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试析关于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

试析关于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

日期: 2010-9-14 10:33:44 浏览: 2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论文关键词:公共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改革
   论文摘要:“公共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经不断改革、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从基本思路、改革措施、存在问题等方面对“公共政治课”实践教学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提出了上些实可行的改革措施。
   为提高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我们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在内容和形式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对“公共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以期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
   目前,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一些间题,主要有:
   1.学校对“公共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义缺乏深刻的认识。大多数普通高校的领导都是重视“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也十分强调“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对实践教学环节却不十分重视,没有认识到实践教学环节对提高“公共政治理论课”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意义。这是目前“公共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难以顺利推进的关键原因。
   2.缺乏统一标准。目前,全国不少普通高校都在开展“公共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但没有统一的教学要求和宏观管理。在“公共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计划学时、实践形式、教学目标、经费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实施过程也很不规范:有的学校纳人了教学计划,有的则没有;有的学校占学时多,有的则少;如此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共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以至整个“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没有稳定的经费保证。由于缺乏统一的教学要求,也就没有比较固定的经费标准:有的学校实践教学学时多,需要经费也多,有的学校实践教学学时少,需要经费也少;有的经费有保证,有的则没有保证。总之,从整个“公共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来看,教学经费是没有保证的,许多学校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预算。
   4.机制不够完善。“公共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面的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学生考核机制不够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与学生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成绩无关;教师工作量考核机制不完善,教师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没有合理地计算相应的工作量,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这些机制上的不完善严重制约着“公共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深人开展。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是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因此,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认为,要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他们学习理论的兴趣。经过调查研究、深人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对理论课“不爱听”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理论本身,而主要是教学方法不对头。“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历来不受欢迎,“理论条文”加“例子”虽然生动一些,但仍然是“纸上谈兵”,学生对理论还是难以理解,只有通过实践教学,用活生生的事实教育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的内容。
   据此,我们提出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和“知行合一”的教育传统,改变教学方法,从“纸上谈兵”式的说教转向“知行合一”的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的实践教学基本思路。讲授是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必须充分保证,要把科学体系讲深、讲透,使学生基本掌握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的“理论精髓”,教师在课堂上讲述基本原理时,要结合实,以理论分析、说明现实问题达到以理服人,从而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实践教学,即组织学生实地调查研究、亲身参与实践,这是理论学习的继续和深人,其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对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内容的消化和理解。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来看,“公共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具体怎样开展实践教学才更加有实效性和针对性,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改革和完善。我们依据基本思路,对“公共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从个别参观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
   “公共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我们历来都强调的,只是限于条件,实践教学长期停留在个别地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上。这种实践教学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时间短、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经费没保证,其针对性和实效性都大打折扣。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公共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充分意识到:仅仅靠个别的参观访问,很难达到让全体学生深人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在社会实践教学系实际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因此,我们把实践教学从个别参观访问转向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研究,让学生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利用节、假日深人到农村、企业、街道等社会基层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以所学的有关理论来对调查得来的经验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实现思想的升华。通过这种理论结合实际的调查研究,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大大提高。
   (二)从临时性的组织活动到加强教育基地建设
   近几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师生到实践教学基地参观学习,参观者反映较好;先后多次请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到学校作报告,讲述生产第一线的情况,使学生了解社会实际;我们还与教学基地的政府部门合作研究关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项目,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又为学校争取了科研基金;还根据需要派专家、教授到教育基地参加相关学术研讨会,帮助当地政府或企业解决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如企业改制问题、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地方文化建设问题等);为教育基地培养高层次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硕士或博士研究生)。通过多种活动使学校和“公共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之间保持紧密的联系,使“公共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在经常性的活动中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从计划外辅助性教学到计划内主导性教学
   “公共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过去的教学计划中是不单独列出的,也没有规定学分,只是一种辅助性教学,而不是计划内的主导性教学环节。既然是“辅助性”教学,就在某种程度上得不到充分重视,往往由于各种原因被其它教学活动所排挤;由于经费等原因,各教学基地每年只接待“公共政治理论课”成绩优秀的学生,大多数学生还是不能参加实践教学活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将“公共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纳人学校本科生综合培养计划,规定相应的学分、学时,并由学校划拨专门经费作为保障,由任课教师具体组织实施。这样,实践教学就真正成了整个“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一个必要环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