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构建和谐的高等职业教育结构

构建和谐的高等职业教育结构

日期: 2009-1-7 7:32:26 浏览: 1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贺文瑾

摘要:结构问题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决定着人才培养的类型、规格、人才结构等重要方面。和谐社会建设对高职教育结构提出新的要求,即为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学习型社会作出贡献。构建和谐的高职教育结构,要求高职教育从中心城市向城郊拓展;办学由封闭走向开放;完善层次结构,兼顾就业与升学功能;专业结构由单一化转向多学科融合。
    关键词:高职教育;结构;和谐;层次
   Abstract:The structure problem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intensional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determines the type, specifications, and structure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struc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namely distributing educational resources reasonably, promoting hum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structing learning society. To construct a harmonious struc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e should develop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central cities to suburban; run school from closed to open; perfect hierarchical and structure, balance employment, and higher school entrance function; realize the transfer from single to muti-subjects integration in specialtcs structur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tructure; harmonious; level

    近几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飞速发展。随着创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走上从数量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型的道路,实现外延和内涵发展相和谐,结构调整则是其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之一。

学海网

    一、高等职业教育结构中出现的不和谐现象
    (一)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低就业率与社会对高技能人才旺盛需求的不和谐
    近两年,由于宏观就业形势的影响,加上高校连年扩招,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大家关心的焦点问题,而高职院校的就业情况尤为严峻。2005年,我国应届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是83%,其中本科毕业生有80%以上,而高职仅为50%多。①
    是社会经济发展不需要高职生吗?显然不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最缺的就是高级技能型人才,全国部分大中城市高级技工短缺,蓝领身价飞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全国92个城市劳动力市场2003年供求状况信息表明,2003年四个季度,高级技师、技师的求人倍率(需求人数/5职人数)均大于1,即需求大于供给。2003年一季度,分。SU为1.92和1.62,二季度分别为1.81和1.73,三季度分别为2.35和2.02,四季度分别为2.01和1.72。e全国仅数控机床的操作工就短缺60万人。我国高级技工占技工总数的比例只有3.5%,与发达国家40%的比例相差甚远。可见,我们的教育事实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了不和谐,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教育结构的不合理,社会需要的人才高职院校没有培养,而高职培养的人才在社会上又过剩,低就业率实质上是人才的结构性失衡。
    (二)高等职业院校的低层次与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愿望的不和谐 
    高职院校从“三改一补”的起步开始,就面临着办学层次上的尴尬境地。一方面,它已经名至实归,进入高等院校之列,另一方面它又被限定在大专层次,再加上其他一些不利因素,如收费标准、社会观念、生源等,使得高职教育成为新的断头教育、低层次教育,高职学生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失去了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接受同等教育的机会。而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特别是本科生扩招、研究生扩招,使得老百姓更加意识到学历对个人在社会竞争中发挥的作用。因此,近年来高中毕业生复读人数不断上升,其中包括很大一部分被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如何谋求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等值,是一个和谐社会必须关注的问题,除了努力消除职业差别外,提升办学层次,提高办学水平,给高职教育同样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是当前最现实、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之一。
    (三)高等职业院校新生报到率低与社会培训发达的不和谐
    当前,还有一种社会现象值得引起重视,即一方面是高职院校新生报到率低,另一方面是社会上的培训机构热火朝天,人员爆满。这不能不引起高职的反思。自从进入高等教育行列,高职院校就着力塑造高校形象,严格入学标准,规范学制,许多院校迫不及待要升人本科院校,追求学术型大学的办学形式,忽视了职业教育自身特色,不顾社会的现实需求,让许多愿意接受、亟待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望而却步。这无疑造成了高职院校的作茧自缚,失去了许多生源和发展机遇。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作为传播应用型技术、实践性知识的教育形式,必须突破传统学术型大学的办学模式,突破学历教育的限制与僵化,打破象牙塔的封闭性,加强办学的灵活性、社会性、开放性,为更多的人提供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二、创建和谐社会对高职教育结构提出的要求
    (一)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高职教育资源必须合理分配,实现社会共享
    和谐社会首先是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在公平这个层面上,最重要的是机会平等,特别是公民受教育的机会。一个有知识、有技术的人,才能拥有和他人平等竞争的能力,才能有机会获得充分发展。
    由于历史、文化、环境、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的现状,经济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东部和西部.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的特点,以至于有外国人感叹中国是“欧洲和非洲的共同体”。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对应,教育发展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一方面,优质的教育资源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越是落后的地区,教育也落后。有专家指出:“只有给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他们才能更多地参与市场竞争,分享到更多经济增长的成果,才真正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③另一方面,教育机会的选择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平等现象.如北京、上海的一些高校,对本地考生的录取分数线要远远低于外地考生。据某一调查显示,“占城镇居民家庭总户数20%的低收入阶层享受到了11.38%的高等教育投入,而占城镇20%的高收入阶层却享受到了51.91%的高等教育投入。”④老百姓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教育权成了人为的“特权”。这也不符合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和谐社会的创建,要求社会教育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和优化整合,使受教育者都能享受到最便捷、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因此,除了相关教育政策要改变外,教育结构也应调整,特别是主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更应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出发合理布局。
    (二)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高职教育必须注重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教育尤其是促进入的发展的活动,教育以人为本的前提是要确立人的科学发展观。首先,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人不仅是一个职业人,也是一个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教育不仅要教给人谋生的手段,实现人的物质需求,还要教给人生活的知识,满足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其次,人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即教育不仅要满足人现时的需要,更要为人们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积聚潜力,提供机会。再者,人的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发展。和谐社会人的发展应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促进,体现在人类与社会、环境的协调、统一、持续发展。
    因此,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是培养高级工匠,它更要满足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要为人们进一步提升提供机会和可能的路径,为人们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三)和谐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是面向所有人的教育
    一个和谐的社会应是学习型社会,能为任何想学的人提供学习机会和学习机构。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形成“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人文关怀的精神。
    学习型社会是以知识经济的产生为前提的,它不仅带来了人类社会的变革,从工业社会转向知识社会,也带来了教育形态的彻底变革,要求从制度化的教育转向终身教育。⑤职业教育必然要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之中,而且它的参与意义更大,因为人的职业生活是其生涯的主要组成部分,人的发展是伴随着职业生涯的发展而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和力量,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提供正规的职前教育,更要改革办学模式,广泛开展职后教育和继续教育,面向所有愿意学习的人。
    三、走向和谐的高等职业教育结构调整策略
    (一)从中心城市向城郊拓展,以社区为单位布局高职教育,兼顾区域性与全局性
    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看,教育结构必须与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才能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的、和谐的发展。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加深,和谐社会的创建,世界经济结构布局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工厂企业正从中心城市向城郊迁移,因此,与生产一线紧密联系的高等职业院校布局应该下移,中心大城市向城郊、县城拓展,这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了解企业的最新人才需求动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减少学校的办学成本和学生的受教育成本。
  

学海网
  从世界高等教育布局看,各国各地区都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调整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如“韩国与台湾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学尤其是著名大学都集中在中心城市。这种学校布局的不甚合理引起了当局的重视。自70年代以来,在新设大学或批准筹办大学时,则重点考虑中小城市以及县城,使高等学校布局突破城市型,向县城延伸,这一点在台湾地区表现得最为明显……从台湾、韩国的高等教育地区结构适应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基本上是以中心城市办综合性大学为主,配合中心城市发挥经济、文化中心的优势以及发展高新技术的需要,而新设立的单科学院、初级职业学院则向县城、农村扩展,通过培养中等技术人才推动农村、县城实现工、农业现代化……通过中心城市向内陆城市辐射,从而在总体上使高等教育地区结构趋于平衡。”⑥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到,职业学校的办学下移更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当然,要根据当地的地方特色、发展重点和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布局学校,设置专业,确定层次,选择形式,使高职教育的区域特色与经济的区域特色协调一致。
    而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分布极不合理,如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各省高职院校数都在50所左右,而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平均每省只有10所左右,这与当地人力资源极端缺乏的现状极不和谐。在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布局也不甚合理,大多数院校集中在大中型城市,而县城很少。如江苏省67所高职院校,设立在县城一级的只有六七所。因此,本文认为高等职业院校应该按照社区进行规划布局。社区是生活在一定地域里的居民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以社区为单位,有利于加强学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人才供需信息更加快速直接;也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职前教育与成人教育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更有利于社区的稳定和团结,通过经济、社会、教育的和谐发展,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促进和谐社会的创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一个社区办一所高职院校,而要综合考虑社区的规模、人口、经济结构、教育实际等因素科学规划和设置,既要考虑区域性,又要兼顾地区所处的总体环境。
    (二)从封闭办学向开放办学转化,丰富办学形式,兼顾正规性与非正规性
    1.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
    高职院校应该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规范的教育教学制度,开展各类正规与非正规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包括全日制、部分时间制、短期培训、单科进修、继续教育、新技术培训、个别辅导等,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广泛的、多样化、多层次的社会需求,也才能激发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真正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
    2.谋求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学历证书的等值
    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仍在发展完善阶段,实际实施效果不尽理想,社会仍然存在盲目追求高学历和使用低素质劳动者进行低水平生产并存的现象。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的不等值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人们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点可借鉴英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实施经验。英国的“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连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一起,将取代其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并为全国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一个渐进的框架。这一框架类似于普通中等教育证书、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以及初级学位和高级学位的学术性资格证书的框架,并与这一框架并驾齐驱。”⑦因此,建立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完善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等值,将有利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顺利推进,也为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提供了保障。
    3.携手社区教育共同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是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密切的教育类型,以社区为单位建立的高职院校,要充分参与到社区教育中,可以通过传播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通过为社区居民开展技术培训、休闲教育,通过为社区的和谐发展出谋划策,带动社区教育提升层次,为民造福。
    (三)从专科层次向上延伸,完善层次结构,兼顾就业与升学
    1.允许部分条件较好的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
    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既不能主张盲目升本,因为社会生产力对高技能、高技术人才的吸纳能力不是很强,但也不能全部封杀升本,因为我国高技能人才的极端匮乏是不容回避的事实。高度重视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因此,应该允许并鼓励一些办学质量较高的高等职业院校积极探索本科层次的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为高职人才继续升学提供通道。
    2.利用普通高校资源培养本科及以上技术人才
    教育资源的共享是和谐社会的要求和目标,普通高校特别是一些工科院校,有较好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经验,在培养工程技术人员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只要加以改造,强化实践教学,必然能承担部分本科型高职人才的培养任务。
    3.积极参与职业资格制度建设,为社会人员业务晋升提供服务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需要全社会各方的配合与协作,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与人事、劳动等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提供相关教育与培训,开展职业资格培训、认证工作,让社会工作人员也能在这里得到深造发展的机会,这也是提高高职院校办学层次的重要方面。
    (四)从狭窄单一向多学科融合,调整专业结构,兼顾专业性与综合性
    1.专业结构以产业结构为导向
    专业结构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与类型,也决定了教育为社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否合格;高职教育是与生产一线紧密联系的,在当今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加速期,其专业设置要把握我国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及时更新,作好长远规划。“根据联合国贸发会和亚洲开发银行预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7年,就业人员的结构将会发生很大变化。建筑业将增加92.8万人,增幅2.2%;纺织业将增加282.5万人,增幅23.6%;服装业将增加261万人,增幅52.3%;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电信、商业、旅游、外贸、航运等)增加266.1万人,增幅2.1%;食品加工业增加 16.8万人,增幅2.1%。与此同时,一些产业部门的就业人员将会减少,农业将减少966.2万人,减幅3.6%;汽车工业将减少49.8万人,减幅14.5%”。Q高职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必须参考这些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2.专业结构综合化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正显示出明确的分化与综合两种趋势,在各个领域出现了越来越细的分工,而在各个领域之间,融合性、渗透性却越来越明显,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不断涌现,新技术的共享性越来越强,从而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复合型、一专多能型人才倍受欢迎。相应地职业教育的专业也日趋融合,很多交叉性专业不断涌现,如电子与机械的结合、计算机与电子机械的结合、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结合等,专业之间的界限日渐淡化,高职院校的专业综合化、交叉化趋势会日益鲜明。
    3.专业课程组合化
即通过课程之间的灵活搭配和组合,替代僵化的专业设置,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美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往往是通过不同课程的组合来实现人才培养的专门化。这种课程设置,既打破了狭隘的、封闭的专业壁垒,又增强了课程设置的灵括性,学生选择的自主性,学习内容的包容性,提高了学校教学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但是,这种课程的实施需要一定的保障条件,例如,要有灵活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要增强学生选课的自觉性和科学性,尤为重要的是学校提供的课程必须丰富且全面,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否则,很难保证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日本一般性的大学能提供给学生选择的课程达6000多门,而我国一般的综合性大学可开课程才2000多门,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选课的需要,也难以灵活适应社会需要。课程建设是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注  释]
①转引自王寻.高职毕业生究竟离“灰领”有多远?[N].教育文摘周报,2006-08-23.
②郝克明.在“教育家与企业家共话教育”论坛上的开幕词(摘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
③④袁夏良等.和谐:关注机会公平[N].文汇报,2005-03-13.
⑤谈松华.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1).
⑥高德鸿.亚洲“四小龙”调整高等教育结构适应经济发展[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8,(2).
⑦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3.
⑧唐以志.古巴战、机遇与行动:通向小康社会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2,(34).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