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当前职教课程改革中值得关注的倾向

当前职教课程改革中值得关注的倾向

日期: 2009-1-7 4:43:42 浏览: 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黄克孝

   摘要:目前我国职教的课程模式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境地。“以职业实践活动导向”的课程模式,在理论上已有扎实基础,在实践中已取得显著效果,确实是一种较适用于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值得推广。但是,它决不是职教惟一可用模式,而且其本身也有缺陷要予以弥补,另外还有适用场合和条件要求的问题。因而,在其即将形成燎原之势时,须冷静思考、谨慎求实,避免产生大起大落的尴尬局面,从而延误了宝贵的改革时机。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模式;改革

   

    一段时期,无论是中职校还是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受阻。

学海网
经分析,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不是没有就业岗位,而是我们的学生无法应聘许多紧缺的、新的、技术含量更高的工作岗位。在强调就业市场导向和争取订单式培养,以及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后,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被动局面总难改观。不少职教院校认为,自己所面临的实际,是就业市场要求越来越高,而生源的进分却越来越低,学生学不了、更不愿意学,难以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其实,究其根本是我们职教的培养模式出了问题——它已无法适应经济和生产技术的迅猛发展,无法适应变化了的生源状况。因此,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进分降而又降的生源状况,迫使职教的课程模式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境地。

    “以职业实践活动导向”的课程模式,主张以养成受众现实的职业能力为宗旨,以从事现实的职业活动的任务要求为内容,以现实的职业活动进程为组织教学活动的线索,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据一些个案的实践证明,该模式的推行对于缓解当前职教课程模式在两个方面的主要矛盾,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要尽快摆脱传统学科中心课程模式的影响,达到以养成企业界所需职业能力为宗旨的教育目标,利于学生的就业。“以职业实践活动导向”课程模式的倡导者认为,传统的职教课程模式带有浓厚普教学科中心色彩,是一种以“认知”为宗旨的课程模式。因而不适用于培养主要能“会做”的工作者的职业教育。只有理解(而且还常常是一知半解)、没有实际工作能力、还不愿好好做的人,不是生产现场所需要和欢迎的职工。而会做的功夫,是要在模仿实际工作中才能领悟 (大都是程序性的默认知识),光靠读书本(陈述性的显在知识)、离开了实践活动是培养不出来的;愿做的品质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才会更有效。“知”与“行”是有紧密联系但性质不同的两个系统。既然职业教育是以养成职业能力为主旨,就必须在实际或模拟的职业情景中,并按照职业活动的程序组织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才能培养出会做和愿做的人才来。

     例如,南京工程学院在“中德高职教育数控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实验项目”中,实践了“围绕项目组织教学和实训”的培养模式,出现了毕业生供不应求和提前预订的局面。又如,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中澳 (重庆)职教合作项目”中,实施了“以行业为先导、以能力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界和学生的好评和欢迎。②实践证明,“以职业实践活动导向”课程模式对于满足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就业有显效。

    其次,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职业实践活动导向”课程模式的倡导者还依据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入学进分低的学生不一定低能,这些学生只是在以逻辑思维能力等适合于解释世界的认知活动中遇到了困难,而在改造世界的职业和技术活动中可能会有其智力强项。我们职教的学生,从小学、初中、高中长期以来在有问题的普通教育模式下,他们的智力特长不仅没有得到发挥,相反饱受挫折,而且还彻底磨灭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所以到了职业院校如果还是以原来模式对付他们,就难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更无主动性可言。正是以实践活动为导向的模式,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发挥自己智力强项的机会,唤醒了他们的自信心,焕发了学习热情,充分挖掘了他们的潜能,不少学生有了惊喜的表现。例如,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运用了该模式,不仅不少学生很有成就感,而且还成了组织群众文娱活动的能手,在实训实习时就成为地区、企业受欢迎的行家里手。

    总之,“以职业实践活动导向”的课程模式,在理论上已有扎实基础、在实践中已取得显著效果,确实是一种较适用于职教的课程模式。尤其是其合理内核值得吸取——只有在职业实践活动中才能学会“做”,并能符合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需要;只有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学习特点与特长出发,才能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然而,“以职业实践活动导向”的课程模式,是不是我们多年来要探索的、理想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笔者以为,在积极提倡和大力推广该模式之前,还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冷静和深入的探究。笔者的初步认识是:它是职教课程的一种好模式,但决不是职教课程惟一可用模式,而且其本身也有缺陷要予以弥补,另外还有适用场合和条件要求的问题。笔者以为,切切不可采取“大一统”、“一刀切”、“一风吹”的推广策略,为此提出以下各点请同行们斧正。

学海网

    第一,“以职业实践活动导向”的课程模式是世界上不少国家职教界课程研究与实践的趋势与努力探索的方向。

    世界职教课程模式的发展趋势,早已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发展,当前又向个性本位演变。在我国推广已久的“双元制”和“CBE”两种典型的能力本位课程模式,也正在经历着个性化的变革。如德国近年来“教学领域改革”,就是针对“双元制”在现代社会所面临的挑战而开展的改革。该项改革仍坚持将学习领域建立在行为活动领域之基础上,通过小组形式、针对职业活动项目在工作中学习,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组合或综合的培训。③又如,“CBE"模式增加了发展模块等等。但是,坚持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方向不变。因此,“以职业实践活动导向”的课程模式改革大方向正确。当然,对于理论教学的地位、形式及其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还有不少争论。

    第二,从理论渊源来看,“以职业实践活动导向”的课程模式是活动课程模式的现代发展。在活动课程中,理论教学只能处于辅助的地位,而且给予学生的只是针对具体职业活动相关的知识,因而往往是零碎的、狭窄的并缺乏发展性的,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劳动者综合职业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要求。所以,要看到“以职业实践活动导向”的课程模式有其先天不足,其本身也有缺陷要予以弥补。

    第三,职业教育已客观存在多种有效的模式。除了成功的“双元制”、“CBE"等活动型职教课程模式外,有些国家和地区的学科型职教课程模式同样也取得了成功。如,我国有的学者在分析了日本职业学校的课程模式后,认为“专业教学过程中建立平行的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两种体系是可能的;且应肯定它对体现职业教育特征的价值。”④当然,这种学科型职教课程模式是经过现代化改造的。总之,职教课程特点是模式多元化,不宜强求一律,不同地区、专业、对象、条件可有不同模式的不同变式;每种职教课程模式都有其适用场合和条件要求。例如,上述日本职业学校的学科型课程模式,其重要条件是学校职业教育之后,有强大的企业教育作后盾,企业要求学校打好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具体职业能力主要由企业养成。任何职教课程模式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背景,使用某种模式要同时顾及其相应的条件和适用范围,所以照搬照抄的移植是不可取的。

    第四,理想的职教课程模式之要害是在于妥善处理理论与实践、学科与活动的关系,现代职教必须同时兼顾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继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的养成,对于职教课程模式的取舍不宜走极端。

    第五,简短的结论与基本观点:

    1.当前应积极提倡职业实践活动导向课程模式的实践与探索。须针对弊端,破字当头,边破边立;强调适合职教的以职业(技术)活动为导向,强调学习者为中心,调动学习积极性。

    2.要继续探索不同地区、行业、专业,不同类型(职业技能与技术、教育与培训)、层次的不同亚模式。

    3.要进一步努力探索将活动与学科结合的各种整合型职教课程模式——理想的现代职教课程模式的创建。

总而言之,当前在针对传统职教课程模式的弊端,反其道而行之,努力试行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的模式,有其积极的意义。然而,在其即将形成燎原之势时,须冷静思考、谨慎求实,应致力于按照实际情况的创新,以避免产生大起大落的尴尬局面,从而延误了宝贵的改革时机。

 

    注释:

    ①南京工程学院“中德高职教育数控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实验项目”研究报告(打印稿)

    ②《机械职业教育》2004年第67期.

    ③米夏埃尔?瓦格纳“学习领域的改革和创新”,2001.9.中德“学习领域的改革和创新——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研讨会暨成?果展览会”论文报告演示稿.

    ④“日本技术高中课程设置的特色及其启示”,网上资料,具体作者、出处已不详。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