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面向人的全面发展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面向人的全面发展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日期: 2009-1-11 20:23:14 浏览: 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王浪 凌云

  摘要:目前许多学校高职教育课程仍属于普通本科压缩型或普通专科移植型,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进行改革。本文在分析社会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应重视体育课程和心理健康指导课程、坚持文化课的基础性地位、突出专业课的实用性、适当开设综合课程、加强课程的开放性。

    关键词:素质  全面发展  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人才,在全国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的来源依赖于课程这个主渠道。但目前许多学校举办高职教育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准备和相应的实践经验,其课程模式仍以知识为本位,课程结构仍沿用传统的三段式,课程内容陈旧、理论过深、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内容,课程开发很少有企业共同参与。总之,许多学校的高职教育课程仍属于普通本科压缩型或普通专科移植型,难以体现高职教育应有的特色和优势,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进行改革。

学海网

 

    一、社会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对象的素质划分为:身心素质、思想品德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社会活动素质。高职教育对象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身心素质的和谐发展

    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是其他素质发展的基本的物质基础。显而易见,一个没有健康身体的人,是难以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的;与身体素质相伴的是心理素质1。在教育学意义上,心理素质主要是指性格、情感、动机、兴趣等心理特征。它参与、渗透、制约着人的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的行为的驱动力和“安全阀”,它直接影响行为者的行为及其效果。只有健全的心理素质与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谐发展,才能在人的素质统一体中形成最坚实的基础。

    2.社会素质的全面发展

    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特征。从职业教育的角度看所谓社会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法制素质等人们进行社会活动必备的素质。

    3.能力素质的持续发展

    能力素质主要包括体能素质、智能素质、技能素质。体能素质是人从事劳动的体力状况;智能素质是指人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预测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应变能力等;技能素质主要指从事多种职业的工作技能、社交能力、管理能力等。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实质上是对人的创造力和人的潜能的最大限度的挖掘,是人的本质的重要体现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更加惊人。据统计,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新发现、新发明,比过去两千多年的总和还要多,近20年发展起来的工业技术至今有近半已过时。因此,人们在青年时代所学的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的需要。“适者生存”的竞争法则无不驱使着人们在社会中不断地学习。由此可见,智能素质中,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学习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又能促进科研能力、预测能力等能力的发展。良好的技能素质在人们的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自明的。一个人专业技能素质越强,在职业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显著、创造力也越强;一个人的社交能力越强,他所拥有的发展空间就越广阔;一个人的管理能力越强,他所创造的社会财富和个人财富就越多。

    4. 人的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创造世界的人也应当各有所长,因此当今世界的趋势是强调教育人道化和个性化,已有更多的人认识到人的个性差别存在的必然性与必要性。个体在不同的现实社会生活条件下,根据个人的需要和发展充分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发出自己的潜能资源,才能真正成为自身的主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二、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决定了高职教育应当设置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因此,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体育课程和心理健康指导课程,保证身心素质的和谐发展

    身心隶质的和谐发展需要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指导作保障。体育作为高职教育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忽视。一方面,体育课要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合其年龄特征的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身体是适应社会生存的本钱”的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除体育课外,学校可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使体育的组织形式多样化,如:课间活动、体育运动竞赛等。与此同时,学校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开设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指导课程,这种课程可以包括专门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课,也可以是由一系列的讲座组成,有条件的学校还应积极开展心理咨询,目的在于使学生适应变化、调节自我,以积极的心态应对一切挑战。

 

学海网
   2.坚持文化课的基础性,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21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的世纪,人才的差别不仅在于专业知识与技能,更在于人才的基本素质,这些基本素质即.要求学生作为社会的人和国家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理论、技能和态度。高职教育虽然具有很强的职业定向性与应用性,其生命力在于培养学生的技能技术,让学生得以就业,能够生存,但任何一种技能的培养、发展和提高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之上的。因此,高职教育课程必须坚持其基础性,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正如一座高层建筑物,如果基础打得不深不牢,那么建立在其上的各式建筑,无论多么华美,都会因为没有牢靠的支持而难以长久屹立。高职教育应开设语文、数学、哲学、经济、法律、道德修养等领域的文化基础课程,这些课程应具有提高、强化、平衡、补偿四个方面的基础功能。提高,就是使学生在原有文化基础之上达到高等学历层次的基本要求,提高文化水平;强化,就是加强与职业专业课紧密相关的内容,以及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普通文化课的内容;平衡,就是除职业专业课外,还应当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有利于品德、身心健康的发展等;补偿,就是完成诸如环境、安全、媒体、闲暇等方面的教育,以补偿学生家庭教育及其基础教育的不足3。当然,在较短的时间内,学校不可能也无法给予学生所有基础性的知识,那么,基础课程内容的选择就应当在基础中有优先,优先中体现精简。

     3. 突出课程的实用性,适当开设综合课程,促进能力素质的持续发展

    高职教育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种人才要能实现“零距离上岗”,因此决定了高职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所开设的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要对学生上岗具有实用性,使其通过专业课程学习能熟练的掌握一到两门专业技术,真正实现毕业后就能上岗、上岗后就能靠技能技术立身。技能技术的掌握对于高职学生将来迈进社会十分重要,这也是衡量高职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方面,但与此同时也要认识到高职教育更应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美国劳工部一项研究预测,现在20岁的年轻人在今后一生的工作时间内,职业的转换将会达到6~7次之多。这种情况表明,一个人一辈子固定在一种职业或一个工作岗位上的时代即将消失,我国社会也发生着同样的变化4。职业或岗位的变换并非五条件的,它要求变换职业或岗位的人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变化了的工作,否则就有失业的危险。这就足以表明高职教育要能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就业打下基础。为此,不少学者提出了要使课程综合化。所谓课程的综合化,并不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课程内容的简单相加,而是不仅要体现在专业内知识的综合,又体现在不同专业知识的综合,还体现在专业综合实践活动,这样的课程能使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得更加宽广的知识。同时,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要体现人文精神、社会科学与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的有机整合,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变通能力,为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力素质的持续发展贮能蓄势,使他们成为能迎接新世纪任何挑战的成功劳动者或创业者。

    4.加强课程的开放性,适应人的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

    课程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因培养目标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它当然必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唯有开放,才能尽早知晓最新的动态;唯有开放,才能有效接纳最新的思想观念。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最大空间。为此,课程的开放性应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课程设置的灵活性。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关注和探求,在于体现人的自我实现5。因此,高职教育应灵活设置多门类的课程,以满足不同个性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等方面自主地、有目的地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课程进行学习。这种自主选择得到充分满足,就越能促进个体的发展。第二,课程内容的前瞻性。课程要根据社会的发展、职业岗位需求的变化不断加以调整,弃陈纳新。这就意味着课程必须引进前沿科技知识,并且把有争论的知识和无结论的探索述评给学生,激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使其潜能和个性得到进一步发挥。第三,课程实施的和谐性。课程实施一般是在班集体进行的,班集体必然存在着成员间的独特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某种气氛。课程作为班集体成员间进行交流学习的信息资源,自然成为班级人际关系交往的桥梁和纽带7。因此在课程实施中,要注意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和团体气氛,给学生留有自由创造的空间和时间,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大胆探讨,以造就具有鲜明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桂建生  胡国强    《人的发展教育论》  岳麓书社  2002年第1

    2  石书臣《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涵义和时代特征》《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

    3  王运行  朱丽华《论高职教育的文化基础课程建设}《职教论坛》 2002年第7

    4  吕鑫强《新形势下高职课程的若干理论要点》《教育发展研究》 2002年第9

    5  叶肇芳《论职业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职教论坛》  2000年弟5

    6  刘彦文《论课程的基本特征》《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年第28

    7  靳玉乐  黄清    《课程研究方法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杜 20003月第1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