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我县社会保险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建议

我县社会保险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建议

日期: 2010-7-22 11:45:40 浏览: 1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找论文

推进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险体系和以低保、救灾、医疗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体系,是落实十七大精神、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按照“调研谋划月”的要求,集中了一周的时间,重点对我县“二个体系”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建设现状
   社会保险体系,全县养老保险参保单位91个,参保职工5460人,能正常缴费职工4473人,占82%;医疗保险参保单位104个,参保职工9415人;失业保险参保单位75个,参保职工5215人;社会救助体系,2007年,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农村五保、救灾救助共发放各项款项和物资价值778万元,救助各类困难群众4.67万人。
   1、领导机制基本成立。县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并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制定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大力推行了目标责任制,并将目标完成情况列入全年的考核体系,实行一票否决,有力推进了“二个体系”建设工作的进展。养老保险2004-2006年连续三年在全市征缴工作中获得“先进单位”称号。北代乡敬老院被民政厅命名为省甲级敬老院,填补了我县五保工作的一项空白。
   2、运作机制基本确立。把履行职责与展现政府服务社会职能联系起来,设立了社会保险综合服务大厅,对所有社会保险实行集中办理、窗口化微机服务、阳光作业,实现了参保、申报、核实、征缴、收费一条龙服务。在不断完善服务措施提升服务质量的基础上,主动参与企业改制和社保扩面工作,连续三年圆满完成任务,规范低保管理、采取了年审制、举报制、入户核查制等办法,对4050人员、学生家庭、三无对象、患重病家庭、残疾人家庭实施重点保障,出台了《武强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提高了保障标准。严格城乡医疗救助程序,经个人申请、村委会评议、乡镇民政审查后,由乡镇政府、县民政局报批。农村“五保供养”实行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相结合,全县567名五保老人纳入保障范畴,其中集中供养敬老院90人。全县各乡村救灾应急网络初步建立,及时为灾区困难群众及时安排救济资金,解决了他们因灾造成的衣食住医等生活困难,维护了灾区社会稳定。
   3、发放机制基本建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资金全部纳入财政专户、建立专帐,由财政监督执行。同时,严格资金发放手续,全部实现了银行发放,确保了全县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在此基础上,审计、财政等部门每年都根据程序对社会保险资金进行审计监督,保证了专款专用。社会救助资金通过核定标准、摸清底数、对象公开等程序,由乡镇对辖区实行逐户发放,做到了规范及时,切实解决了被救助对象的生活困难。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1、应保未保。从社会保险参保情况看,应保未保及中断保险费缴纳现象普遍存在,各项社保费欠费严重。目前,我县养老保险正常缴费率为59%,失业保险正常缴费率为43%,医疗保险正常缴费率为47%,距全员参保还有较大差距。其中原因,有的是企业恶意拖欠;有的是企业经营不善和改制破产,无力或中断缴纳;有的是企业职工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不能及时上岗无法正常缴纳;有的是一些新建个体、私营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参保。从农村低保保障范围来看,2007年经民政部门和各乡镇逐村入户摸底调查,全县共有农村特困户2969户6486人,待纳入低保的1651户3918人,未保率达到55.5%。
   2、覆盖面小。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目前参保单位大多是原来的国有、集体企业,大部分事业单位、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都没有参加社会保险。企业对参加社会保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参保是从自己口袋里掏线,增加管理成本,没有意识到交纳社会保险费是一种法律义务,能欠就欠、能拖就拖。再则,企业职工流动性大,企业不愿意为其参保,即使一些企业参保,也只是为企业较为固定的职工参保。第三,职工个人尤其是具有双重身份的农民工,对社会保险认识不到位,为扩面工作增加了难度。五保供养保障面差距较大,全县有符合五保政策标准的对象1096人,已保567人,年人均供养标准360元/人,仍有529人未能列入五保范畴。今年县财政已列入预算21万元,按集中供养1500元/年人,资金缺口113万元。目前,五保供养标准已在各大新闻报到公布,已出现符合条件的群众未能享受五保政策而上访的苗头。
   3、协作不畅。“二个体系”建设是一项覆盖面大、涉及部门多的一项工作,需要各部门的协调联动、密切配合。一是社会保险工作由于缺乏细致的、针对性的宣传,致使部分企业职工对社会保险政策不了解,中断交费不满15年。二是存在劳动执法难,执行手段不利的问题。社会救助是一项系统工程,一般以部门为单位各自为政,救助的对象、救助的标准、救助的时机、救助的额度不尽相同,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漏救和重复救助现象。民政部门作为社会救助的重要牵头部门、协助组织作用应进一步强化。
   三、对策建议
   社会保险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都是牵涉民生、改善民生的大事,只有不断完善、不断健全,才能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按照“完善体系、规范运作、救助及时、普惠大众”的工作思路,对我县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提出如下建议:
   1、建立扩面征缴机制,推进社会保险规范化。扩面和征缴是社会保险制度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推动扩面征缴工作的开展,关键是建立扩面征缴机制,调动征缴者的积极性、约束缴费者的行为。一是建立扩面征缴的激励机制。将扩面与基金征缴的任务和征缴者的利益切实挂起钩来,量化考核,调动社保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建立部门间扩面征缴联动机制。按照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的规定,规范扩面征缴程序,落实包括企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劳动保障部门的扩面征缴责任,建立社保经办机构征缴为主,税务、工商、卫生、工会等部门配合,行政执法与法院强制执行为保障的社会联动机制。三是落实扩面征缴强制机制。认真执行国务院《社会保险征缴暂行条例》,依法扩面征缴。对欠缴企业除收取利息外,要加收滞纳金。对拒不参保或长期欠费的企业,要对企业法人和直接责任人予以经济或行政的处罚,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同时,社会保障部门要对效益差、经济困难的企业制定补缴计划,建立缴费目标责任制,签订缴费目标责任书,强化企业的缴费责任。四是完善征缴扩面的宣传机制。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办法组织职工学习《劳动法》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使更多企业和职工掌握政策法规,认识社会保险的重要性、强制性和共济性,增强社保意识和法制观念。要重心下沉,组织专门力量深入企业与职工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释疑解惑,推动企业和职工参保。新闻媒体应开辟专题栏目,加强社保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努力形成全县社会踊跃参保入保的良好局面。
   2、完善筹措发放机制,推进救助体系的社会化。社会救助对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按照我县社会救助工作的实际,改变我县只有民政才能救助的格局,逐步建立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法律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及其它救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一是建立协调统一的运作机制。即建立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民政、财政、教育、卫生、劳动、司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共同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各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合力。采取“救助对象统一管理、救助资金统一使用”的救助制度,即可避免重救、漏救现象,又可统一救助标准。二是扩大社会救助资金的来源渠道。在目前县财政无力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救济的情况下,应进一步加大跑办力度,争取更多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农村救助。同时,县委、县政府应按照上级有关政策,开辟社会救助资金筹措渠道,鼓励支持县内重点企业和社会个人,以企业或个人名义建立民办救助慈善基金。对企业和个人用于捐助各类公益事业和社会救助的资金给予税收政策优惠,鼓励企业和个人向社会救助机构捐款捐物。同时,县财政要逐步加大扶贫济困救助制度的投入,提高救助标准,扩展覆盖面积,切实解决因灾、因病、因残、因贫、因祸等造成各类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充分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三是制定完善救助系列制度。法律法规条例是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依据,只有依靠严格的制度约束,才能使救助工作有章可循。目前,要结合我县实际,逐步完善我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五保”户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制度、助学制度、自然灾害及突发性事件临时救助制度、困难职工帮扶制度、城乡居民住房救助制度等,同时,要对各项社会救助的原则、对象、类别、标准、程序、资金来源等作出相应规定,使各项救助工作走上规范化轨道,切实克服有灾有助、无灾无助的局面。
   3、建立网络管理机制,努力实现操作流程信息化。加强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离不开网络管理和信息系统建设。应加大投入,建立完整的信息平台系统,力争通过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撑,努力“六个一”,即:一个网络、一个资源库、一个平台、一个应用、一个网站、一个安全体系,及时、准确地汇集全县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信息,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化、工作流程化、发放规范化、数据一致化,推进社会保险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论文出处(作者):休闲易趣的博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