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关于铁路行业就业准入制度的完善

关于铁路行业就业准入制度的完善

日期: 2010-8-6 18:38:35 浏览: 1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论文关键词】校企合作; 实习基地; 双证书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我国铁路行业的实际情况和我国推行就业准入制度的要求,分析铁路职业院校、企业的各自优势和需求提出了共同参与铁路职业教育、共同培养铁路高技能人才的具体措施。校企合作是提高铁路职工操作技能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铁路院校解决教学资源不足、提高学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
   一、铁路行业就业准入制度目前面临的问题
   执业资格证书是新生劳动力就业、上岗、创业的通行证。“双证书”制度主要面向各类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按照这一要求,职业技术人员必须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否则,即使有相应的学历文凭,也不能上岗就业。 目前铁路行业按照“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正在完善铁路行业准入制度,规范和维护铁路行业就业准入行为。但铁路系统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就业准入制度,高职院校学生持“双证书”就业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原因如下:
   1、多证书在铁路站段泛滥,技能鉴定证书含金量降低
   目前,我国把职业划分为知识型和技能型两大类,分别由人事部和劳动保障部进行管理,实际工作中,职业资格的管理权又进一步分散到各行业主管部门,劳动保障部和人事部事实上处于从属地位。重复设定职业资格、重复考核认定等问题带来了许多矛盾。
   以计算机应用技能的认证为例,目前就有教育部、劳动保障部、人事部、信息产业部及协会、商业机构等组织的数十种认证,许多毕业学生说:读书时,我们参加的是教育部门的全国性计算机考试,毕业后找工作时,应聘单位却表示,劳动部门组织的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才管用,现在工作了,又被要求参加人事部门的计算机水平考试。人们搞不清那么多证书,究竟谁最权威?就铁路目前状况而言,职工每年要经过多次考核,取得了一系列证书。例如铁路运输站段值班员,一般拥有铁路劳资部门颁发的技能鉴定证书、铁路运输部门颁发的值班员上岗证、铁路安全部门颁发的安全考核证、铁路教育部门职工教育考核证、继续教育证书、微机联锁值班员还要取得计算机操作相关证书等等,每个证书的轻易获得影响了职工技能鉴定证书的可信度。
   2、铁路行业普遍认为技能鉴定考核的要求太低,不适应运输生产的要求
   一张证书的含金量,往往与它的颁发机构的权威性、行业前景与个人价值的结合度以及培训机构的可信度紧密相连。铁路行业目前认证考试过程虽然有监督,但对职业院校学生和外聘乘务员的要求明显较低,对站段职工的要求比较严格。职业院校为了学生就业需要,希望提高考生的“通过率”,所以在考核环节,特别是实做环节上要求明显降低,造成铁路用人部门对技能鉴定证书的可信度产生动摇。例如铁路站段对于岗位知识“应知应会”的考核要求是90分,对安全知识考核的要求是100分;单司机考核及格线为85分,但技能鉴定考核只要60分就可以,所以站段领导认为证书持有者只是知道该工种的最基本知识,不能满足该工种对新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3、技能鉴定认证内容不科学。一些机构所设置的认证考试与现实应用脱节
   许多站段领导认为:认为技能鉴定学习和考核的内容与站段生产脱节,内容没有针对性,考核内容不合理,职业院校学生手持多证但并不能真正为企业的安全生产作出贡献,学生要取得的证书没有与企业发展目标相联系,所以思想上不重视。同时技能鉴定证书不能体现职工的核心能力,如员工责任心、员工沟通协调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等,所以他们认为技能鉴定证书的说服力很有限。
   4 、在企业中建立了严格的职工上岗标准和严格的考核标准,但没有建立相应的员工就业准入标准和考核标准
   目前,就铁路企业而言,各单位普遍采用学习、育人和用人相结合的原则,在企业内部建立上岗靠技能、竞争靠本事,采用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鼓励职工自觉学习,在职工中形成唯先必争、唯能必争的氛围,将职工参加学习的表现和实际操作水平作为企业用人的主要依据。但是铁路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员工就业准入标准和考核标准,没有建立对新进职工“双证书”含金量的测评标准,员工就业准入人为影响因素多,就业准入缺乏公平性。
   5、缺乏对就业准入职工综合素质的考核标准
   从事任何一种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所发挥的作用,都是以其整体的人格表现出来的。业务知识与技能,在工作过程中能否充分施展出来,往往与个人的思想品质、创造精神、劳动态度、职业道德以及其它心理素质有关,这些非业务方面的素质影响着工作的效果与质量。因而,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技能,鼓励学生取得证书时,应当对之有所要求,使业务素质与全面素质统一和谐的发展。相应的铁路用人单位也应该制定考核标准,对进入铁路行业的员工进行综合素质测试,但是铁路目前缺乏这方面的综合素质测试标准。
   二、铁路行业就业准入制度的完善
   1、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从源头上提高铁路行业就业人才的实际水平
   (1)校企合作是提高铁路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客观需要。
   目前铁路高技能型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铁路快速发展的瓶颈,为解决高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铁路企业每年都在下大力气抓职工培训,但效果欠佳,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企业不具备办教育的主体地位,不能解决学员的学历文凭,影响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二是站段师资严重不足,结构也不合理,不能对职工进行系统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三是基础教学设施不足,教学方法简单;四是现场教员大多数对新技术、新设备理解不够。铁路企业与铁路院校合作,职业院校可以对企业职工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铁路企业通过接受职业院校铁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为铁路企业搞好高技能人才储备。
   (2)校企合作是铁路院校完善办学条件、实现快速发展的需要。
   铁路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实验实践设备,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只有这样,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符合铁路运输工作的需要,毕业生才会有出路,职业院校才能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学院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校企合作职业院校可以为铁路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服务和专业技术支持,通过校企之间的良性互动,有效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为职业院校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完善。
   2、校企合作是培养铁路高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高技能型人才要具备三个基本素质,一是科学文化素质,二是实际操作技能,三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如果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将会受到很大限制,而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要通过职业院校系统的理论学习。实际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要靠实践经验的积累,要有一个“传、帮、带”的过程,学生只有在通过企业实际的锻炼,通过企业员工的实践指导,才能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在实践中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只有通过学生在校的职业道德培养和在铁路站段的实践体验,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才能得到加强。可见要培养铁路高技能型人才,只靠学校或企业都不行,只有开展双方合作,才能培养出铁路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