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学习动机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学习动机中的作用

日期: 2009-1-2 14:08:37 浏览: 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柳素芬,侯庆来

[摘要]信息技术注重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以兴趣为融入学习过程的切入点,在培养学生学习动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引发学习动机的心理机制和信息技术作为诱因的外部条件出发,对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动机;学习需要;学习诱因
脑科学研究表明,现代正常同龄人群之间在先天智力上并没有太大的差距,然而为什么在校学生的学业成绩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调查发现,学习动机缺失是导致学习困难和学业成绩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动力,在学习活动中有着启动、导向、维持与激励功能,起着确定方向,提供动力,控制进程和促进成功的作用。有动机的学习效果较好,无动机的学习往往是敷衍了事。

学海网

一、动机、学习动机与信息技术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知识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动机是指直接引起、推动并维持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动力,为个体提供方向和能量,被视为人类行为动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点燃火焰”的重要作用。学习动机是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是整个学习过程的“触发器”和“催化剂”,不仅决定着学习行为的唤起,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绩效,虽然学生的学习困难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从本质上讲,学习动机是一种外在于学习过程的控制力量,它对学习的影响不是以实体的方式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之中,而是通过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唤起情绪和促进强化来对学习过程施加作用的。
研究表明,引发动机需要两个必备条件:一是内在条件,即需要或称内驱力,是个体对某种东西缺乏时产生的失衡感和紧张感;二是外在条件,即诱因,是存在于个体之外的各种外部刺激。在学习动机中表现为学习需要和学习诱因两个条件:学习需要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并把学习活动指向某一具体的目标,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学习诱因是学习动机形成的外在动因,表现为通过某种外界的刺激或作用而产生的激发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同时也是信息技术融入学习过程最直接的切入点。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技术的应用,还要进行合理、科学、有效的教学系统设计以及学习动机与情感的调动。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学与教资源和学与教过程的设计、开发、管理、运用与评价,促进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来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育教学辅助手段,对于其在教学效用要给予准确的定位和合理的评价,既不能夸大其教学应用涵盖的范围,也不能贬低其应用的价值,结合各类媒体的表现特征和教学功能,找到合适的位置来确定生存法则和发展思路。本文试着利用信息技术内涵丰富,知识密度大、内容更新快捷、形式变化多样和信息集成控制的特征,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改善学生学习困难。考虑到媒体教学效果的局限性和提高学生理解、促进知识迁移和对知识深层解读等方面的有限性,动机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不失为其发展的一个创新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也证实,基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序及实用工具为学习提供的更加丰富的计算机技术支持环境,对学生学习动机和态度有一定积极影响的结论已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认可;同时,一份基于计算机教学单项研究的元分析数据显示,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适应学生需要、兴趣、知识准备、爱好与学习方式,对所有年龄段和所有学科领域的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立足信息技术原始的媒体特征,形成触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外在诱因,促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的内部条件,达到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目的,最终形成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观念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手段的情景性、逼真性、激励性、虚拟性和动态性特征与优势,充分分析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来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环境,吸引视听,诱发学生思维,激发起学生学习动机,应成为教育技术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动机培养的方法
学习动机由学习的外部诱因触发,由学习的内在需要维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之间的认知规律,将学习动机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是保证有效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与基础。概括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学习动机中的应用:
(一)借助情景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视野中的媒体不仅是一种物态的工具,而且还是当代文化中最具表现能力的手段之一,它能向学生提供多种信息处理能力和多重刺激信息,有着强烈的视听冲击力和感染力。这种多维感官的新颖刺激、非线性跳转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只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认知、情景与激励工具,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情境的设计,使“教学充满兴趣、富有意义和具有适当的挑战性”[1],以造成学习内容与学生认知心理之间的“冒险”与“冲突”矛盾,来有效的激起学习兴趣,唤醒学习动机。,
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介入学习过程,改变了以往“黑板+粉笔+教材”的传统教育模式,充足的学习工具、丰富的网络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同时教师利用监控与交互系统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提供适当的帮助,促使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以进一步增强学习动机。比如美国俄亥俄州Butlerville小学率先使用Blog技术,并不断创新,用“有声网络博客给小学生新的学习环境”,使“那些勉强读书的学生也变得有动力学习了”。[2]

学海网
(二)注重过程评价,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过程评价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支持的有效评价方式之一,成长记录袋是过程评价的主要形式之一。传统记录袋以纸介质为载体,将学生平时的作业成绩,考核成绩,学习态度,个人总结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记录在内,网络技术和存贮技术的发展和对之研究的深化,电子档案袋崭露头角,弥补了传统档案袋工作任务繁重和资料整理困难的不足,给过程评价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教师可以综合利用传统档案袋和电子档案袋,通过分析学生档案袋的具体情况来衡量每一个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努力程度,特别要多关注学生通过努力获得的进步,及时提出表扬,使他们的努力得到肯定,价值得到肯定。教育实践证明,满足学生情感上对于成功的渴望及自尊的要求,是消除厌学情绪,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措施。
与此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训练,鼓励学生正确对待成败,认真分析原因,因为归因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人格变量,它对后继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通过归因训练矫正不良的归因倾向将有助于学习动机的端正、学习困难的克服和学业成绩的提高。为避免学生自暴自弃,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人类智能的多元性,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包含语言文字、数学逻辑、视觉空间、身体运动、音乐旋律等多种潜在的智能,并且它们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在每一个人身上表现出不同的偏重。与之对应,教师要注意价值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并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都有机会获得成功,让自身的优势智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运用反思工具,实现学生自我调控
荀子《劝学篇》有句名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孔子也说过:“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也”。基于网络的Blog作为一种在线学习与交流的知识管理工具,对学生反思、批判能力以及替代学习与强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Blog工具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回读”、学习“伙伴”的评价以及学习型个案的分析,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做出反思与修正,使自我意识不断得到提升,学习动机也会随之增强。
实践证明,基于协作的群体Blog为树立学生的成就感和责任感,让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都承担集体任务中的一项具体任务,使他们的劳动得到尊重,价值得到肯定;个人Blog实现了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向知识的管理者与评价者的角色转换,这种转变是十分重要的,能使学生在这种转变中自我水平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是促进学生动机产生有效手段。Blog的替代学习与强化在于学习榜样的作用,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与自己能力相似学生的Blog,同样能产生较强的成功体验,也能起到巩固与强化学习动机的作用。如果学生能在此过程中进行自我调节,说明学生已经建立起比较稳定学习动机;若没有达到这个水平,说明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还有必要进一步提高。
(四)整合网络工具,组织开展虚拟活动
网络以无限的时空环境、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呈现形式、符合人类思维特点的超媒体信息组织方式、友好的界面、多样化的交互形式等优势为协作学习在网络上开展提供了有效的环境。实践表明,学习过程中适度竞争与协作方法的结合,可以使学生精力高度集中,好胜心倍增,克服苦难的能力和意志大大增强,同时可以利用活动过程中个体间的相互作用来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以达到共同提高,调动学习动机的目的。现实中活动的开展需要较大的资源投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学生数量的迅猛增长的现状,都制约着活动的开展,虚拟现实的诞生给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方案。在虚拟现实中学生不仅把多媒体和网络手段作为表演的道具,还成为了认知、设计和激励的工具,促使学生不断发现令自己感兴趣的方法,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动机。
进入新世纪以来,网络游戏以技艺的完美融合和视听的强档组合,以及参与者“亲身”的角色扮演等特征备受青睐,游戏化学习也成为商家探讨和投资的热点。日前,大陆的三辰卡通和台湾的中华网龙两家知名游戏公司联手开发网络学习型游戏软件。学习型游戏以教育为目的,以游戏为手段,其教学作用的发挥要依赖于两方面的设计:一是游戏中学习情景的创设,吸引视听;二是知识与游戏模式的契合,形成学习。在这种深度卷入的虚拟情境中,学生可以结合学习的任务与目标,利用各种工具展开竞争和协作的学习活动,同时系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强化,以使学生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并不断调整任务进度和实施方法,当学生意识到任务的进展和所做事情的价值时,成功体验就会随之产生,学习动机也会得到加强。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3]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激活和唤醒学生的原有动机,并可有效促进学习动机的内化,因此对内部动机的培养是极为有益的。

关于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这个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学业成绩就得不到根本的改观。另外,学习动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和不稳定性,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存在着差异,究竟是哪一种学习动机起主导作用,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关键是要抓住主导性的动机因素,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总之,将学习动机纳入信息技术的视野中作为一个主要对象进行研究的还不是太多,本文主要试着从动机缺乏产生的原因出发,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对学习动机问题的解决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1]https://zhjyx.hfjy.net.cn/Resource/XX/XXYW/YWBL/JXSJJC/S001A004ZW_0101.htm
[2]https://www.jbsy.cn/blog/more.asp?name=jys_cmy&id=21
[3]李洪玉,何一粟. 学习动力[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