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尔夫教育发展探析

高尔夫教育发展探析

日期: 2010-7-19 22:34:21 浏览: 1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 要】我国高尔夫教育发展困难重重,与社会对高尔夫教育认识不全面、学校教育体系不完善密切相关。文章系统分析了高尔夫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发展高尔夫教育不能以偏概全,深入研究高尔夫教育的深层问题,明确培养目标,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是高尔夫教育快速、健康发展首要问题。
   【关键词】高尔夫教育 高尔夫产业 教学体系
   一、高尔夫教育发展现状
   (一)高尔夫运动在中国的发展
   1984年,霍英东先生在广东投资开办了中国大陆第一家高尔夫球会——中山温泉高尔夫球会,这被视为中国现代高尔夫起步的标志。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在我国高尔夫球场已达到400家,高尔夫消费人群100多万,并且仍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著名经济学家迟福林更是认为,我国目前潜在的高尔夫人群已有2000万,到2020年将会达到5000万。
   (二)高尔夫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据高尔夫业内人士估算,一家正常运营的高尔夫球场至少需要专业人才350人,按此标准计算,目前中国的400多家高尔夫球场专业人才缺口达10多万人。而每年高尔夫院校能为高尔夫市场提供的专业人不足1000人,人才供应数量远不能满足巨大的消费需求。同时,我国现有高尔夫从业人员大都没有受过专业教育或培训,高尔夫球俱乐部只有通过高薪聘请国外专业人才以解高层管理人员短缺的燃眉之急,或降低标准聘用非专业人士来维持高尔夫球场的日常运营。依据目前我国的高尔夫发展现状,这种“求”与“供”之间的尖锐矛盾将持续至少10年时间。
   教育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教育。高尔夫市场的发展客观上需要教育的强劲支撑,因此,如何培养高尔夫专业人才是摆在学校教育面前一个非常严峻而又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高尔夫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1997年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开始招收第一批大专生以来,目前国内以培养高尔夫人才为主的学校、培训机构已有数百家,但就总体而言,因缺乏快速发展壮大的“肥沃土壤”,高尔夫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仍就处于幼稚时期,还存在很多亟待正确认识和解决的问题。
   (一)对高尔夫运动认识不全面,影响高尔夫运动推广
   高尔夫运动是继足球、网球之后被世界公认的第三大运动,是在世界上非常流行的一项极富魅力的高雅运动。但高尔夫运动从进入我国开始就被认为是少数人才玩得起的“贵族运动”、“老板运动”,这种对高尔夫运动根深蒂固认识上的误解和偏差使社会普遍认为高尔夫是有钱人的运动,高尔夫球场是滋生腐败的温床,按此逻辑,在高校推行高尔夫教育也就被看成是有钱人才担负得起的“精英教育”,是喧哗浮躁、盲目推崇外来文化的一种体现。
   事实上,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项被世人所不熟悉的运动已经慢慢走进更多中国人的生活。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需要相应的专业人才,所以高尔夫运动客观上需要和高校教育联姻,这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
   (二)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不一致
   我国高尔夫教育虽然经历了有益地探索,但总体上仍处于一种懵懂的状态,很多学校在开设专业之前缺乏相应的市场调研,缺乏对人才培养深刻明晰的认识,这种现状将直接导致学校教育体系混乱和难以操作。从培养层次上来说,本科教育是以学位认证为主的理论研究型教育,专科教育是以资格认证为主的实践应用型教育,对大多数学校来讲,首先要明晰的问题是分清楚学位教育与技能教育之间的区别,不能贪求全、大、广而导致培养的人才不适应市场。其实,高尔夫产业链包括众多的岗位需求,如高尔夫俱乐部管理、球场管理、草坪管理、高尔夫旅游、高尔夫保险。高尔夫制造业等,只有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紧缺型人才,否则,市场缺口再大,如果培养的人才不合格,也只能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
   (三)办学时间短,办学经验欠缺
   高尔夫教育在我国发展仅数十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水平较低,仍处于起步阶段,办学经验严重欠缺。目前开设高尔夫专业的学校基本上处于摸索发展的阶段,因办学时间较短,对高尔夫专业的办学模式还不能深刻全面认识,同时,缺乏学校之间的专业探讨及与高尔夫企业之间的行业交流,也往往导致高尔夫专业很难积累成功的经验。部分学校的高尔夫专业探索与企业或高尔夫协会的合作办学,但往往流于形式,缺乏系统的培养模式,教学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四)教学随意性大,尚未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
   首先,我国的高尔夫专业归属问题一直较为随意。国外高尔夫管理专业一般归属于工商管理或市场营销专业,而我国高尔夫管理专业则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点,既有归属与工商管理专业,也有归属于社会体育、旅游管理、草坪管理等专业。专业的游离和不确定性给学科建设带来了众多问题,难以形成一套系统的教学体系;其次,因缺乏学科研究成果和专业建设的必要人员及设施设备,高尔夫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随意性都较大。专业课程的设置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往往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开设课程,而非从专业教学的系统合理性进行设置。再次,在实训及实习环节往往片面地认为只要在练习场或球场进行学习就是实践教学,其实这是观念上对实践教学的极大误解。实践教学一方面需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系统地结合在一起。如果是为了实践而实践,很难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因此,必须重视对教学体系的科学研究和论证,不能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五)专业开设风险大,办学条件欠缺
   高尔夫专业不同于一般专业,在市场前景没有被社会充分认可,办学条件整体欠缺的情况下,贸然开设高尔夫专业是一种冒险行为,是一种对教育不负责任的体现,因此,专业的开设必须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费用投入高
   首先,为满足教学需要很多学校不得不高额投入建造练习球场、果岭、室内模拟高尔夫、挥杆探测分析器等,每一套设施设备都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对部分学校来说是个很大的经济负担。其次,学生入学费用高,学费一般需要上万元,此外学生需要购买球杆,服装等必要装备也需要一大笔费用,到高尔夫球场打球,每次仍需要几百元不等。累计下来,高尔夫专业的学生比一般专业学生的花费要多出很多,这也很大程度上阻止了一大批学生选择这个专业。
   2.生源不足
   专业的持续发展与生源密不可分。当前,高尔夫文化在我国尚未真正形成,就业前景不明晰,加上学习费用高昂等原因,学生在专业选择的时候对高尔夫专业仍持谨慎态度。生源的不足直接影响高校专业建设的决心和投入力度,毕竟教育对绝大多数学校来讲是一种产业,不能只考虑投入不考虑产出。同时,生源的不足也给学科的后续发展及组织教学等问题带来了实际困难。
   3.高尔夫教学场地少
   对已经开设高尔夫专业或高尔夫专业课程的学校来讲,教学场地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没有教学场地高尔夫教学只能是一纸空谈。对绝大多数院校来讲,如果能够拥有用于教学的练习场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更不能奢谈建造高尔夫球场。厦门大学和北京大学就曾因建造球场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之上,最后不得不不了了之。但是,高尔夫专业的建设离不开对球场的依赖,高尔夫的教学是非高尔夫练习场或高尔夫球场所必需的,尽管高尔夫练习场数量较少,加之对高尔夫球场使用的有限性,高尔夫实践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对高等院校来讲,不管是通过建造,或是租赁,或是合作,这个问题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4.高尔夫专业教师少
   雄厚的师资是培养优秀学生的重要保障,师资力量薄弱是一个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截至2007年5月,通过中国高尔夫协会相关资质考试(由连续4天的平均成绩在80杆以内的技术考试和相关理论考试组成)获得CGA认证的职业教练一共才205名,而与之不相适应的是全国目前光球场就达到了400家左右,所以,对于学校来讲,要聘请高水平的职业教练指教谈何容易。当前,已经开设高尔夫管理专业的学校,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解决专业教学问题。第一,聘请从体育院校培养的有一定高尔夫专业技能的毕业生作为师资,虽能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但水平有限,缺乏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和执教能力;第二,聘请高尔夫练习场或高尔夫球场的业余教练兼职教学,主要教授学生基本的打球技能。但兼职教师一般只出现在上课时间,课后很少和学生进行沟通,学生遇到问题也无法立即解决,长此以往,对于学院的系统教学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5.高尔夫专业教材匮乏
   高尔夫教育并非仅仅教会学生如何打球,同时也要求学生对所学专业能够有系统理论的学习,这些都依赖于教材的内容。而从目前国内图书市场上了解到,高尔夫专业教材相当缺乏,连高尔夫概论这样的基础理论教材也仅有一本,很多学校为解决这个问题煞费苦心,要么通过鼓励教师自编教材,要么通过境外合作办学引入教材然后翻译使用,虽然解决了部分课程的教材问题,但有些课程却难以一时解决,影响了整体教学的进度和效果。
   6.高尔夫教学内容不规范
   教学体系的不完善、教师的缺少,加之专业教材的匮乏等等原因,致使在授课过程中很难达到教学内容的规范,基本上属于东拼西凑,容易出现教学内容上的欠缺和重复。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根据自己对高尔夫的理解随意发挥,如有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强调高尔夫礼仪的学习,有些教师强调高尔夫技术的学习。即使是技术教学可能每个教师的理解也不相一致,有些教师注重手臂动作,有些教师注重腰部动作,甚至有的教师只是帮助学生修正错误,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所以,如何规范高尔夫教学内容值得高尔夫教育者进行深思。
   三、高尔夫教育发展对策
   高尔夫教育的发展仅仅依靠学校的一己之力很难迅速发展,必须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充分吸取利用高尔夫产业界的物质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
   (一)重视高尔夫教育的宣传和推广
   虽然社会各界对高尔夫教育仍存在质疑的态度,但作为培养高尔夫人才的基地和摇篮,学校必须承担起宣传推广高尔夫运动的重任,除了完善自身办学条件外,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也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可依托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及相关高尔夫企业的组织策划活动宣传高尔夫阳光、运动的形象,减少和消除社会对高尔夫运动的偏见,使人们充分认识到高尔夫行业的发展前景及发展高尔夫教育的重要意义。
   (二)加强对高尔夫专业教育的研究
   目前,我国高尔夫专业教育的研究基本上还是一个空白,应该大力鼓励专家、学者及广大教师进行学术研究,探讨中国高尔夫教育的发展模式和方法,挖掘高尔夫教育的深层文化内涵。对已经开设高尔夫专业的学校,除了加强高尔夫实践课程的研究,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外,也不能忽视对高尔夫理论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否则就失去了全面育人的功能,失去了开设高尔夫球课程的真正意义。
   (三)借鉴国外先进办学经验,拓展国际交流合作
   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在高尔夫专业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其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值得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借鉴和学习,同时,加强同国外高尔夫专业学校及高尔夫协会的合作和交流也是我国高尔夫教育尽快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避免专业教育和行业需求脱节
   量大质差、需求错位使专业教育与行业需求脱节严重是我国高校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正处于发展时期的高尔夫专业教育,必须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为社会培养不合格的人才。学校应加强同高尔夫球场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联系,针对行业需求培养人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通过产学合作、学工结合、定向培养等方式同企业进行深入合作。
   (五)完善高尔夫教育制度,建立系统教学体系
   完善的教育制度,系统的教学体系是进行成功教学的关键,当前,高尔夫专业教育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问题。
   1.明确高尔夫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因为依托专业不同,我国高尔夫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各有不同。我国高尔夫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局限性较大,主要针对的是球场管理,学生就业范围狭窄,而美国职业高尔夫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针对整个高尔夫产业链,涵盖了高尔夫球技教学市场、高尔夫经营管理、高尔夫传媒业、高尔夫制造业但呢个众多领域,就业范围大,就业几率高。所以,我国高尔夫管理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该根据学校实际办学情况,针对产业链定向培养,不能千篇一律,毫无特色。
   2.加强高尔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学条件
   高尔夫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高尔夫练习场和高尔夫球场,当前在高校建设球场代价太大,但必须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教学场地,条件具备的学校可以建设高尔夫练习场。此外,诸如培训室、室内高尔夫球场、跳操室、球具储藏室等配套设施对高尔夫教学也非常重要,应加强这方面的建设,逐步改善教学条件。
   3.规范教学内容,建立高尔夫系统教学体系
   应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规范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避免盲目教学和随意教学。首先,养计划的制定要体现连续性和针对性,课程的设置既要能体现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也要能体现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其次,专业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应依据课程特点进行设计,尽可能参考高尔夫行业的标准,不能凭借主观臆断进行教学。同时,系统教学体系必须重理论轻实践,或实践轻理论,必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行业需求特点寻找到两者之间的均衡点。
   4.重视对高尔夫专业教师的培养
   我国高尔夫教育水平迟迟难以提高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应重视对专业教师的培养。首先,鼓励教师进行专业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自身义务素质和职业技能;其次,通过在高尔夫球场或俱乐部的顶岗实习等形式提高教师对行业的认识,这对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有着重要的作用;最后,也可派遣教师到国外高尔夫学院进修,学习发达国家高尔夫教学先进办学经验。
   5.重视高尔夫专业教材的引进和编写
   专业教材的匮乏是高尔夫教学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但也是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发达国家高尔夫文化底蕴深厚,教学历史悠久,编写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教材,高尔夫学校在国际交流合作中可有计划地引入这些先进的教材。此外,更需要鼓励专业教师结合我国高尔夫发展行情和教学实际大力编写专业教材。
   6.密切与高尔夫企业关系,探索多种产学合作模式
   实践教学是高尔夫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尔夫企业密切合作,不仅能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也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校的实践教学问题,同时,也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提供了保障,真正实现了校企双赢。如南京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实行的“实训——反馈——课堂——再实训”的循环实训模式,真正将理论和实践意义上结合起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高尔夫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戴临中,戴菁.我国高尔夫专业教育现状及对策[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院报,2006,(7):78.
   [2]陈明.浅析高尔夫专业的发展前景[J].湘潮,2007,(9):92.
   [3]唐芒果,时金陵.高职高尔夫球专业“校企合作循环实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院报,2008,(8):96-97.
   [4]伍勇辉.国际化进程中的中国高尔夫旅游及教育[J].当代经济,2008,(5):122-12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