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论高职院校特色创建

论高职院校特色创建

日期: 2009-1-5 19:53:23 浏览: 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陈 哲

摘  要:特色创建是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对高职院校特色的含义与属性,以及高职院校特色创建的理论依据、原则和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特色;含义;属性;理论依据创建原则;创建途径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有特色或创新项目是获得评估优秀的必要条件,这对于引导各高职院校准确定位,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凝练和创建办学特色,走特色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特色的含义与属性
    关于高职院校特色的含义目前最权威和广泛的说法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对特色的描述,即“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

学海网
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
    作者认为,高职院校特色是“高职院校所表现出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具体来说是“高职院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结合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通过长期不懈追求所形成的,对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有显著作用的,相对稳定并不断发展的,校内外成员公认的,与其他学校不同的独特风格或品质”。因此,高职院校特色具有独特性、匹配性、积淀性、目的性、公认性、稳定性、发展性等属性。高职院校特色是在一定的办学思想下形成的,是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的反映、折射和物化。办学思想包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包括特色创建的理论依据,也包括学校举办者的创新思维。高职院校特色的独特性指它的差异性,非一般性;匹配性是指高职院校特色要与其所处的内外环境相互匹配,相互促进;积淀性是指一所院校的特色创建需要一个过程,一定时间,非一时之功,非一蹴而就;目的性是指高职院校特色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它必须有利于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否则就毫无益处,不能称作特色;公认性是指一所院校的特色要同时得到校内外成员的公认,并且校内成员的公认比校外成员的公认更重要,这一点与现在所讲的高职院校特色的社会公认性有很大不同;高职院校特色的稳定性和发展性是指它要相对稳定,不能朝秦暮楚,忽东忽西,摇摆不定,但它又是发展的,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不断扬弃,不断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内容,是稳定性和发展性的对立统一。
高职院校特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高职院校特色是高职院校的类或群的风格,指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的高等院校或中等职业学校,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所在。狭义的高职院校特色是指一所高职院校结合自身条件和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风格。本文所述主要是指狭义的高职院校特色。高职院校特色在宏观上是一所高职院校区别于其他同类院校的办学风格;在中观上指一所高职院校某一领域的风格,个性色彩;在微观上指一所高职院校在某方面的独到之处,独特做法。
 
    二、高职院校特色创建的理论依据
    对高职院校特色的认识和创建需要上升到理论层面,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对高职院校特色的认识,增强高职院校特色创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把握特色创建的方向,提高特色创建的效率。从根本上讲,高职院校特色创建的理论依据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认识高职院校特色,指导高职院校特色的创建。
    1.哲学依据
    具体来说,高职院校特色创建的哲学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事物的共性与个性辩证关系的原理。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事物的共性。每一事物,每一过程的矛盾及其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每一个不同事物、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都包含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一种运动形式区别于其他运动形式的特殊本质。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事物的个性。就一所高职院校来讲,与同类的其他院校相比,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比如,都属于高等职业教育,都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等等,这即是矛盾普遍性,各高职院校共性的表现。此外,各高职院校都有其内在的矛盾特殊性,有不同于其他同类院校的个性,其矛盾的特殊性和解决矛盾方法的特殊性决定了各高职院校的特色。
    2.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他的《政治经济及赋税原理》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资源都是稀缺的,生产某种产品一定要放弃其他产品的生产,放弃的其他产品就是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国家,那么,这个国家在生产这种产品时就有比较优势,从而国际贸易能给各国都带来好处。比较优势的存在正是国际贸易的基础。这一理论虽然是经济学理论,但在进行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创建时,也同样适用。任何一所高职院校其教育资源都是稀缺的,创建某种特色往往必须放弃另一种特色,即特色机会成本。比较优势理论告诉我们两点,一是高职院校必须寻找比较优势;二是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建一种或几种比较优势成本低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在同类院校中具有比较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组织理论开放系统模式的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由美国学者劳伦斯和骆奇等人创立。权变理论有三种假设:①不存在最佳的组织方式;②任何组织方式之间都不等效;③最佳的组织方式有赖于组织环境的特质。简言之,内部特征能够吻合外部环境的组织,就能达到最大效果。权变理论的焦点是注重外部环境的影响。其基本主张有四个:①整个组织的运作都在开放系统之中;②行政者必须依据组织内的人、事、地、物和环境的要求及限制,做出适当的回应;③每个组织都是独一无二的,同样的策略在不同组织中都会产生不同的功效;④不同的领导方式应用于不同的情景中。策略的好坏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最佳策略。
    作为组织的职业院校,必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与外界发生信息、物质交换。一所职业院校的外部环境包括国家的法律、政策、所处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自然资源、地理条件、人口、交通、各产业的组成及变动等。权变理论告诉我们,一所职业院校只有适应环境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职业院校所处的环境不同,应具有不同的特色,特色受环境制约,这是职业院校特色的必然性和多样性;特色无好坏之分,关键是学校内部特征与外部环境的协调与匹配。
    4.价值工程理论
    高职院校作为一种组织,有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其价值在于高职院校的功能能满足学生、家长及社会的需要,其价值大小在于满足这些需要的程度。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采购工程师拉里迈尔斯创建的价值工程学有一个著名公式:V(价值):F(功能)/C(成本)。
    把此公式应用于高职院校办学实践中可以得出“高职院校的价值等于其功能与成本之比”的结论。要增加高职院校价值,就要提高功能,降低成本。众所周知,近几年高职教育发展很快,规模迅速膨胀,但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欠缺已成为影响高职教育功能提高的重要“瓶颈”因素。所以,要增加高职院校价值只有提高其功能,并且要通过增加有效投入、更大的增加其功能来实现。目前,高职院校社会认可度还不高,社会评价偏低,高职院校往往是高中毕业生最后的无奈选择,这除了公众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和社会、历史原因外,高职院校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功能发挥不完备,办学没有特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不高才是关键因素。所以,高职院校要增加其社会价值,受到家长、学生、社会的欢迎,就必须走特色建设之路,从而提高其功能和价值。
    5.创新理论
    创新理论是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1917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的。按照熊彼特的观点,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由于这种“创新”概念较好地体现了技术变革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促进了技术与经济的结合,所以“创新”概念已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特色”的基本属性是独特性,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创新”。这一理论告诉我们,在高职院校特色的创建中,不能因循守旧,要摆脱旧的思维模式,借助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开拓创新。
 
  
学海网
  三、高职院校特色创建的原则
    通过以上关于高职院校特色含义以及特色创建理论依据的讨论,作者认为,高职院校特色的创建应遵循共性个性统一、环境匹配、功能最大、创新与发展四原则。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告诉我们,提倡和开展特色创建,并不是要求一所高职院校脱离高职院校大家庭的共性,而是要克服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千校一面”、缺乏个性的现象。特色创建绝不是与高职教育分道扬镳,另起炉灶,绝不是不借鉴同类院校成功经验,甚至包括普通高校的成功经验,而是办有鲜明特色的高职教育,有鲜明特色的高职院校。
    环境匹配是说环境对高职院校发展和特色创建的重要作用。“橘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作为一个组织的高职院校,特别是学校领导,要能敏锐而全面地感知环境,认真而深刻地研究环境,及时而适度地调控环境,科学而准确地预测环境,充分而有效地利用环境。每一所高
 职院校都有其服务的地域和空间,其特色的创建不能脱离其所处的环境,否则其特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功能最大是说要增加一所高职院校比较优势,增大其功能,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及学生的需要,增加其价值,提高其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学校组织价值的提高也意味着学校的兴旺发达,学校和师生利益的实现。这不仅需要学校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而且更需要学校办学特色的创建。
创新与发展是说高职院校要办出个性,针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要有新举措。特色不等于创新,创新必有特色。另一方面,特色的创建必须有发展的眼光。所谓发展就是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特色的创建不仅有利于学校目前、近期的发展,而且更要具有前瞻性,有利于学校的科学发展、持续发展、长远发展。总之要创建“青松”特色,而不是“昙花”特色。
 
    四、高职院校特色创建的途径
    如何进行高职院校特色的创建呢?
    1.树立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
    办学指导思想是一所职业院校的灵魂所在,特色之本,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总开关,牵一发动全身,直接影响学校的定位、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同样,办学指导思想对特色创建有指导作用,特色是办学指导思想在办学实践中的展开和具体化,是一个由精神变物质的过程。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来自于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等文献的学习与领会。因为这些文献的精神来自于实践,是我国20多年来高职教育的经验总结,是对世界范围内高职教育经验的借鉴,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东西。笔者认为,高职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不应该多元化,而应该一元化,应该统一到以下表述上来:“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2.科学定位
    高职院校特色定位依赖于高职院校的定位,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高职院校的科学定位就没有高职院校特色。高职院校定位问题已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因为此间题在国家法律和有关文献中都有明确表述,并且通过多年的争论、探讨基本达成了共识。从类型上高职院校综合而言属于高等职业教育,是1997年“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ification of Education简称ISCED)中的5B类教育;从学历层次上属于专科层次的教育;从服务面向上是服务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从发展道路上,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从培养目标上,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问题是,具体到高职院校办学实践,定位问题远未解决。一些学校忙于扩大规模,只追求专业和在校生的多少,不追求质量;一些学校不安于高职教育,忙于升本。这就导致了一些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质量不高,没有特色,在技能上不如中专生,在知识的掌握上不如本科生,这不仅浪费教育资源,也耽误了一大批青年学生。  所以,高职院校科学定位问题不仅是个认识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应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职院校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主要领导应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改革与建设的关系,科学定位,下决心办一流高职院校,并在此基础上选准突破口,创建特色。
    3.多维度创建特色
    高职院校所处环境的差异,即不平衡性,高职院校办学因素的多重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多维性。一所高职院校可以呈现多种特色,除了学校特色外,各个系 (院)、各专业也可以有自己的特色。高职院校特色可能体现在不同层面:①体现在总体上的治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②体现在教育上的特色——教育模式、专业特色、人才特色等;③体现在教学上的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④体现在教学管理上的特色——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高职院校的地方特色是主动适应当地需求;时代特色是大力开展创业教育;专业特色是体现区域性与开放性、适应性与前瞻性、稳定性与灵活性、必要性与可行性四个统一;课程特色是实践现代学术观念;教学特色是始终做到产学研结合;师资特色是建设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教育特色是素质教育。以上提出了高职院校特色创建的可能维度,当然不只这些维度,可作为高职院校特色创建时特色定位的参考。
    4.全员参与,形成风气
    职业院校特色的创建中,院校主要领导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广大师生的实践与传承也是不行的。要通过学习、讨论,统一认识,调动学校全体成员的积极性,自觉地投入特色创建工作中去。特色是一所高职院校独特的色彩、风格,使人有立体感和熏陶感。特色深植于学校成员的精神之中,成为由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组成的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独特的校园风气。风气,不是个别人、个别事、个别现象,是带有普遍性的重复出现和相对稳定的行为心理状态,并成为影响整个组织的重要因素。特色之风气,是一所高职院校区别于其他院校的独特风气,它是一所院校中诸多风气中最突出和最具典型的风气。它在学校的长期办学中形成,体现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全体人员的特有思维和活动范式,构成学校的风格或品质。
    5.刻意追求,长期打造
    特色不会自发产生,她是一所高职院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指导下,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刻意追求、长期打造的结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办学特色的形成也要经过由不显著到比较显著,再到非常显著、成熟的量变质变过程,正像荷花开放一样,由尖角微露到荷花绽开,再到满塘争艳。特色的创建要投入一定的物力、人力和财力,要付出一番艰苦的劳动,在特色创建中也可能有曲折和反复,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原因,继续创建。即使特色形成了,校内外认可了,也还要适应变化的形势,不断为特色注入新的内容,使特色永葆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Z].教高[2004]16号.
[2]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Z]教高[2004]1号.
[3]杨念等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