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下弹性学制的思考

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下弹性学制的思考

日期: 2009-1-4 22:28:46 浏览: 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袁 静

摘要: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弹性学制的实施经验和改革经验,探讨在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下弹性学制的必要性,并从动态管理、学分制与证书制结合、模块或课程体系建设、考核标准等角度阐述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下弹性学制的基本要点。
关键词:高职教育;学分制;弹性学制

 
    一、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下弹性学制的必要性
    (一)弹性学制可保障学生发展多元化
    学分制的优点在于其人才培养规格和类型的多样化,重视学生个体素质上的差异,突破过去学年制“一刀切”式的教学计划。可以根据不同类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设计合理、富有弹性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弹性学制的学科体系、过程管理等内容都是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根本宗旨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弹性学制可保障生源稳定
    灵活的学制,给学生的学习选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和可能性。

学海网
时间充裕的学生可选择全日制学习,时间不足的学生可以在非全日制学习中完成自己的学业;资质或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自己选择的短期内提前毕业,基础较差的或因种种原因落后的学生,可以在弹性学制规定的最长期限内,延长或推迟毕业时间,直到所有课程达标后再毕业;过去贫困生往往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或怠学,最终影响学业甚至难以毕业,在弹性学制下,可以中止学习而去打工挣取学费,再回学校继续完成学业,甚至可以提前就业,半工半读,学制虽然因此而拉长,但最终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毕业证书。这种弹性学制之特殊性和灵活性,完全可以满足学生全方位的需求,对学生及其家长的吸引力是显而易见的,对稳定并扩大高职院校生源具有强劲的保障作用。
   (三)人才供需双方一体化可保障就业率
实行学分制的学校既可以应用企业提供的质量标准,又可以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并随时输送到企业,再根据学生学业需要,以企业支持为坚强后盾,为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学习、实践、就业的培训环境和机会。这样,既满足了社会、企业和市场的需要,也满足了学生和学校的需要,还可保障学生的就业率。
 
    二、国内外院校实行学分制下弹性学制的基本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这种学制是其高职教育高度发达的重要制度保障。例如,实行“双元制”的德国,每一类职业学校都并非一种学制,同一专业学制有两年、三年、三年半的。新西兰的职业学校学制也是长短不一,教学安排有全日制、半日制、部分时间制。英、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也存在类似情况,职校生学习时间的长短往往按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而定,一般没有年龄和时间限制。
    国内普通高校已积极探索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已出台弹性学制的规定,2003年在新生中全面实行弹性学制。本科生可在3~6年修完学分后毕业,取消“本科4年累计5门课不及格不能毕业”的规定,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不再补考,允许学生3—6年重修重考,但重修重考的学生需要交纳一定的学费,4年后还没有修完学分的学生,学校不提供住宿,在2年内修完学分的,学校给其发放毕业证。
北方交通大学也完全实施了弹性学制,学生可提前毕业,可滞后毕业,也可休学创业。新生被录取后,学校将进行摸底考试,根据学生的成绩分四个层次,分别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学生有选择教师的权利;本科生在3-6年内修完规定的学分后就可毕业。特殊人才可自己提出培养方案,经过学校认定后,可突破现有的框架,给其制定特殊的培养方案并实施。
 
   
学海网
 三、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下弹性学制的要点
    (一)树立学分制下弹性学制的动态管理观念
    学分制下弹性学制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更加多样化,教学内容、教学情况更加复杂,学生流动加快,学籍变动频繁。这些变化必然增加教学管理的难度,如果管理者的管理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静态管理水平上,就难以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所以,学分制下弹性学制对动态管理的精确性要求很高,除了不断加大教育资源的投人、及时更新教学管理软件外,注重师生素质的提高、树立师生动态教育及管理观念,也是实施学分制下弹性学制的重要前提。
    (二)推行学分制与证书制结合的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要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科制定学分,颁布学分制度,并与证书教育制度相结合。无论是选择全日制、半日制学习,还是业余时间制、阶段时间制学习,学生都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通过考试积累学分。单科成绩合格者,可以获得相应的单科证书,单科学分累计达到相应的总学分时,获得相应专业的技术等级证书或相应学历的毕业证书。学生也可以参加社会性的各类等级考试,取得的各类合格证书经认可后,替代教学计划规定的相应课程考试并取得该课程学分。学分制与证书教育制的结合,符合弹性学制的要求.能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高职院校学校办学的多元化发展,增强办学的灵活性。
    (三)构建学分制下模块式课程体系
    为满足不同类型学制的教学和学习需要,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度,专业技能熟练精通”作为高职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按照“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学制机动灵活”以及“宽基础,活模块”等方式,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公共基础文化课程类型模块和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主干课、专业选修课程模块4种课程类型的模块体系。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知识、能力特点,确定不同专业课程模块学分所占比例以及毕业所需总学分,学生必须按照教学计划规定和课程体系要求进行选课。这种课程体系是一种水平标准化课程体系,可以使学生在基础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上得到全方位的训练,从而保证毕业生的质量。
   (四)建立健全学分制下的考核标准
加强考核管理是学分制下弹性学制的关键环节。公共基础文化课、专业基础课的单科证书要考陔,专业主干课、专业技能技术等级证书要考核,专业实践(动手)能力也要考核。制定各级各类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制度,严格组织考核,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用人单位、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可以成立不同层次的资格考试委员会,根曙国家颁布的行业等级鉴定标准、行业发展趋向、企业用人标准、学校和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考核标准,通过各层次考核,严把质量关,确保毕业生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秋明.我校弹性学习制度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10). 
[2]杨德广等.中国学分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 
[3]孙 娜,周欣宇.是什么制约了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N].中国青年报,2003. 
[4]杨延.学分制、弹性学制下的职业教育教材建设 [J]职业技术教育,2003,(7)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