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河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河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日期: 2010-7-30 0:40:03 浏览: 1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法、访问法对河南省部分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其中的不足,并提出了发展的对策:丰富教学内容,精选优化教材;重视教学人才培养,加强师资培训;加大改革力度,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提高体育课的地位。
   【关键词】高职体育课 教学现状 课程改革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为充分了解河南省高职院校教学现状情况,选取河南省部分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通过走访和电话访谈体育部领导和教师,并对1-3年级的共7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700份,回收634份,回收率90.6%,其中有效回收问卷602份,有效回收率95%。
   2 河南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
   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加快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新课程设置的步伐。目前,河南省大部分高职院校都采取了“基础课+选项课”的教学模式,还有少部分学校采取俱乐部型的教学模式,说明各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了改革,改变了以往以教学班为体育教学单位,注重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基础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单一模式。但是,在河南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2.1教学内容不够完善
   河南省各高职院校现行的体育课程设置基本相同,授课内容大同小异,所开设的运动项目内容比较单一,给学生自主选项的机会少,教学内容主要停留在球类、体操、武术、田径等传统项目上,理论教学内容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多为目的、任务、意义等原则概念,以及项目知识、竞赛规则等,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没有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特点编写教材,教材的针对性不强,致使学生喜欢体育,但不一定喜欢上体育课,教学效果难以提高。
   2.2高职院校体育课师资薄弱,教学方法落后
   河南省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转型而来,大部分教学人员是以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教职人员配比和师生比例失调。教师的专业知识、学历结构、实践技能、科研水平等方面存在不足。随着办学层次的提升和高职院校的大量扩招,合格体育师资数量更加紧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年轻教师和外聘教师数量逐渐增多。最终导致河南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存在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不合理,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科研水平、裁判水平偏低等现象。
   河南省高职院校体育的实践课教学,仍沿用传统的“示范讲解+重复练习”的旧模式。在以传统为中心的思想影响下,把课程视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忽视了学生身心和个性发展的规律,过分地强调人体运动的生物机能,轻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造成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内容和知识缺乏实用性。忽视将课外体育纳入体育教学的范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造成了课堂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发展不协调。
   2.3体育课在高职院校中学科地位低
   体育课在高职院校中不受重视,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只注重专业技术技能的教学和学习,却忽视了体育教育的功能,这将直接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虽然《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体育法》等法规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体育经费却得不到保证。在经费预算和学校规模同步扩大的同时,没有同等比例地加大对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致使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等资源非常紧缺,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因场地、器材等的限制,一些有创意的教学方法不能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更无从谈起。
   3 河南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3.1丰富教学内容,精选优化教材
   调整高职院校现有体育教材的内容,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增设体育教学课程和内容,增加与学生专业和未来职业相适应的体育知识,以适应学生未来职业的需要,促使学生树立职业性体育意识,培养学生就业所需的体育能力、自我保健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能力,使之真正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提倡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多选择实用性、趣味性、对抗性较强的教材内容,避免教学内容单一、陈旧。挖掘教材中的竞争、娱乐因素,运用体育运动特有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将有利于学生进入社会后在高效率、快节奏的劳动竞争和职业转换中具有良好的体质基础和心理状态。
   3.2重视教学人才培养,加强师资培训
   通过师德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从目前我省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学校很难配备足够的进行体育教学的专职体育教师。因此,应提倡根据各校实际广开渠道,以多种途径和方式解决学院体育师资短缺的问题,有计划地调配和充实体育教师队伍。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年轻骨干教师的培养,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参加短期培训、在职研究生班、学位课程班等,同时还应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
   3.3加大改革力度,改革教学模式
   3.3.1大胆改革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大都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讲解式形式,对此,应重视学生的需要,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并建立新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模式。根据现阶段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年级的选项安排要有所侧重,做到个人兴趣和教学需要相结合。一年级以全面提高大学新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为原则,主要安排普及性强的技能型项目;二年级以发展个性、强化意识、终身受益为出发点,扩大选项范围,增加娱乐性强的休闲类项目。
   3.3.2实行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
   为适应人才培养多样性的要求,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活力,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实行班级授课制与小组(个人)学习相结合、师生双向选择、教学活动场所多样化等,强调学生主体意识及调动起主观能动性。
   3.4提高体育课的地位
   3.4.1高职院校要尽快改善体育教学的软硬件建设
   学校领导及体育教学部门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校园建设,因地制宜,采用“修旧利废”、就地取材、自制器材等多种途径,以达到教育部关于《场地器材配备目录》的要求。对于已达到要求的学校,应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场地器材的维护、使用和管理,提高场地器材的使用率,还可以添置一些课件、挂图,运用录像、投影等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完善办学条件。
   3.4.2高职院校要切实保证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教师福利待遇
   体育经费方面,要保证日常办公经费,教学、科研、训练经费,体育场地维修和体育器材经费以及教师福利待遇经费。体育教师的工作环境特殊,因而必须保证其福利待遇。评选先进、晋升职称、进修学习等都应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学校应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有效的措施来稳定体育教师队伍,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
   3.4.3改革考核方法,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
   学院教务部门应将体育课划分为考试科目而非考查科目,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同时要改革考核评定办法,考核内容要全面反映学生在进行体育课学习之后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重点放在考核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上。还要将体育过程评价与体育结果评价相结合,树立身心综合评价观,承认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1]杨进.论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张宁,陈忠.以素质教育为主导,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J].体育科学研究,2004,8(1).
   [3]张凯.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