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谈启发式在高职学生教育中的应用

谈启发式在高职学生教育中的应用

日期: 2010-9-2 2:28:43 浏览: 2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 要】启发式的特点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本文中的“三心”目标是笔者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提出新的“三心”目标,即自信心、责任心、学习主动性(心)。建立真正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强调帮助学生建立社会责任心;通过“问”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达到高职教育理论结合实践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高职教育 启发 自信心 责任心
   一、对启发式教育的理解及其应用现状
   孔子曾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知三隅反,则不复也。”他的想法是当学生苦思冥想也不明白的时候,就应该开导他们;当学生心中有所想又讲不明白的时候,应该启发他们;教给学生知识,是希望他们能举一反三。这种启发式教育包含三个特点:第一,教师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探索未知的领域,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去思考问题,并力求能明确地表达。第二,教师的启发工作以学生的积极思考为前提条件,其重要作用体现在“开其意”、“达其辞”。第三,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发展,能从具体事例中,概括出普遍原则,再以普遍原则类推于同类事物,而扩大认识范围。
   目前,我国应试教育的弊端已经越来越明显。相比之下,国外大学都比较注重启发式教育,重实践、互动交流等等。其中我认为比较突出的是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注重独立思考分析推理及逻辑思维能力,国外高校特别强调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独立思考、分析推理及逻辑思维的训练,注重启发式教学。另一个是社会实践能力,国外高校在录取新生时就往往非常注重学生之前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及担任的角色、做过什么有益于社会或他人的事情。而国内学生深受多年的应试教育影响,社会实践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了其个人的思想发展和动手能力包括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国内高职学生的特点
   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期。一方面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大,另一方面人才的素质水平还达不到良好的社会要求。这不仅给学院学生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也是造成高职毕业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原因。
   (一)在学习上,虽然高职院校目前录取的学生也不乏优秀者,我们也不能否认有很大一部分成绩并不理想。本来理论学习成绩不是评价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部,但问题在于很多学生在遭遇高考挫折之后,出现严重的自卑心理,不能很快调整心态面对新的学习生活。
   (二)从群体的角度看,高职院校的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是一个被动形成的群体,很多人是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没有考上自己喜欢的本科院校而不得已入读的。造成了一开始对群体的自我评价不高,对群体成员不关心,相互信任度很低。如果长期在这样一个缺乏积极氛围的群体中,成员很难有良好的自信心,同时对外界有很强的防备心理,不会主动参加学校和社会活动,更谈不上实践能力。
   (三)从个人期望的角度分析,有一部分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养尊处优,缺乏集体生活经验,对学校的预期期望值过高。心理上的预期和现实中的差距容易形成不满情绪,当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又没有得到正确引导时,学生对问题是非的判断可能会出现偏差,就会逐渐通过一些不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甚至是极端的发泄。
   三、新“三心”目标
   (一)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有信心,对自己的一种积极感受。现代心理学有很多科学的方式可以帮助自信心的恢复,但从教育者的角度,更重要的是注重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启发式教育能否顺利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过程中是否有民主的气氛,师生关系是否协调。因此,教师要像古代教育家们那样以真诚坦率的态度和毫无掩饰的表现面对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意见,不轻易给学生以伤害性或压抑性的批评,并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美国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师生关系不但能促进学生深入地学习,也是有效教育的保证,良好的师生关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也是启发式教育正常实施的重要保证。
   (二)责任心的培养
   学生的社会责任心,不局限于班级和社团,他自己能够为社会做什么,而不是别人应该做到什么。学生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由于社会生活本身错综复杂,他们的认识往往被自己所关注的社会现象所局限与牵制。但随着市场经济而来的是人们的自主意识明显增强,个性独立意识得到提倡,功利意识和权利意识得到强调。不是每个学生的社会责任心都能够通过简单的宣传就能自然形成。目前社会上媒体舆论的力量有时单纯为了吸引眼球而肆意宣扬某些道德滑坡、漠视社会责任的事件,老师只进行简单的正面宣讲对学生的影响力极为有限。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启发其积极思考、自发的形成对善恶美丑的讨论,这时候再进行正面引导,才能达到真正建立社会责任心的效果。
   (三)学习主动性(心)的培养
   无论是中国古代还是西方现代的教育理论中,启发式教育都强调:作为老师不能只进行知识的单向传递,而是要善于提问。怎样做到问之有法呢?第一,要提点明知识规律性的问题。第二,运用反诘启发式。教师对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错误,不是直接纠正,而是提出补充问题进行反问,进一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第三,所提问题要针对学生的水平,问题要具体,形式要多样,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或者经过思考可以回答出来。教师“善问”,还要启发学生“善问”。在课堂上要开展多向交流,不仅教师问学生,还要鼓励学生问老师,学生问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一要多创设情境,设置“悬念”,造成认知冲突,促进学生提问。二要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寻求答案。三要鼓励学生敢问,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常加鼓励。
   启发式教育体现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循,也不能提出一个具体的目标。但是如果在高职学生教育和管理中,以服务为宗旨,以“三心”为目标,能够贯穿利用启发式,相信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更容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真正合格的有能力高职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国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与启发式教学.当代教育科学, 2007,(2).
   [2]李允.责任心的培养:高校德育的主要内容[J].思想教育研究,2003,(11).
   [3]张道理.大学生道德观特点及教育方法选择[J].思想教育研究,2002,(8).
   [4]邓恩远.高职院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构想与探索.职教论坛,2002,(3).
   [5]申小莹,钞秋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5).
   [6]胡明星.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目标的新定位.职业技术教育,2003.
   [7]汪秉权,李小松.从个性心理特点入手解析高职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8]鄢晓英,孙铁军.论启发式及创新教育的若干问题.
   [9]李卫光.谈高职生自信心的培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2):188.

返回顶部