生进行职业选择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提供准确的职业信息,要让学生懂得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要素:
  1.发展机会。指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工作后的发展机遇如何,在预期时间内(比如3年、5年或10年)可以取得怎样的业绩或晋升到怎样的职位。毕业生可以根据该单位的发展前景、人事管理制度与培训机制等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可能性做出判断。
  2.经济收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经济收入水平已日益成为人们社会地位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人才的价值应该在经济收入上体现出来,住房商品化、倾向化的政策走向都在客观上引导毕业生在选择用人单位时将经济收入水平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3.对生活方式的影响。不同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工作要求与生活习惯的影响是不同的。毕业生在做出选择前应对用人单位员工的一般生活方式有必要的了解,看看自己是否愿意和能够适应这样的生活方式,这对个人生活质量与家庭幸福具有重要的影响。
  4.能否发挥特长。毕业生在用人单位若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就会导致人才的浪费,同时也将阻碍自己事业发展的进程。这里所指的特长包括个人的素质、能力与专业技术上的优势。
  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择业在职业指导工作中,教师必须明确,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模式和人格特征,这种能力模式和人格特性是与某些具体的职业相对应的,职业指导就是要解决个人的兴趣、能力等与具体职业相匹配的问题。学生在面临具体的职业选择时,会表现出不同的择业心理,如功利心理、安全心理、名望心理、舒适心理、方便心理、奉献心理等,这会使学生处于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中。教师只有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不同职业对求职者的心理素质要求,才能帮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选择既适合个人特点又有可能得到的职业,最终实现人与职业的匹配。教师只有研究学生的择业心理,才能使学生避免在职业生活中,特别是在职业选择和职业转换过程中,由于心理上的冲突导致长期的焦虑、不安,产生择业心理障碍,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
  帮助学生掌握求职的技能和方法要使学生掌握求职面试的一些技巧,进行必要的求职礼仪训练。我中心的就业办公室在每届毕业生离校前,都会对即将就业的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强化训练,这种强化训练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临时抱佛脚”的训练也暴露出许多弊端,效果差强人意。如果将求职礼仪训练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使其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和礼仪习惯,无疑会对将来的求职面试非常有利。
  总之,职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是职业指导的主导因素,教师应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引导学生形成“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真正理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真谛,明确具体的努力方向,以职业生涯设计为载体,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并以此为切入点,带动其他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帮助学生以成功者的心态走上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劳动者。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