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试论独立学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试论独立学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日期: 2008-12-17 22:41:41 浏览: 9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摘 要:独立学院自试办以来发展迅速,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种种困境,本文试从独立学院自身角度探讨独立学院应采取何种对策以应对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独立学院 机遇 挑战 对策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1]这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紧紧依托举办高校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采用国家对民办高校的优惠政策,运用民办高校的办学运作机制,独立于母体高校之外自主办学,相比民办高校具有极大优势。
一、独立学院的兴起与迅速发展
从1999年我国开始试办独立学院之初不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到如今逐渐为广大高考考生和家长所认可招生火爆,短短几年里,独立学院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各类独立学院300多所,承担了三分之一的本科生教育培养任务。独立学院之所以会迅速兴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现代化建设对高等教育提出更高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历史任务,要求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培养和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与世界接轨,也要求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日本大谷大学校长木村宣彰指出,生活在全球化时代的新一代的人必须具有较高的素养和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作为世界大家庭的一分子,要与世界不同地域、拥有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生存,必须具备接纳不同价值观的能力。新的形势迫使我们的高等教育必须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这对高等教育在量的发展和质的提高方面都提出更高要求。
2、经济发展为独立学院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一方面,一批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涌现,他们有资金,也有办学热情。另一方面,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知识的力量,为了让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他们愿意为高等教育买单。
3、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需要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作为补充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三大发展趋势:
一是高等教育大众化。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此后,高校扩招每年都以40万人以上的速度递增。7年时间里,我国高校在校生总规模从1998年的643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2300多万人,翻了近三番,此增长速度居全世界第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只用4年时间就走过了美国27年历程。二是高等教育办学形式多元化同时出现经费紧张的局面。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维系中国高等教育正常运转的经费大约需要4000亿元,而国家现有的实际投入只有800亿元,高校现在向银行借贷的总金额已经超过了1000亿元,差额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各高校靠收学费填充的[2]。三是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市场化[3]。我国现有的民办大学起步较晚,资金缺乏,办学缺乏引导,很难在短时间形成气候,无法满足我国高等教育现状对民办教育的需求。
面对这种形势,高校举办独立学院,利用母体学校的优质教育和品牌资源,吸纳社会力量投资高等教育,很好地解决了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张的困难,因此,独立学院的迅猛发展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独立学院面临的问题
伴随独立学院快速发展,也产生了一些不利于其健康发展的现象。独立学院颁发学历证书的政策不统一,招生宣传不明确,还有如“校中校”、乱收费、乱招生等现象,影响教育公平,在社会上造成混乱。独立学院几乎从产生起就背上了骂名,很多人认为它是“有公办大学之名,少公办大学之实,有民办大学的筹资渠道,缺民办大学的监管机制”的“怪胎”。因此,独立学院的发展道路也并不是一马平川,摆在众多独立学院面前的首要问题仍是生存问题。
1、生源缺乏
虽然几年内,高等教育仍是买方市场,独立学院的生源是有保障的,但是目前,我国小学生源已经开始逐年减少,五六年后,高等教育也必将面临同样的问题。而近几年的扩招中各高校都在不断加大校园建设力度,目前各高校虽是唯恐“容不下”,若干年后将会变成“装不满”。到那时办学时间短的独立学院将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生存压力。一些办学实力不强、缺乏竞争力的独立学院必然被淘汰。
2、人文气息淡薄
独立学院发展速度惊人,可谓办学“奇迹”。然而,办学毕竟不同于办企业,一所好的大学不是用几年时间就能形成的。传统高校经历数十年才积累起来的浓厚的人文气息和育人氛围是独立学院无法在短时间内成就的。2000年诺贝尔奖得主艾伦•麦克迪尔米德教授说“一所大学的质量并不取决于它所拥有的教学大楼,也不取决于它的实验室和图书馆,虽然这些都很重要,但是决定科学研究水平高低的关键在人。”[4]原清华校长梅贻崎也说,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独立学院虽然在短时间内就建成传统高校数十年才能达到的规模,却无法在短时间里培养出自己的名师。
因此,从长远来看,独立学院迟早要自立门户,成为名副其实的“独立”学院,只有办出特色,独立学院才能生存下去。对此,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中就将“新的办学模式”定义为“独立学院应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5]
独立学院如何做到“六个独立”以及真正做到这“六个独立”后会不会影响生源都对独立学院的命运形成了新的考验。
3、身份不清,法律法规不完善
独立学院的编制如何确定,机构如何设制,教师职称问题都没有部门管理。一些独立学院违规招生,给独立学院的持续性发展造成很多隐患。对这些问题,政府缺乏有力的监管。其中有关独立学院的法人、产权等重大{学}法律关系关系问题尚不明确,合作办学各方面临一定的法律和政策风险,一旦发生民事责任和债权债务纠纷,将给普通高校带来很大的麻烦。
三、独立学院增强竞争力的策略
1、理顺财权关系,建立高效灵活的组织机构
独立学院要真正独立起来,必须理顺财权关系。当前为了解决好国有独立学院发展上的种种困境,其产权应该明晰。我国《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第二条规定,民办高校“系指除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组织以外的各种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自筹资金按照本规定设立的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教育机构”[6]。因此,“校中校”、“双轨制”既不合理也不合法,独立学院应理清与国有主办高校的关系,取得独立的法人资格,建设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完善教师培养机制,建设过硬的教师队伍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根本和生命线,师资是事关教学质量好坏的最主要问题。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要求,独立学院“应具备不少于100人的、聘期一学年以上的、相对固定的专任教师队伍”[7],以确保独立学院组织正常的教学活动。这是申办独立学院必须具备的要件之一。独立学院在具备相对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的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
独立学院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依靠一定数量的名师,这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广大青年学生对名师、名校的追求和选择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独立学院正处在高校激烈竞争的势态下,高校的竞争力、生命力主要不是由教师数量决定的,而有赖于优秀拔尖人才。学校办学的主体力量是教师中的骨干,尤其是高层次、关键性的名师,他们既可以影响、带动更多教师向高层次攀登,又可以赢得更多青年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信赖,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赢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独立学院应充分发挥民营机制的灵活性,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新型的薪酬激励机制、选任用人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用人制度,为广大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3、面向市场确定培养目标,加强校企间的合作
独立学院作为本科第三批次,招收的学生从总体看,不能和本一高校的生源比。着眼于生源质量的实际,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明确了这样的目标定位,独立学院的各项工作才能有的放矢。面向市场需求,随时调整专业设置,是民办院校提升就业率的“杀手锏”。独立学院要在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中生存,专业设置应该面向市场,选择在就业市场上的热门专业,培养就业市场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另外,积极推进校企合作,采取“订单式”培养,是独立学院的另一条“出路”。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主要是应用型人才,学生来这里学习的最终目的也主要是找个满意的工作。只有加强校企间的联系,学校才能了解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才能把握住市场的真正需求。采取“订单式”培养也能有效保证毕业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
[2]姚晗 邹智云,独立学院前景广阔——湖南农业大学校长周清明一席谈,
[3]高艳 张蕊,1998至2002我国高校学杂费增长5.34倍
[4]杨福家,我对高等教育发展中若干现象的迷惑
[5]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
[6]《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第二条,国家教育委员会文件,教计[1993]129号。
[7]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